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61 遗命三支箭(1/2)

却说李克用因军务倥偬,半年不解,免不得忧劳交集,竟致疽发背中。

卧床数日,疽患尤剧,无药可疗,自知病将不起。

张承业与李嗣源听说后赶忙来到寝室,只见太妃刘夫人,次妃曹夫人在一旁不住流泪。

晋王之弟李克宁与三太保李存勖见张承业来到,也只是拱手行礼不敢多言。

等候少顷,见太医从屏障之后走出,张承业凑近问道:“晋王之病可治否?”

太医道:“晋王之症乃是情志难酬,气血失调已成内伤,非药物可医。”

众人一听哭的哭,急的急,忽听屏障之后李克用问道:“方才言语者,可是张承业?”

张承业隔帐答道:“正是老奴。”

李克用道:“承业到孤近前说话。”

张承业轻步绕过屏障来到内室,只见李克用面容憔悴,毛发已白大半。

张承业不觉潸然泪下,跪地道:“老奴张承业拜见晋王千岁。”

李克用无力地盯着张承业说:“承业快快平身,快将潞州军情如实报来。”

张承业含泪道:“朱温调集青州、陕州、冀州诸路兵马,共计十万人包围潞州,二太保手中兵马不过万余,九太保回来搬兵,周德威已率兵驰援。”

张承业哭道:“千岁您不能再操劳军政大事了,身子吃不消啊。”

李克用道:“老夫征战一世却未能扶保社稷平定朱梁,有愧唐主呀。

这次孤王管不了潞州了。

欲将复唐大业及托孤重任托付承业。”

张承业道:“当日老奴冒死传送血诏,晋王誓战朱贼而保承业一命,千岁大恩大德,老奴永志不忘。

莫说托付,就是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

李克用略点了一下头道:“承业虽是内侍出身,但为人忠正,处事深谋远虑,有匡扶宇宙之才,孤麾下众人无人可及。

孤欲立存勖继承老夫之志,官场险恶,还望承业多多教诲。”

张承业跪地道:“晋王之托,老奴没齿不忘。”

李克用道:“承业去唤八太保来见。”

张承业滴泪而退。

张承业本姓康,不过唐朝的宦官有收养义子的习惯,年幼的张承业便拜内常侍张泰为义父,小心谨慎,一步一步的在并不安稳的宫中生活下来,一边读书学习,一边积累资历和人脉,希望有个光明的未来。

他在光启年间曾主持郃阳(今陕西合阳)军事,获赐紫衣,后升任内供奉。

乾宁二年(895年),张承业因多次出使渭北,被任命为晋王李克用的监军,随河东军征讨邠宁节度使王行瑜。

战争结束后,他被改任为酒坊使。

乾宁三年(896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打长安,唐昭宗欲到太原避难。

张承业因为与李克用交好,被任命为河东监军,前往太原安排迎驾事宜。

但唐昭宗最终却逃往华州,并未前往太原。

张承业又被加为左监门卫将军。

客观地说,唐朝的太监是有军权的,晚唐的军事支柱神策军就掌握在太监手中,但是当黄巢的军队攻下长安后,已经腐朽到不堪一击的神策军根本无法保卫皇室,不得已,唐僖宗将权力下放到各个藩镇,要求他们派出军队救亡皇室,镇压叛乱。

从这时候开始,各镇节度使们终于取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从形式独立变为实际独立,大唐朝廷再也没有办法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了。

尽管如此,大唐并没有放弃努力,在黄巢起义被镇压后,唐帝国还是派太监到各个藩镇当监军,希望通过最后的一点影响力对藩镇进行约束。

李克用是个沙陀人,说来也奇怪,他跟空降过来的张承业十分投缘,很快就成为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然而此时的张承业,不过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上的一个普通监督官员。

