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调查”(1/2)
“哪位是方科长?
哪位是唐植桐?
我们是来调查唐植桐贪污一事的市局工作人员,请无关人员出去。”
矮胖女看到办公室墙上写的“科长室”
,径直走了进来,气势锐利,语气很冲,言语很不客气。
“我是方圆,请出示一下你们的证件。”
方圆压着怒火,开口道。
“方科长,这就不必了吧?”
瘦高男笑呵呵的站出来打圆场。
“少废话,公事公办!”
方圆板着脸,没搭理他们。
“也请出示你们的证件!”
矮胖女掏出了自己的工作证,打开,展示给方圆看。
瘦高男被方圆一顿呲打,脸上挂不住,但也配合的出示了证件,想着一会如何杀杀方圆的威风。
方圆没搭理他俩,将两人的证件从他们手里拽过来,拿在自己手上像模像样的查验了一番,看看工作证上的照片,再看看本人,反正字他也认不全。
“可以了吧?”
矮胖女沉不住气,问道。
方圆没有搭理她,而是将两人的工作证递给贺洪川,随后掏出自己的工作证递过去:“好好验验,省的找错人。”
贺洪川看完又递给了唐植桐,唐植桐仔细看了看,矮胖女叫张珍,瘦高男叫朱盛,都是市局的工作人员。
“方科长和唐植桐留下,其他无关人员出去!
唐植桐出示下证件!”
工作证在他们手里传了一圈,却没人回应自己,张珍气的跟个河豚似的,快炸了。
“小唐你的工作证呢?”
贺洪川稳如泰山,笑容让人如沐春风,伸手跟唐植桐要工作证。
唐植桐装作从裤兜里掏出工作证,连同张珍、朱盛的工作证一同递给贺洪川。
贺洪川将唐植桐和自己的工作证一起递给张珍,皮笑肉不笑道:“张科长真是年轻有为。
这是我和唐植桐同志的工作证,请查验一下。”
张珍自认为找回了几分薄面,翻开看了看,递给一道前来的朱盛,说道:“贺洪川同志,这里没有伱什么事吧?
请暂时回避一下。”
“呵,张科长业务能力还很欠缺啊。”
贺洪川率先入座,并指指其他两把椅子,示意方圆和唐植桐坐下。
“唐植桐同志是押运员,押运员受军方和邮电双重领导,我今天在这合情、合理、合法。
对于二位事前不通气就擅自调查我单位人员一事,我一定会向上级如实汇报。”
待方圆和唐植桐坐下后,贺洪川才绵里藏针、心平气和的说道。
张珍气势为之一滞,锐气顿减,张张嘴不知道如何回应,狠狠地瞪了旁边的朱盛一眼,像是在责怪他为何事前没调查好一般。
“别傻站着了,坐吧,二位。”
方圆靠在椅背上,讥讽的说道。
椅子已经被方圆、贺洪川、唐植桐坐了,只剩下前任科长购置的一张木质连椅,张珍、朱盛没得选,只能在连椅上坐下。
这一坐,坐高差就显现出来了,张珍、朱盛坐的矮,若不是两人一手一个笔记本,看上去更像是被审查的一方。
“咳,唐植桐同志,有人举报说你偷押运科的南瓜,有没有这回事?”
张珍不开口,朱盛只能硬着头皮发问,吃了一顿下马威,语气和态度上缓和了不少,连“同志”
二字都用上了。
“什么玩意???
我偷那玩意干啥?
谁说的?
哪只眼睛看见我偷了?
把他揪出来,我跟他对质!”
唐植桐一听,直接站起身来,声音直接高了八度。
特娘的,生气,自己为了单位跑前跑后,竟然被扣上这样一顶小帽子?
看不起谁呢!
但他更没想到自己和方园商量了半天,最终被调查竟是因为南瓜!
“坐下!
老实交代你的问题!”
张珍一拍茶几,想借官威施压,怎奈看上去就如一只滑稽的土拨鼠,徒惹人发笑。
“交代个屁!
老子没偷!
哪个生孩子没屁眼的缺德玩意瞎鸡儿说的!
我辛辛苦苦开垦荒地,想给大家伙补贴一下,怎么就成我偷了?”
唐植桐火气直接就上来了,这也忒侮辱人了,自己格局有这么小吗?
瞧不起谁呢!
呸!!
“拒不交代,是吧!”
张珍气性也上来了,再次拍了茶几,站了起来。
“交代你姥姥!
你想动手还是咋的?
欺负我不打老娘们是吧?”
唐植桐瞪了张珍一眼,针锋相对道。
“小唐,你别激动,先坐下。”
贺洪川拉一下唐植桐,跟张珍虚情假意道:“张科长,事情要讲证据的,请拿出你的证据。
要是明天有人举报你俩来押运科偷南瓜,你们心里肯定也不舒服?
对吧?”
“就是有人看到了,三番五次的摘,非得找证人你才肯承认?”
张珍没放弃,继续朝唐植桐追问。
“我明白了,举报的这个人是押运科的,而且他自己中午带饭,不去食堂吃饭;能经常去户外,要么是在室外工作,要么就是肾虚尿频,对吧?
其实举报人只要去食堂吃上一顿,就什么都明白了。
南瓜是我摘的,但不是我个人用,而是补贴给在食堂吃饭的同事。
举报人人缘够差啊,连这点事都没人告诉他。”
唐植桐讥笑道,尽管心里有气,但还是顺带将目标范围缩小,说给方圆听。
“不准打击报复!”
张珍不知道是傻,还是被说中了痛处,气急败坏的说道。
张珍的反应更加坐实了唐植桐的分析。
“张科长,一会去食堂问问大师傅,也可以问问吃食堂的同事,还可以问问门卫,事情很明了,你们被耍了。
不得不说,你们工作做得真的很烂!
你这科长是买来的吗?”
唐植桐讥笑着回怼的同时,还不忘给在他们之间楔颗钉子。
“你……你……”
张珍被怼的哑口无言,又变回气鼓鼓的河豚模样。
“哎,唐植桐同志,我们都是为了工作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