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4 李渊称帝(3/4)

炀帝非常生气地问道:“你们实在胆大包天,难道不知道这是死罪吗?

是谁让你们这样做的。”

禁军将士们回答说:“你这个暴君,天下人对你恨之入骨,希望把你千刀万剐,我们要杀你,还需要别人带头吗?”

宇文化及等人逼炀帝自尽。

接着立杨广的侄子杨浩为帝,自封大丞相。

李渊闻报不禁恸哭道:“我北面事人,不能往救故主,敢忘哀痛么?”

其实他心里早就高兴死了,因为隋炀帝一死,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做皇帝了。

公元618年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定都长安。

这时镇守洛阳的王世充、元文都等文武大臣也拥立杨侗称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

宇文化及的大军直奔洛阳而来,隋朝众臣商量着该咋办。

这时有人提出,城外不是还有瓦岗军吗?

不如我们招安李密吧,向他许以高官厚禄,让瓦岗军去打宇文化及,等到他们两败俱伤,再一起收拾好了。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可是李密居然接受了。

随后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展开激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宇文化及打败。

洛阳城中的王世充见时机已到,一边架空皇泰主,一边与李密展开决战。

瓦岗军早已是强弩之末,最终被王世充击溃。

李密和众多瓦岗英雄四散奔逃,有的投靠李唐,有的归了王世充。

王世充起初对杨侗颇为尊重,后来和元文都等人发生权力冲突,王世充先下手为强除掉了对手。

大权在握的王世充逼迫杨侗禅让自己称帝。

王世充为绝后患,派心腹杀死杨侗。

年仅15岁的杨侗临死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愿来生不生帝王尊贵之家。”

却说瓦岗军溃灭时,留守黎阳的徐世绩继续履行职责,守住瓦岗最后的财产。

这时魏征已经随李密投降李渊,他过来劝说徐世绩降唐。

徐世绩决定降唐,但他声称自己所占的土地都属于魏公李密,我不能用旧主的土地邀功请赏。

于是他将当地的户口、州县名录全部转交身在长安的李密,借李密之手转交李渊,自己不要任何封赏。

李渊听说此事后不由称赞徐世绩是“纯臣”

,封曹国公,赐姓李。

后来唐太宗即位,为避讳,徐世绩又改称李绩。

李密投靠同属关陇集团的李渊后,自以为可以得到重用,结果只得到光禄勋这样一个虚职。

光禄勋总领宫内事务,秩位虽高,就是个高级管家。

恼恨的李密图谋东山再起,不料东窗事发。

曾经的瓦岗军领袖被唐朝的地方官斩杀,传首长安。

李密死后,徐世绩请求李渊为李密办丧事。

李渊念他们君臣一场,也就同意了,之后徐世绩亲自穿上孝服,将李密风光大葬。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攻破洛阳击败王世充,在王世充帐下效力的瓦岗旧将单雄信被俘。

单雄信曾在战场上险些取下李世民首级,这段经历给李世民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他坚决将单雄信处死。

徐世绩当年和单雄信一同起兵响应翟让,誓同生死,这段情义终生不忘。

徐世绩当即跪下向李世民求情,请他免单雄信一死,可是李世民不同意。

单雄信临刑前,徐世绩到狱中与他诀别,泣涕而言:“我不惜余生,想要与兄同死,但我已经以身许国,忠义难两全,况且我死了,还有谁能照顾你的妻儿呢?”

接着,徐世绩用刀割下自己大腿的一块肉,对单雄信说:“就让此肉随兄入土,也算是我没有辜负当初的誓言。”

单雄信听了,毫不迟疑地将这块肉吞下,慷慨赴死。

有这么一句老话:“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瓦岗英雄最终没能兑现同生共死的承诺,而是各奔东西,甚至自相残杀。

徐世绩对李密的忠和对单雄信的义,是瓦岗军仅剩的最后一丝道义。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杨广是一个荒淫的富二代,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他弑兄奸母,残害忠良;他巡游无度,靡费奢侈;一生乱用民力,征发数千万人次,民不聊生。

然而他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实干家:他平定陈朝,统一天下;他修建东都,迁都洛阳;他开疆扩土,平定吐谷浑,通丝绸之路,迫使突厥分裂;另外他的诗文更是一绝,被历代名家所称颂。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

评论隋炀帝,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

杨广生前对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注意选拔人才。

他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人才,杨广命令那些负责视察各州的官员,主动寻找文才出众,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人,经过考察之后将他们送到京城。

杨广安排专人组织这些读书人进行学术辩论,之后给他们排列名次。

这样一来,很多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从此走上了仕途。

杨广急功近利,葬送了江山,但千百年后,运河两岸的百姓仍然在享受他的成果。

皮日休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却说三原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心怀大志,隋朝建国后,他决定前往长安以求报国之路。

在长安,他先投到杨素门下,杨素非常怠慢,后与李靖谈论一番后,觉得此人很有前途。

但他毕竟年老体弱,只想安于现状,不再有远大的理想,李靖非常失望。

二人谈论之时,有位侍女红拂就立在旁边,她见李靖气宇非常,心中暗暗倾慕,于是派门人跟踪李靖,得知他的住处后,自己便深夜前往。

这位侍女姓张,在战乱中流落长安,被卖入司空杨素府中为歌妓。

因为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这晚李靖独坐灯前,想着白天的事,觉得前途渺茫,正在发闷,忽听见有人敲门。

开门一看,原来竟是白天在司空府里见到的侍女。

李靖问她这么晚来干嘛?

红拂开门见山地表明心意:愿意投奔李靖,伴随其闯荡天下。

李靖喜出望外,却又担心杨素那边没法交代。

红拂安慰他说:杨素年纪大了,近来多有侍女逃走,司空府不会追究。

李靖一听当即应允,二人扮成商人离开长安。

司空府找不到红拂,最终不了了之。

二人在灵食的一处客站歇脚时,遇见了一个满脸虬髯的人,此人自称虬髯客。

红拂见他相貌粗鄙,不过却有一种不凡的气质,就与他拜为兄妹。

三人来到汾阳见到李渊和李世民,交谈一番后李世民顿觉相见恨晚,于是请他们三人同到府中商议。

李靖与红拂欣然前往,而虬髯客却说:“既有**在此,我当另谋他途。”

又说在长安等他二人。

后来李靖与红拂女到长安找到虬髯客时,发现他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不可思议的是,虬髯客一定要把全部家产送给他们,自己仅带一个行囊远走他方。

二人目送虬髯客远去,回去以后,清点他家中之物,发现还有兵书数册。

李靖日夜研读,兵法韬略大大增长。

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帮他们父子平定江南建立大唐。

并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红拂也成了一品夫人。

李渊称帝后,大臣们提出要征伐东北,李渊感到有些为难!

现在东北就剩王世充这个大户,李渊也明白应该对他发动攻击,可是派谁去合适呢?

当然派李世民去比较有把握,可是他不想派,因为很多大臣都在背后议论说,如果没有秦王就没有唐朝,好像唐朝是这小子成立的一样!

如果李世民把东北地区解放了,他的尾巴还不翘上天啊!

于是无论谁劝李渊进军东北,李渊都不想提!

随后李渊派李世民带兵守着唐朝与洛阳的搭界处,以防王世充与窦建德前来侵犯,并专门交代,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能擅自招惹他们!

又把李建成派去关注突厥人的动向,也专门交代,只要突厥人不来侵犯,千万别惹他们!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