昭宗上台后,在朱温的要求下,向各个藩镇发布命令,要求诛杀所有监军。

李克用接到这个命令后,将张承业藏在斛律寺中,并杀死一个罪囚应对朝廷。

张承业因此得以免死。

李克用把张承业当朋友看待,张承业自然死心塌地为李克用出谋划策。

李克用接着唤来八太保李存璋,李存璋跪地生泪。

李克用道:“存璋自十岁伴孤为仆,护卫左右形影不离,可谓忠肝义胆赤诚可见。

孤将立存勖继嗣王位,奈何诸将各握重兵,各有所想,恐存勖年少稚嫩难辨是非。

存璋今后要护卫存勖左右,倘若有人心存二志,存璋尽可杀之,孤王只此一托。”

李存璋泪流面额,叩首明誓。

李存璋出了屏风后告知王叔李克宁,说晋王欲见他。

李克宁转入内室跪地而哭。

李克用道:“克宁快坐下说话。”

李克宁紧握李克用之手说道:“兄长自有神命护体,一定能挺过此症。”

李克用道:“为兄已知天命,岂敢再有他图。

想我朱邪世家个个为社稷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如今只剩你我兄弟。

克宁为人仁孝,诸兄弟之中最贤。

今为兄欲立亚子继承王位,克宁当为众将之首,上则匡主,下则正臣,以保存勖成就大业。”

李克宁抽涕言道:“兄长之托,克宁铭记于心。”

李克用道:“还有一事,倘若存勖有悖人伦,不能成器,克宁当杀而代立。”

李克宁赶忙跪倒曰:“愚弟发誓宁为伊尹、周公,绝不负兄长之托。”

李克用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克宁唤进李嗣源。

李嗣源作为李克用的几个勇将之一,在朱温与李克用梁晋争锋中立下许多汗马功劳。

李嗣源手下有五百名精锐骑兵,在救援被朱温围攻的朱瑾兄弟一战中屡破敌军,最后在主将李存信大败时殿后而还。

李嗣源每次作战,必率领五百名精锐骑兵冲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李克用为嘉奖他,就把他率领的五百骑兵命名为“横冲都”



李嗣源每次带头冲锋,“横冲都”

将士横冲敌阵,如入无人之境。

由此,李嗣源和他的“横冲都”

名扬天下,威震四海。

李嗣源生性谦和,每有战功,从不在众人面前夸耀。

他曾与诸将聚会,听着诸将争功,从容地道:“你们都是用嘴击贼,而我却是用手击贼。”

诸将惭愧不已。

后来李嗣昭和梁将葛从周交战,兵败后退守青山口。

李嗣源赶到后对李嗣昭说:“步兵虽散,若吾辈空回,大事去矣。

为公试决一战,不捷而死,胜过被囚。”

李嗣源率领所部凭高列阵,然后解鞍磨箭,摆出一副决战的样子,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

然后李嗣源又左右比划半天,好像在调兵遣将一样,梁兵被弄得心慌不已。

这时,李嗣源命部下一齐上马,李嗣源大喊道:“晋王命我来取葛从周的项上人头,其他将士不要上前送命!”

手下将士横冲敌阵,如入无人之境。

李嗣昭率主力乘势一鼓作气将梁军击退。

收兵后才发现李嗣源身上有四处箭伤,流的血将大腿都浸透了。

李克用亲自给他解衣敷药,还亲手端过一杯酒来安抚,并且说:“没有吾儿,梁军恐怕要嘲笑我朝没有良将了。”

可见李嗣源在晋王心中的分量!

李嗣源转入屏障之后跪地哭道:“孩儿嗣源拜见父王。”

李克用道:“嗣源十三岁随孤出兵,乱云州,战阴山,攻长安,追黄巢,上源驿救主,沁水河亡命,攻占平山。

功劳居众人之上,可继承孤王之位。”

李嗣源闻言伏地说道:“孩儿蒙父王养育之恩,万不敢生此邪念。

少主人存勖乃父王嫡子,存父王雄风,嗣源愿尽人臣之道,永不相负!”

李克用脸生红光欣慰地说:“当年朱瑶花被杀之后,人言嗣源曾伏地大哭。

我儿重情重义,可堪大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