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审慎之心(1/2)

柳青找到正在调试系统的张磊,“帮我仔细查查省城的‘拾光文创’,还有程诺这个人。”

张磊推了推眼镜,立刻明白了柳青的顾虑:“没问题,青姐。

这种事确实得慎重。

两天后,张磊带着一份整理好的资料找到柳青。

资料显示,“拾光文创”

确实是一家颇有实力的公司,主打高端文创产品和文化项目运营,估值不菲。

程诺的履历也很光鲜:海归、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多个文化项目的策划人。

然而,在几条不起眼的行业论坛旧帖里,张磊发现了些端倪: 有匿名用户抱怨“拾光文创”

合作后期压缩成本、过度追求商业化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还有帖子提及他们曾与南方某藤编代工厂有过不愉快的解约纠纷,似乎涉及设计版权争议。

“青姐,”

张磊谨慎地说,“公司实力是有的,程诺本人能力应该也很强。

但看起来,他们对‘控制权’和‘利润’看得很重,而且……扩张速度很快。”

柳青的心沉了一下。

但是目前有林氏家族虎视眈眈的形势下,通过几家对比,程诺的“拾光文创”

最有实力。

当晚,柳青召集了爷爷、王婶、周明和张磊,在工坊开了个小会。

她将调查结果坦诚相告。

周明首先说:“虽然我知道那种精英范儿的人不可能真心看得上咱们这小作坊,肯定是想利用我们!

但是能被利用也说明我们有价值啊!

而且有了资源有了资金,我们的产品肯定能卖爆……”

王婶也小声附和:“是啊青丫头,人家大公司有路子,咱们的东西能卖得更远…”

张磊的意见比较中立:“从发展角度看,资本注入确实能解决我们目前的产能和渠道瓶颈。

风险与机遇并存。

关键在于合作条款怎么签,我们能否保持主导权。”

所有人都看向一直沉默的爷爷。

爷爷吧嗒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表情看不真切: “狼吃肉,天经地义。

怕的是,咱把自己当块肉送上去。”

他磕磕烟袋锅,“青丫头,你想咋办?”

柳青深吸一口气:“程诺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可以合作,但不是他说的那种。

我们不做他的代工厂,也不完全依赖他的渠道。

我们可以做一个限量联名系列,比如一年只合作十二件,或者二十件顶级作品。

我们用我们的技法,融入他的设计理念,共同署名,独立定价。”

“这个好!”

周明眼睛一亮,“逼格高,还不受制于人!”

王婶算了算:“一年要是能卖出十几件天价的,那也比瞎忙活强!”

张磊点头:“这样主动权在我们手里,风险可控。”

爷爷没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接着,又讨论到柳藤椅的宣传。

周明极力主张立刻发Instagram:“这么好的东西,不发出去亮瞎他们的眼?

正好给我们的联名计划造势!”

爷爷却反对:“枪打出头鸟。

底牌亮得太早,容易被人摸清路子。”

王婶不懂这些,只觉得:“好东西不怕晚,捂一捂更金贵。”

柳青思索良久,有了决定:“全貌不发。

但我们可发一些局部细节图,比如藤条和柳丝完美结合的特写,或者一道独特的榫卯结构。

不放整体,只露冰山一角。”

她操作手机,选了一张光影下藤柳交织的局部图,配上简短的文字: “冬骨春肌,自然共生。

新探索,静待知音。”

发布了出去。

同时,她将完整的作品图,通过微信发给了“竹韵茶舍”

的老板和另外两位合作愉快的老客户,附言: “新作初成,限量预订,优先咨询。”

做完这一切,柳青打开电脑,开始起草给程诺的合作建议书。

她没有等待程诺拿出方案,而是选择主动出击。

建议书里,她清晰阐述了清河工坊的定位、优势以及限量联名的合作模式,并附上了初步的设想和期望的分成方式。

她的措辞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合作的诚意,也明确划定了底线。

写完后,她发给张磊和周明看了看,修改了几处用语。

最终,在点击发送前,她再次读了一遍。

邮件正文的最后,她写道: “…我们深信,真正的传承在于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

我们期待与拾光文创探索一种彼此尊重、互利共赢的新模式,让古老技艺焕发符合这个时代的光彩。”

她深吸一口气,点击了发送。

窗外,夜色已深,但工坊里灯火通明。

她知道,她发出的不仅仅是一封邮件,更是一份宣言。

一份关于清河柳编未来命运的宣言。

--- 很快竹韵茶舍老板直接打来电话:“柳小姐!

这把椅子务必给我留一把!

价格好说!”

另外两位客户的咨询也接踵而至。

市场的最初反响,比想象中更热烈。

柳青发布那条Instagram时,并未抱有太大期望。

毕竟,那只是一个局部,一道光影,几根藤与柳的交织。

然而,一夜之间,她的手机仿佛变成了一只振个不停的蜂巢。

提示音密集地响起,不是往常的订单通知,而是点赞、评论、关注的提示。

「这质感!

是柳编和藤编的结合吗?

求更多细节!

」 「光影太美了,这种肌理是天然的还是后期处理的?

」 「关注了!

请问作者,这件作品出售吗?

或者接受定制吗?

」 「这才是东方设计该有的样子!

沉静、有力、与自然共生。

」 评论来自世界各地,有设计师、手工艺爱好者、收藏家,甚至还有几个她关注已久的国外工艺杂志的官方账号也点了赞。

那条帖子的热度,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内容的总和。

几乎在同一时间,她的微信也被挤爆了。

竹韵茶舍的老板直接转账了定金,留言言简意赅: 「柳小姐,椅子的首件收藏权我必须拿下,价格按你说的。

另,我有三个朋友也想要,能否排个队?

」 紧接着,之前合作过的精品酒店、独立茶馆的负责人也纷纷发来消息,询问这把“看起来就很不一般”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