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567探讨(1/2)

有个成语叫“蓬荜生辉”

,当有人来访时,主人往往会跟客人说:某某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寒舍、蓬荜,都是主人代指自己家,自谦用的词汇。

自古以来,国人对于“家”

是非常看重的,所以才会有个成语叫“家国天下”

,就连抗美援朝都是说“保家卫国”

,“家”

排在“国”

的前面。

“家”

是一个非常隐私的地方,如果被请到朋友家里吃饭,那可以认为是得到了该朋友全家的认可,受到了他最大的礼遇。

这种礼遇并不是谁都能享受到的,截至目前为止,在唐植桐这边有这待遇的,除了亲戚之外,只有吴海洋夫妇、马克俭夫妇、顾勇夫妇,方圆也能算一个,然后没了。

请武爱军来家里吃饭,是唐植桐在去清大之前提议的,小王同学没有反对。

鹿岚帮着叶志娟解决了张叶的户口问题,使得王家能回报高大山的恩情,而鹿岚只提了一个让两家子女继续延续交情的想法,对于这一想法,光见一面显然是无法达到的。

唐植桐知晓事情始末后,觉得鹿岚可能是认为自己是个潜力股,所以才会跟小王同学说请武爱军来家里坐坐。

至于其他两个人嘛,有作陪的意思,也有唐植桐确实看好他们的成分在里面。

当然,作陪这话是不能诉之于口的,既然来,就要一同对待。

除此之外,唐植桐还跟小王同学商量不跟这帮同学透露家里的情况,独门独院,院子里还能有产出,谈不上容易被眼红,但总归有些脱离群众。

回到家的时候,院子里还有落日的余晖。

趁着时间还早,唐植桐将家里的炉子都点着,打算今晚挨个洗澡。

晚饭吃的中午的剩菜,本来早上留下的虾就不多,张桂芳还给小两口一人留了两只。

唐植桐没吃,小王同学只吃了一个,剩下的平分了。

吃过晚饭,洗完澡,小王同学又在跟她的头发较劲。

虽然有干发帽,但依旧做不到干爽利落,每当这时,唐植桐都会想起吹风机,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将这件事提上日程。

小王同学今儿身上挺爽利的,否则唐植桐也不可能大冷天的载着她去清大。

俗话说老夫老妻亲一口,噩梦能做一整宿,但小唐、小王都正值身体最棒的年岁,加上今儿吃的也挺饱,就把中断了好几天的友好交流给续上了。

时下没有高速超速的法规,唐植桐开着自家的一手车测试车况,把油门踩到了底。

虽说经常飙车对车不好,但毕竟自己只是偶尔嘛,这也是每一辆新车都要体验的历程,自己不试试极限在哪里,难道还要让别人帮着测试吗?

这半宿下来,小王同学的怪异知识点又有所增加,吃进嘴的不一定是香肠,被灌满的不一定是暖瓶,嘴里喊出来的哥哥不一定是亲哥,胡言乱语的不一定是疯子,浑身抽搐也不一定是病了…… 1月18日,星期一。

吃过早饭,小两口带着凤珍,又去接上静莹,先奔着音乐学院而去。

这次凤芝只带了些寒假作业,没有带个人物品,打算先在椿树胡同住一宿试试,不适应就天天两边跑。

唐植桐将三人送至校门口,目送她们进去后,才转身骑着车朝科委赶去。

科委的大门不是很容易进,唐植桐只有一张纸条,没有证明信,费了一番周折。

门卫直接进去喊人,在双方确认无误后,做了登记才得以进门。

“小唐同志,对不住,这阵子工作一直很忙,小姑娘寄信的时候把证明信给漏了。”

科委这边的对接的是一个副处,姓丁,单名一个辉字。

“丁处客气了,没事,这不也进来了嘛。”

唐植桐笑的很和气,科委这边虽说是把自己喊过来的,但对接的级别不低,起码比文改委那边诚意足一点,说话客气,也没什么架子。

“今天让你跑一趟,主要是那个纺车轮的事情,你是怎么想到起这么个名字的?”

