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610章 常院士还是保守了(1/2)

“吴院士?”

张汝宁被吴明翰剧烈的反应吓了一跳,“你看到什么了?”

吴明翰却像是完全没听到,依旧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

又过了几秒,才抬起头,然后失语般地指着目镜,示意张汝宁自己看。

张汝宁心中疑窦丛生,但也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

他立刻取代了吴明翰的位置,将眼睛紧紧贴上了观察口。

目镜内,是一片深邃的黑暗。

只有那一道绿色的激光束,轨迹清晰可见。

光束倾斜着,射向那片悬浮在黑暗中的、几乎无法察觉到的平面晶片。

然后…… 以一个完全违背常识的角度,沿着与入射光几乎对称的方向,折回了法线的…… 同一侧!

这……这怎么可能?!

“砰!”

巨大的震惊让张汝宁下意识地猛地抬头,额头结结实实地撞在了旁边同样处于石化状态的吴明翰额角上。

两人都“哎哟”

一声,痛呼出声。

但此刻,这点疼痛完全被内心的震撼所淹没。

张汝宁顾不上揉额头,而是再次将眼睛死死贴回目镜!

好怪,再看一次!

黑暗。

绿光。

平面晶片。

光线入射。

折向同侧!

还是一样的景象。

不是幻觉!

不是误差!

是真实的物理现象!

张汝宁抬起头,额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看向同样脸色变幻、眼神中充满骇然的吴明翰。

两人目光交汇,无需言语,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与自己一模一样的、颠覆认知的震撼。

这似乎违背了自斯涅尔定律确立以来,统治光学世界数百年的法则!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斯涅耳定律出错的可能性恐怕很低。

那么……就只剩下另一个解释了。

张汝宁的嘴唇微微颤抖着。

一个只存在于理论物理最前沿的猜想,从他脑海中冒了出来: “这……这是……负折射?!”

他的声音干涩带着强烈的询问和难以置信。

常浩南一直平静地站在旁边,脸上终于露出了淡淡的、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

“是的。”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这就是我们刚刚制备成功的、宏观尺度的原子阵列材料,Ga-Ge(0001)。”

“它对于从可见光到极紫外光在内的广阔波段,都表现出……负折射特性。”

“嗡……”

张汝宁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被重锤击中,一片轰鸣。

负折射材料!

竟然真的存在!

而且已经被制备出来,就在眼前!

这么看来ArF-1800物镜组的几个备选设计方案…… 何止是参考价值有限?

那恐怕已经是照顾到他情绪的说法。

根本就得推倒重来!

…… 巨大的震撼过后,三人没有回到之前的会议室。

常浩南直接将晕晕乎乎的张汝宁和吴明翰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然后亲自拿起茶壶,为张汝宁和吴明翰分别倒了一杯: “两位,先喝口茶。”

他喝茶没什么讲究,突出一个沸水之下众生平等。

香气氤氲着水汽弥漫开来,稍稍缓解了空气中残留的震惊余波。

张汝宁下意识想要端起茶杯,但随即被烫的往回一缩。

作为顶尖的光学系统专家,他的大脑已经开始从最初的震撼中高速运转起来。

“常院士,”

张汝宁没再碰茶杯,而是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既然这种材料表现出负折射率的特性,根据理论推导,它是否也必然伴随着一种……与常规光学材料完全相反的色散性质?”

到底是光学领域的专家。

负折射会带来负负色散这个事,说出来之后连初中生都能理解。

但却很难在第一时间意识到。

尤其在如此的震惊之下。

“张研究员问到了点子上。”

常浩南肯定道。

他拿起桌上的平板电脑,快速操作几下,调出一组对比照片,展示给二人。

照片是在一个暗室环境中拍摄的。

算是常浩南那天测试的高清重制版—— 左侧,是一块普通的冕牌玻璃棱镜,一束白光通过它,在屏幕上分散出标准的彩虹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

红色在外侧,紫色在内侧。

而右侧,正是他们刚刚在地下室看到的那块双负折射平板透镜。

同样一束白光穿过它,在屏幕上形成的彩色光带…… 顺序赫然相反。

“果然……”

张汝宁和吴明翰几乎异口同声。

“完美!

简直是完美的互补!”

前者更是激动地用手指敲击着桌面。

作为光学系统专家,他当然清楚这种特性在消色散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价值。

吴明翰也兴奋地搓着手: “难怪常院士您那天提到镥铝石榴石呢……有这么一种材料,解决色差和像差问题的难度大大降低!”

而张汝宁则已经想到了更上一层: “不不不,不光是色差和像差的问题……”

他伸手沾了点水,在茶几上比划着:“还能简化光刻机物镜组的复杂程度,给整个物镜组的孔径角留出提升空间……这样就只需要解决一个光路遮挡问题……”

他的思路越来清晰,人也越说越激动,甚至有些坐不住了。

仿佛下一秒就要起身冲回长光开始画设计图。

不过,常浩南却没有着急。

还抛出了下一个关键点。

“张研究员,您刚才提到的折反式系统设计中,除了色差和像差,似乎还有一个核心难题?”

张汝宁立刻点头,眉头微蹙:“是的。

那就是光路遮挡问题。”

他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快速勾勒出三组简化的折反式物镜示意图。

“在折反系统中,我们使用反射镜来折叠光路,缩小系统体积。”

他指着草图上的反射镜位置: “对于反射镜而言光线越接近垂直入射就越有利于图像校准,但完全垂直的入射光又必然导致两个反射镜之间遮拦成像光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矛盾。”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