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唐隆政变(3/3)
大众齐声赞成。
少帝心想:我什么时候说要让位了?
因此呆坐不动。
这时太平公主趋至座前高声与语道:“人心尽归相王,此处已非儿座,可即趋下。”
说完一把将他拖落。
相王徐步前行,到少帝刚才坐过的位置上昂然坐定,群臣伏称万岁。
拜贺已毕,复拥相王出殿,御承天门大赦天下,是为睿宗皇帝。
唐睿宗与大臣商议太子人选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理应由李成器入主东宫,可李隆基参与政变功劳较大。
李成器这时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
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
初唐时期,太子就像吕布义父、韩国前总统一样,属于高危职业。
每个皇帝的首任太子都没有好下场,最后登基的通常是第二任甚至第三任。
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死于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谋反未遂,被父皇废黜,赶出长安,郁郁而终。
唐高宗李治的太子李忠被废,后来又被李治下令处死。
唐中宗李显的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失败,为部下所杀。
李成器如果不识时务,恐怕又要上演一次玄武门之变了。
因此他不惜流涕满面,坚决辞让太子之位。
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自恃功高,经常干预政事。
睿宗遇到困难时也先听太平公主的意见,再征求太子的意见。
有时太平公主不来朝谒,即令宰相就第咨询。
太平公主见太子年少,不以为意。
后来睿宗愈来愈倾向太子。
太平公主觉得李隆基妨碍自己参政,便想另易太子。
于是造出一种谣言,说太子非长,不当册立,将来必有后忧。
睿宗不为所动,到了景云二年正月,太平公主奏请立后,睿宗道:“故妃刘氏及窦氏同死非命,尸骨无存,朕何忍再立继后呢?”
竟追册刘氏、窦氏并为皇后。
公主不免忿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