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缺粮前夕(1/2)
小王同学是哼着小曲儿来到妇联宿舍的。
静莹去乡下参加麦收,家里只有叶主任和敬民。
小王同学到三楼的时候,娘俩正准备出门,敬民一瞧见满脸喜气的大姐,立马问道:“姐,是不是又有好吃的?”
“就你鼻子灵,喏,你姐夫给你淘换的。”
小王同学关上门,从包里掏出了婆婆今天早上煎的知了猴,两家均分,一家一半。
“哇!
我就知道!
姐夫真棒,我要是女的,长大后肯定也要找个姐夫这样的嫁!”
敬民看到知了猴,一蹦三丈高,口水开始止不住的分泌。
“你这孩子,大白天的说胡话!”
小王同学听到弟弟这么说,眉头就皱了起来,虽然话里有爱慕的意思,但中心思想不对,怎么听怎么像是吃软饭。
“嘿嘿,我先尝尝咸淡。”
敬民不把大姐的批评放在心上,捏起一个来就往嘴里填,眼下极少有小朋友害怕这些虫子,在他们眼里这都是难得的美食。
“就知道吃,吃完这个不许吃了,漱漱口,出去不准说!”
小王同学白了弟弟一眼,嘱咐道。
“桉子回来了?”
叶主任看看知了猴,又看了看女儿。
“嗯回来了一趟,他单位今天有事,上午处理完还要再去农场。”
小王同学没好意思说小两口的约定,只提了押运处有公务,这也不算撒谎,因为丈夫一早就是去了单位。
“桉子有心了,那边农场怎么样?”
看到吃食,叶志娟也是开心的,这几天她听到了一则内部消息,眼下四九城的粮食库存严重不足,甚至不足以支撑一个星期的消耗,不过为了避免恐慌,上面一直秘而不宣。
“他说下去参加劳动的职工不限量,放开了吃,顿顿有白面,还不错。”
尽管小王同学对于丈夫的这一说法存疑,但她没有跟叶主任表露出来,报喜不报忧嘛,大部分做儿女的都懂。
“产量呢?
有个预估吗?”
叶主任倒是没怀疑,农忙时吃好点是眼下约定成俗的做法。
“这个他倒没说。
就跟我说了下劳动的内容和场面。”
小王同学随后跟母亲说了一下昨晚洗澡时夫妻俩关于农场的交流内容。
唐植桐是没有打算跟小王同学提这部分内容的,只不过昨晚搓澡的时候他不太老实,小王同学为了转移丈夫的注意力故意问的,没想到今儿就用上了。
“我知道了。”
叶志娟听完女儿的转述,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情况不容乐观啊!
“妈,我该去上班了。”
小王同学还沉浸在昨晚调频的快乐中,加上叶志娟无意将内心想法表露出来,愣是没看出异常,看了一眼手表就想出门。
“拜拜了您呐!”
敬民巴不得大姐赶紧出门,等大姐出门,自己还能再往嘴里塞两个知了猴!
“记账上,下次一起算!”
小王同学伸手隔空点了点臭弟弟,又跟叶主任摆了摆手才出门。
“敬民,别吃了,漱漱口咱也出门。”
叶志娟将报纸又包起来放进厨房,个人在大势面前力量是弱小的,所能做的微乎其微…… 小王同学来到单位带上套袖收拾下桌面,锁上门去图书室整理图书。
尽管物质生活上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但今年上面加大了群众在精神生活上面的关怀力度,外文图书和译作都有所增加。
图书室原本的人手不够用,在忙起来的时候各科室都会过去帮忙。
新书入库是个系统工程,有人负责盖章,有人负责编码,有人负责贴卡袋,还有人负责填写书带卡。
书带卡是一张硬纸,上面需要记录该书的书名、作者、页数、种类识别码,后续会在借阅时填写借书日期、借书人姓名、借书证号码、归还日期等内容。
纯手工,整理起来有些麻烦。
因为小王同学字体娟秀,所以被同事推举出来填卡,这是所有环节里面最累手的一个。
其他同事不紧不慢的忙活着,一边忙活一边聊天,而小王同学只能苦逼的边写边听。
“这几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我们那边的粮店没有棒子面断货,想买粗粮只有高粱面、小米面、地瓜面。”
在图书室这边上班不用有很大的文化,能识字、能摸清图书编码规律即可,所以这边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初中学历,甚至小学学历,大多年龄偏大,最小的也是两个孩子的妈。
一帮学问不大,又是偏家庭妇女的工作人员,凑在一块难免说些街坊见闻。
“你们那边也这样?
我还以为只有我们街道呢。
前两天我去问的时候,也是没有棒子面,问粮店工作人员什么时候能来,他们说不清楚。”
旁边一个大姐听后略感意外。
“我家那边倒是还有棒子面,但卖的贼快,昨天我去买的时候就没买到。”
另一个妇女插话道。
“该不会是粮店职工糊弄你吧?”
“哎,你们说……该不会是缺粮了吧?!
我可听说了,外面缺粮缺的可厉害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大夏天的,四九城的居民基本不用为“柴”
发愁,但“米”
不同,现在买粮用票,而家里又没有多少存粮,本来定量就不多,一旦缺粮,后果不堪设想。
“唉吆~让你这么一说,我心里慌慌。
前儿刚发了粮票,后面该不会买不出来了吧?”
“不行,我得先把粮食买出来,买出来心里才踏实。”
几人越想越怕,已经有了撂挑子的趋势。
“哎~小王,你说粮店该不会没粮了吧?”
几人你看我,我看你,将目光看向小王同学。
大家同在一个单位,谁谁背后有关系,大家心里都有数。
“我觉得没事。
报纸上都登了,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麦收了,只要有粮,就不会少了咱四九城百姓一口吃的。
再说,有细粮吃多好,总比想买买不到强吧?”
小王同学停下笔,朝大家笑笑,说道。
缺不缺粮?
小王同学虽然没有刻意打听,也没有人告诉她内部情况,但以她的了解来说,供应肯定是紧张,不过站在她的角度,她肯定不能制造恐慌,毕竟她可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人。
“我觉得小王说的有理,咱可是天子脚下,全国支援四九城,就是再困难,还能缺了咱们一口吃的不成?”
“就是,就是。
如果缺粮,运粮的卡车应该满街跑了吧?
我可听说了,去年有个地方缺粮,马车、卡车运着装满谷糠的麻袋满街跑。”
…… 因为小王同学一句话,聊天的氛围顿时一松,虽然还有所跑偏,但已经比刚开始强了很多。
小王同学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家里还有半瓮丈夫之前准备下的玉米…… 唐植桐来到押运处,将这几天的工作火急火燎的处理了一下,收拾下东西就准备往食品厂赶,提了冰棍以后,自个还得去为参加劳动的职工、学生做菜呢!
不过走到门口,唐植桐又退了回来,将最近积累下的报纸捆了一下,打算一块带到农场。
虽然方圆领着人挖了临时厕所,如厕的蹲坑算是有了着落,但由于这几天干粮不限量,大家敞开了吃,排泄的频率和数量就多了起来。
这一多起来不要紧,擦屁股的纸张一下子就捉襟见肘了,就连生产队的报纸都被拿过去凑了数。
生产队的报纸并不多,因为生产队都是一边攒、一边分给社员糊墙。
这一下,此次前去农场参加劳动的职工和学生体验了一把树叶、草叶,甚至土坷垃与屁股亲密接触的滋味。
很多人由于平时养尊处优,一时操作不慎,着实当了一回三哥,从厕所出来后又是拿土搓,又是用水冲,那场面简直没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