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655结婚纪念(1/2)

“漫天风沙里,望着你远去……”

唐植桐哼着应景的歌出了院子,将锦旗送到了派出所。

当汪洋看清旗面上的字时,迎来了降维打击,咧着嘴收下了,没有推辞,只是客套了一句:“让唐同志破费了。”

“汪所客气了,我得感谢您及时处理,为我们家挽回了损失。”

唐植桐握着汪洋的手摇了摇,这时候要是有台相机拍个照,就能去报社投稿了。

“刘家明已经移交未管所了,估计法院那边也快了,三个月起步。”

汪洋将锦旗交给其他同事,稍微给唐植桐透露了一下案情的进展。

“挺好,希望他能吸取教训,出来后好好做人。”

唐植桐点点头,三个月并不长,希望刘家明能改造好,出来后别给街坊们再添麻烦。

两人经过这件事,关系也熟络起来,又聊了几句,唐植桐告辞回家。

从派出所出来,风沙小了很多,在回家的路上,唐植桐想着拍照的事情。

自己没有相机,这次没法给汪洋拍照,不过照相馆有啊!

再有两天就是结婚纪念日,可以带着小王同学去照相馆拍张照片嘛。

到时候两人手持结婚证拍一张,等明年这个时候再拿着今年拍的照片拍一张,后年的结婚纪念日就拿着明年的照片拍照留念,以此类推,直至白首。

这,也是一种浪漫吧?

回到家,唐植桐并没有将这个想法告诉小王同学,打算到后天的时候临时拽着她去,给她一个惊喜。

2月26日,星期五。

虽然骑车驶过路面会带起一阵尘土,但也比张嘴喝到沙子强。

唐植桐上午上课,下午逃了两节课,去了一趟押运处。

这两天都在忙私事,明儿也有事不能过来,还有几天就发工资了,得把工资表整理、核对一下,其他票据该算的算,该签的签。

等唐植桐来到押运处的时候,发现大家伙正在田里忙活。

唐植桐毕竟是押运处的一份子,也不好落后,扔下包就下了地。

好在田地已经翻了大半,只剩了一个尾巴,没干多久也就收工了。

干完活,方圆朝唐植桐招招手。

方圆站在田边,披着外套,左手拿烟,右手掐腰,抽一口,用左手指着刚翻了土的这点地,说道:“要是能再大点就好了。”

“实在不行就搭架子,我有个朋友,在自家院子里找了点小木箱,算是立体种植吧,产出比直接种能多一点。”

唐植桐自然也希望押运处能多点收成,不光自己受益,重要的是到时候大家脸上菜色少一些,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

“倒也是个办法,姑且等等吧。

今天老苏给回话了,胡局的意思,可以跟部里申请一下。”

谈及此处,方圆降低了声音,说道。

“那挺好,我一会跟马薇提一嘴。”

唐植桐点点头,很佩服胡局、苏处的决断及行动,前天的事情,今天就有了结果。

“嗯,成不成在此一举了。”

方圆表情有些郑重,他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但无能为力,作为押运处的主官,只能先把这边的职工照顾好。

“圆哥,如果事情办成了,得给马薇涨涨工资了。”

想让马儿跑,就得给草料,唐植桐站在自己的角度,先把好处给马薇划拉下再说。

“办不成也可以涨涨嘛,马薇的工作表现是有目共睹的。”

听到方圆的回答,唐植桐嘿嘿一笑,涨工资哪有那么容易哦,现在过紧日子、苦日子,还没给下面降工资就不错了。

回到办公室后,唐植桐将事情和马薇说了一遍,但没有提工资的事情。

这时候提工资,有交换的嫌疑,若是个脸皮薄的,当场恼羞成怒也不稀奇。

马薇没有恼羞,不过表情很郑重。

“这事虽然是我跟你谈,但事却是咱市局全体职工的事情。

作为市局的一份子,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你身份的事情,我知道,方处知道,但方处和我不知道市局那边知不知道。

这事能促成最好,如果不成也不用有太大压力。”

