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506勉为其难(1/2)

12月20日,星期天,大晴天。

吃过早饭,唐植桐先是做了次小工,搅拌好水泥沙子,用城墙砖垒了个石碾子下面的底座,再将板车还了马大爷后,才与小王同学去了椿树胡同。

这次过去,不仅带了玉米面,还有张桂芳给收拾上的一些干货,飞龙、木耳、松子啥的。

小王同学平时有往那边带白菜和胡萝卜,所以这次带了两颗酸菜。

昨晚吃的酸菜肉渣水饺,唐植桐想起了自家做的酸菜,今天早上开缸看了看,做的还行,已经能吃了。

酸菜稍微用手压压水分,然后用报纸包起来,也不用管报纸上的头版头条有没有图片、指示,直接用,等再过几年,就得悠着点了。

家里没有订报纸,这些报纸是唐植桐和小王同学从单位顺回来的。

当然不是拿全部,而是办公室几个人分,大家都有份,和光同尘。

有的拿回去糊墙,有的供家里上厕所用,有的用来练字,有的用来包东西。

除了这些,唐植桐还把准备好的纺车轮和图纸一块塞进了包里。

平时两人去椿树胡同都是走崇文门内大街,由于今天要去普兰德干洗衣服,小两口绕了道,走的王府井大街。

小王同学进去办手续,唐植桐在外面看着自行车和东西。

一个穿着破棉袄的人从唐植桐身边走过,瞪了唐植桐一眼,唐植桐被瞪的有些莫名其妙,但他并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

一会的工夫,小王同学出来,唐植桐说道:“走吧。”

街上人多,两人骑的并不快,往前走了没多远,就听到前面点心店有人喊:“有人抢劫啊!”

唐植桐顺声看去,刚才那人抢了一女同志的点心。

点心店的职工、周围群众听闻后,都纷纷出来见义勇为。

那人看逃跑无望,索性不跑了,当街就撕开包装飞速的吃起来。

被人群围住后,他缩着头蹲在地上,一边承受着群众的怒火,一边往嘴里塞着点心…… “往前推着走吧。”

人太多,骑着是过不去了,唐植桐在心里叹口气,还是在四九城看到了这一幕,刚才那人之所以瞪自己,恐怕是在掂量能不能从自己手里抢到东西吧。

小王同学将这副情景看在眼里,叹口气,摇了摇头。

唐植桐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不过多出来的几十年见识告诉他,不能随便圣母心。

南京有位摩托车小哥,仗着自己有行车记录仪,下车扶一位喝多自己摔倒的人,差点被讹,对方当着警察和证人的面,不能说态度恶劣,只能说蛮不讲理。

那位爷道歉了,但有人说他道歉不是真的意识到错误了,而是因为摩托小哥的证据太特么充分了!

如果任由舆论发酵下去,亲朋会指指点点,工作单位同事会嘲笑,甚至工作都会丢掉。

当然,这里面也有瑕疵,摩托车小哥临停车前右转看什么美女啊!

车速那么快,一点都不安全,不像自己,下来自行车看小王同学,安全第一!

还有物业人员送摔倒老人就医那事,进了医院,老人得到了救治,物业人员想走的时候,老人的老伴就拉住她让交医药费。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物业有责任,拉住一个员工来这一套,就很不恰当。

做好人难啊,人善被人欺,胖东来因为一盒三文鱼,赔礼道歉,真金白银赔偿。

尽管那个员工是厂家的员工,尽管厂家老板跟那个员工说了要扔掉,结果您猜怎么着?

嘿,那个员工自己偷偷放进去了!

尽管那个员工刚入职一个多月,尽管有着那么多的巧合,尽管有网友替胖东来喊冤,但胖东来的态度非常好,干脆利落的承认错误,然后赔偿到位。

这下子,流量有了,赔偿有了,这位拍照片、视频的投诉者甚至一盒三文鱼都没买,目前来看好像也没什么损失。

这种事情不用多,有个两三件,就足以教世人如何做人,树再多典型,也很难往回扭转。

更何况这种情况根本没法帮,这特么是抢劫!