来到办公室后,丁辉让小姑娘给唐植桐泡了一杯茶,然后自己拿出笔和笔记本,一边问,一边记录。

“丁处,那个,今天算是什么性质的?”

唐植桐坐在丁辉对面,有点懵,说是待客吧,搞的跟问讯一样,说是问讯吧,还挺客气。

“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个人的习惯。

今儿就是做个简单的调查、交流,你不要紧张。”

丁辉笑着解释完,等着唐植桐的下文。

“哦,我小的时候见过奶奶纺纱,就是一手拿着线,一手摇,我觉得这个东西跟纺车上那个轮子似的,就起了这么个名字。

叫啥名字无所谓,你们可以再改。”

唐植桐没信丁辉的话,都特么用上“调查”

了,我信你个鬼哦,也许是真的没有恶意,但不一定没有目的。

“嗯。

你是怎么想到设计纺车轮的?”

丁辉唰唰的记,还没记完就抛出了下一个问题。

“我平时喜欢甩两杆,前阵子去什刹海钓鱼的时候看到钓鱼的人都快扎堆了……”

唐植桐将那天在椿树胡同的说辞又讲了一遍,仿佛真就如此一般。

“不错,不错,是个很有想法的小同志嘛。”

丁辉唰唰记完,将笔记本合上,一脸和气:“你看,真的就这么简单,别紧张。”

“我不紧张,就是有点摸不着头绪。”

唐植桐傻呵呵的一笑,敷衍道。

“是这样的,体委那边觉得纺车轮不错,按照你画的图纸做了两个出来,不过份量很压手,就跟我们科委这边打听有没有什么新材料。

我们科委这边呢,正好有人也喜欢钓鱼,见过国外类似的东西。

嗯……就算是谨慎吧,才找你问问。”

丁辉说完,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金属的玩意,一个是按照唐植桐图纸做的,另一个做的比较精致,模样有些类似,但鱼线的出入口是封闭的。

“想多了吧?

我一个平头百姓,去哪接触国外的东西?

这就是国外的吗?

还别说,确实有点像,他们管这个叫啥?”

唐植桐听懂了,也能坦然面对,这得亏是知道纺车轮出现的年限短,要是不知道这一点,今天可能就不是问话这么简单了。

“渔轮。”

丁辉说完,将眼前的两个家伙往唐植桐眼前一推。

“我可以上手?”

唐植桐此时才装成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双手在裤子上来回摩擦,像是擦掉手心里的汗和脏东西一般。

“随意看,别失手掉地上就行。”

见唐植桐如此模样,丁辉更加确认他与国外没有交集了。

其实丁辉心里也明白,说唐植桐跟国外有接触完全是扯淡,小唐级别不高,能从他这套出什么情报?

再者说,见过国外给钱买情报的,哪有国外给国内下线送比他们更先进的玩意的?

没错,唐植桐发明的这东西,被好几个钓鱼高手认可,一致认为再调整一下会比渔轮好用。

唐植桐先拿过的纺车轮,毕竟是自己“发明”

的东西,先试试手感也能说的过去。

纺车轮有点偏苏式风格,顺滑度还可以,就是有些傻大黑粗,用料扎实,重量非常压手,这要跟人干仗,用纺车轮拍脑袋,绝对会头破血流。

简单试用一下,唐植桐放下,又拿起了渔轮。

“做的很精致啊。”

唐植桐拿过渔轮,上手摇了几下,顺滑度上不相上下,但重量比纺车轮轻不少。

“嗯,我们在制造工艺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丁辉坦然承认道。

“那……我可以走了吗?”

唐植桐起身,恋恋不舍的将两个物件放到丁辉那边,要是自己能有这么套玩意,等开春化冰后带到什刹海,得羡慕死多少钓鱼佬啊。

唐植桐略微觉得有些压抑,进大门还觉得科委客气呢,结果一进办公室跟调查犯人一样,心里有些不舒服。

“小唐同志,稍安勿躁嘛,来,来,喝茶。”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