唐植桐补充了几句,第一是表明这事不会影响马薇的正常工作,第二则是暗示,这事最好不要回绝。

“我知道,我回去试试。”

马薇抿着嘴唇答应下来,没有拒绝。

唐植桐观察着马薇的表情,见她没有很为难才松了口气。

被这事一耽误,唐植桐也来不及去二龙路了,加了个班,将马薇做好的工资表核对了一遍,签上字,把其他工作处理了一下才出门。

此时押运处的职工早已下班,只有押运科和食堂还亮着灯。

唐植桐推着自行车慢慢朝门口走去,一边走一边用挂在押运处那块自留地上做手脚。

今天下午翻地的时候,唐植桐发现田里干的厉害,而且肥力也不行。

唐植桐不敢全指望部里给力,万一那边不行,这点地就是押运处的指望。

既然有这份能力,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为处里略微做些什么还是可以的。

唐植桐将在工地上收集的草木灰、转河收集的河泥悄悄的在土层下方三十公分处垫了一层,不厚,两厘米的样子。

今儿已经翻过地了,接下来就是晒晒、平整一下,浇水、栽种,不用担心有人发现下面的异常。

等唐植桐回到家的时候,小王同学和凤珍已经回来多时。

“加班了?”

小王同学朝唐植桐甜笑,并没有因为丈夫没有去接她们而不高兴。

“嗯,明天得去找鹿姨,后天还要去开会,也不知道要开多久。

今天去单位把事情处理了一下。”

唐植桐将挎包放好,洗把手,准备吃饭。

平常吃窝头,今天吃的白面,因为前天街道发了3月份的粮票,张桂芳去买了白面。

自打从武汉回来,唐植桐就没怎么往家里倒腾物资,一直可着家里的东西吃。

俗话说:没有吃不了的苦。

即便是天天窝头,唐植桐这会觉得也能接受,毕竟都这么久了,也已经习惯了,再说粗茶淡饭也有一番滋味,起码现在没有什么农残、高科技,纯天然、无公害,吃的放心。

但眼下的人可不这么想,恨不能一亩地能产好几万斤,在他们心里,没有什么比填饱肚子重要。

正因为遭过灾,正是因为饿怕了,所以国人喜欢高产,总得先把肚子填饱,再谈什么有机吧?

吃着玩,唐植桐的思绪就有些放飞,打算等年景好一点的时候,再囤下些青菜、粮食,等几十年后改善生活也不错。

临睡前,唐植桐和小王同学商量着明天的行程:“明儿我中午去北图找你,一块吃顿饭,咱下午去找鹿阿姨,可以吧?”

“行。”

小王同学觉得这安排没毛病,遂答应下来。

“从武爱军的年龄来看,咱称呼鹿阿姨阿姨是没毛病的,但咱喊李姨阿姨,是不是不太合适?

按年龄来说,我觉得喊声奶奶更尊重一些。”

唐植桐的脑瓜子够发散,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以前不太讲究这些,在陕北的时候我爸妈就一直喊李姨大姐,我们这些小辈就随着一块喊姨,一直没改口。”

小王同学理所当然的回道。

“哦。”

唐植桐摸摸鼻子,行吧,你们是世交,打自己记事起,都是被教育要叫怹们爷爷、奶奶。

“李姨人很好的,收养了很多孤儿,我小的时候,还跟着他们喊了李姨一阵子李妈妈……”

谈及此事,小王同学想起了往事,跟丈夫分享道。

对于小王同学说的往事,唐植桐在一旁时不时的迎合的“嗯嗯”

几声,听的仔细,越听越是钦佩,因为自问做不到。

次日2月27日,一早,唐植桐洗漱后,开挂将两人的结婚证从衣柜里薅出来扔空间,这个下午要用。

小王同学似乎没想着今儿是两人的结婚纪念日,一点表示都没有。

唐植桐为了给小王同学制造惊喜,上午的课没结束就逃课了。

等把自行车放到北图的停车处后,唐植桐从挎包里拿出自己的饭盒,把窝头取出来用报纸胡乱包一下,将空出来的饭盒填满以前做的回锅肉,然后又小心翼翼的塞了回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