唐植桐走的很干脆。

到家后,叶志娟第一件事就是问唐植桐:“桉子,这一次过去,还顺利吧?”

“挺顺利的,就是买回来的是玉米,得碾成面才能吃,我买了个石碾,过些日子再慢慢往这带。”

唐植桐将东西放下,让小舅子把酸菜拎到厨房,虽然挤过水,也用报纸包过,但依旧有些汁水通过网兜滴滴答答落在地上。

“那就好,玉米面不着急,现在家里还够吃的。”

叶志娟相信唐植桐,没有问数量,她从女婿的神色中判断出来,这回能吃一阵子了。

“妈,大衣脏了,我送去干洗了,过两天取回来再还您。”

小王同学解开围巾,挂起来,又拿出鞋子示意丈夫换鞋。

“还什么还,给桉子穿了。”

叶志娟开口道。

“真的?”

小王同学面带惊喜,同时唐植桐也开口了:“妈,这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

衣服就是用来穿的。”

叶志娟笑眯眯的回道。

“给我就浪费了,我可舍不得穿。

还是给敬民留着吧。”

唐植桐继续推辞,他心里清楚这件衣服的价值,值钱,但更是一种念想。

“家里还有,别推辞了,你安心穿。”

叶志娟摇头,一副心意已决的模样。

小王同学在旁边看着,甜笑着不说话。

而王敬民压根就不关心这个,放下酸菜后,蹭蹭的到唐植桐身边,仰着小脸,讨好道:“姐夫,你出去这么久,我好想你啊,今天中午你能做点好吃的菜吗?”

“行,一会给你做个你没吃过的菜。”

唐植桐摸摸小舅子的脑瓜,应允下来。

“哦~太好喽!”

王敬民这阵子老吃亲妈做的白菜、胡萝卜,特别想换换口味。

“司令员同志,该出发了!”

还没等王敬民喊完,外面就传来其他小朋友的呼唤声。

王敬民的欢呼声戛然而止,略微有些不好意的笑笑,跟叶志娟说一声:“妈,我出去玩一会。”

然后跑到门口,给小伙伴开门,抬起手腕,撸起袖子看了眼手表,一本正经道:“出发!”

唐植桐哑然,刚才他可是看到了,小舅子手腕上真的有手表,不过不是真的,而是用钢笔画上的那种。

“不错嘛,都成孩子头了。”

小王同学将门关上,脸上带着笑,虽然自己在家不少呲打弟弟,但她那也是希望弟弟有出息,这不,一不小心,出息了。

“还不是因为桉子,上回的雪橇,这回的鱼竿,没少给他挣面子。

来,坐下说。”

叶志娟笑笑,让道。

“妈,我这阵子在东北闲着的时候,做了个小玩意。”

唐植桐没有居功,换好鞋子,从包里拿出了自己刻的纺车轮和图纸。

“这是什么?”

叶志娟看了稀奇,没看出是做什么用的来。

“钓鱼用的,按道理来讲,最好得用材质比较轻,而且结实耐磨的金属或者塑料来做,我协调不来这个关系,只能用木头做个大概模样。”

唐植桐一边说,一边讲解、演示着怎么用。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叶志娟对钓鱼不了解,但在女婿的讲解下,懂了这东西怎么用,很是为女婿的奇思妙想赞叹。

“前阵子带敬民一块去钓鱼,发现最近钓鱼的人有点多,大家伙能甩出去的鱼线也差不多长,所以上鱼就比以前少了。

我就寻思着能不能搞个小玩意,控制一下鱼线的长度。

后来见人用手摇钻,就来了灵感,画了好几稿,觉得应该能用。”

唐植桐找借口掩饰道。

“我对钓鱼不了解,不知道这东西会不会有人需要、需求量大不大,我回头找人问问。

不管怎么说,你的想法很好,没想到咱家也出了个发明家。”

甭管能不能卖,这种创造精神值得表扬,更何况叶志娟清楚女婿之前想出来的不少东西都已经开始赚外汇了。

“嘿嘿。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