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英雄难过美人关(1/3)
诗曰: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充满夏日情趣的小诗出自于一位杀人狂魔高骈之手。
高骈写诗云淡风轻,现实中却是杀人如麻。
高骈祖籍渤海蓚县,出身于汉族名门-渤海高氏(东魏建立者高欢、东魏名将高傲曹、唐代诗人高适等都来自这个家族)。
高骈爷爷是晚唐名将高崇文,曾凭借一己之力平定西川,荣封南平郡王。
高骈本人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诗文颇有造诣,书法超群,且熟读兵书,箭无虚发。
高骈某日出行,听到空中雕鸣声声,一抬头,只见两只大雕展翼并飞,扑翅掠过,箭术娴熟的他说了声:“我后大富贵,当贯之”
!
随即挽弓搭箭,箭如流星,直指长空,双雕应声而落,众人大惊,欢呼声响遏行云,人称“落雕侍御”
。
一箭双雕,确实要有过硬的本领,这位射雕英雄,果然在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声名日隆,历任数镇节度使,验证了自己当初射雕时的预言。
高骈作为武人,他破党项,退吐蕃,平安南,收交趾,战功累累。
后期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名冠侯藩之右,名兼卿相之崇“,但他又喜好文学,有不少诗词传世,是晚唐举足轻重之人。
高骈有诗一首《言怀》: 恨乏平戎策, 惭登拜将坛。
手持金钺冷, 身挂铁衣寒。
主圣扶持易, 恩深报效难。
三边犹未静, 何敢便休官。
年轻时的高骈,在家国的感召之下,信奉祖辈留传的传统,满腔热血,南征北战,确有势不可挡、英气勃发的射雕雄心,在荒无人烟的边陲,一心平虏保国。
但是在平定南诏后,因为与从前镇守成都的“突将”
发生“俸禄”
冲突,高骈竟然带人闯入这些“突将“家中,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襁褓中的婴儿,一个不留全部处死。
一时间血流成河,哭声动天,仿佛人间地狱,惨不忍睹。
一夜间竟然杀死数千人。
后来黄巢兵起,直指长安,朝廷对身在扬州统兵,肩负宰相之职的高骈十分依赖,举国上下都希望他能出兵护国,扭转乾坤。
高骈“下令将出师”
。
心腹毕师铎替他出了一个馊主意说,将军您现在功勋卓著,贼尚未平,而朝廷中已有口舌是非,一旦贼平,则有功高震主之嫌,何不坐山观虎斗,自求多福呢?
黄巢军入长安时,唐僖宗急调高骈勤王,他不服朝廷节制,并未奉诏出兵,只是命其幕客新罗人崔致远作《檄黄巢文》,出兵至扬州东塘百余日,以虚张声势,此后又上表请唐僖宗巡幸江淮,被唐廷质疑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高骈的小心眼坏了大事。
尽管朝廷对其“倚若长城”
,奔送诏谕的使者相望于道。
但他仍然拥兵不出。
唐僖宗终于对这名大唐宿将心灰意冷。
无奈之下,只得将都统的兵权移交给曾遭罢相的王铎,对高骈则进行加爵削权的冷处理。
高骈一向瞧不上眼的王铎号召各镇诸侯讨伐流贼。
中和三年四月,长安被官军收复。
捷报传来,高骈顿感颜面尽失、威望一扫而光。
高骈从此意志消沉,他在《写怀二首》中吐露心思: 渔竿消日酒消愁, 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 功成不向五湖游。
花满西园月满池, 笙歌摇曳画船移。
如今暗与心相约, 不动征旗动酒旗。
高骈从此沉湎于崇道之术。
他所信任的吕用之等人假意说他将归上清,羽化登仙,将高骈引入歧途。
毕师铎原是黄巢大将,投降高骈后任淮南都知兵马使。
毕师铎高大威猛无人可比,不过英雄难过美人关,扬州城内有一歌伎,名曰玉琴,这女子年方妙龄,长得花容月貌,国色天香。
毕师铎见玉琴美貌出众,歌舞俱佳,倍是心爱,包养于城中聚凤楼中。
美女爱英雄,玉琴靠上毕师铎这样有权有势的武将,自然吃穿不愁,富贵自得。
一日毕师铎来到玉琴住处,美人却坐在床边手帕遮容以泪洗面。
毕师铎依偎在玉琴身旁问道:“爱妾因何哭泣?”
玉琴答道:“将军莫问,贱妾已无颜再见将军。”
说完哭泣不止。
毕师铎一阵迟疑后问道:“究竟何事?
莫非有人欺负你了?”
玉琴扭头哭道:“昨日那妖道吕用之来妾住处,说妾宅有狐妖侵扰,他要为妾驱魔。
谁知道妖道所言驱魔,就是将妾奸污,所以妾无颜再见将军。”
毕师铎闻言火冒三丈,怒摔花瓶骂道:“牛鼻子老道欺人太甚!”
一边说一边往楼下走。
玉琴拉住毕师铎问道:“将军要往哪里去?”
毕师铎甩开玉琴怒道:“我当为爱妾杀此妖道,挖心剥皮以谢苍生!”
说罢下楼远去。
毕师铎满膛怒火来见高骈,高骈不知缘故。
毕师铎道:“妖道吕用之借驱鬼降魔,奸污了下官的爱妾玉琴,请都督为末将做主,诛杀妖道。”
高骈道:“毕将军所指玉琴老夫也曾耳闻,她不过是一青楼女子而已,何必因一妓女伤了和气。”
毕师铎暗想这高骈如今老迈昏庸,与妖道交情胜过部下将领,于是怀恨而去。
毕师铎越想越气,便招来副将秦彦、秦稠兄弟,对二人说起玉琴被吕用之奸淫之事。
秦彦怒道:“大丈夫可杀不可辱,高骈早已被几个妖道蛊惑,将军与其纵容妖道害人,不如自立江淮成就霸业。”
此言正合毕师铎心意。
三日后,毕师铎带领一万八千人,以“诛杀妖孽,匡扶政律”
为名起兵,直逼扬州。
吕用之听说毕师铎起兵谋反,便向高骈告密。
高骈一听慌忙遣妖道刘守一往庐州刺史杨行密处求援兵。
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人,二十多岁便揭竿而起参加起义,后被捕。
庐州刺史郑綮被他的英雄气质打动,释放了他。
公元883年,杨行密被征募戍边,调遣官吏假惺惺地问他有何需求。
杨行密大吼道:“需要你的头颅!”
随即杀死官吏,号令诸营。
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不久占据了庐州全境。
杨行密谋反本来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因为碰上了高骈的好心情,不仅无罪,而且还被高诗人实授为庐州刺史。
杨行密是五代人物中被埋没最深的一位英雄,很少有人知其大名,下面这首诗颂扬的就是五代英雄杨行密: 声震江淮托鼎王, 名扬天下追风将, 三十六雄谁为首, 不记当年俊杨郎。
杨行密接到高骈的书信,便让刘守一暂住驿馆。
杨行密请来谋士袁袭问道:“今高都督邀我发兵讨伐毕师铎,不知可去不可去?”
袁袭答曰:“下官恭喜刺史大人,此乃天赐淮南于主公呀!”
杨行密不解地问道:“先生此言何意?”
袁袭答道:“高骈年老不理政事,迷信妖魔,乃昏庸之人;吕用之等不学无术,以神鬼欺民,乃残暴之辈;毕师铎本为王仙芝义军,今又反主。
这三种无道之人自相残杀却向将军求援,实乃把淮南拱手相赠。”
杨行密闻言大悦,次日拜袁袭为军师,部将孙端为先锋,同时斩下妖道刘守一的首级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