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614章:震撼场面

“北辽女王耶律嫣然陛下已复信,她将亲自率领使团前来,并……并希望能带上两位小殿下。”

苏渊嘴角微扬:“准。”

“原西庆、西维归附的贵族代表,也已应允。

只是……其中几人,似乎颇为忐忑。”

苏渊淡淡道:“让他们来。

让他们亲眼看看,何为天朝军威。”

“国内各界名流、各大报社主编、学堂先生代表、工商巨子等,邀请函均已送达。”

与此同时,《京华日报》连篇累牍地发表社论:《强国必须强军,军威即是国威》、《从阅兵看华夏复兴之路》、《吾辈当自强:爱国之心与民族归属》。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都是即将到来的阅兵,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好奇心被彻底点燃。

启元八年,五月初一。

天公作美,碧空如洗。

神京城的主要街道早已净水泼街,黄土垫道。

从皇宫承天门到正阳门的主街两侧,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百姓们扶老携幼,翘首以盼,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小贩们趁机兜售着小小的纸质国旗和陛下的小画像,生意异常火爆。

受邀的中外宾客们,则被安排在承天门城楼两侧的观礼台上,视野极佳。

北辽女王耶律嫣然一身北辽盛装,英姿飒爽,她一手牵着一个五岁左右、粉雕玉琢的双胞胎孩子,目光灼灼地望向远处。

周围的西庆、西维旧贵族们则神色复杂,带着敬畏与不安。

那些西方商人们,则拿着单筒望远镜,交头接耳,脸上难掩惊讶与好奇。

上午九时整,钟鼓齐鸣。

苏渊的身影出现在承天门城楼正中央。

他依旧身着那身笔挺的元帅服,身姿挺拔,目光如炬。

“万岁!

万岁!

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瞬间爆发,震耳欲聋,百姓们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纸旗,表达着他们对这位带领华夏走向强盛的帝王的无限爱戴。

苏渊抬手,轻轻向下一压。

刹那间,全场肃静。

唯有风声猎猎。

礼炮轰鸣一百零八响后,阅兵总指挥、兵部尚书王砺高声宣布:“阅兵开始!

迎军旗!”

在雄浑激昂的《钢铁洪流进行曲》(新谱的军乐)中,三名高大的护旗兵护卫着巨大的华夏金龙红旗,迈着正步率先通过承天门。

那整齐划一、充满力量感的步伐,瞬间震撼了所有人!

“我的上帝……他们的步伐,就像一个人!”

英国商人罗伯特举着望远镜,失声惊叹。

紧接着,步兵方阵来了!

“向右——看!”

领队军官一声令下。

“为人民服务!”

士兵们怒吼着苏渊亲自定下的口号,头“唰”

地向右转,目光如利剑般射向城楼上的苏渊,同时,皮靴砸地的声音如同惊雷滚过天际。

唰—唰—唰!

每一个方阵都如同一块移动的铁板,纹丝不乱,杀气腾腾。

百姓们看得热血沸腾,激动得满脸通红,许多人甚至流下了热泪。

“好!

好啊!

这就是咱们的兵!”

“太威风了!

看谁还敢欺负咱华夏!”

“陛下万岁!

华夏万岁!”

耶律嫣然紧紧握着孩子的手,眼中闪烁着骄傲与倾慕的光芒。

她身边的旧贵族们则脸色发白,冷汗涔涔,彻底被这强大的武力和组织力所震慑。

随后是炮兵方阵。

骡马牵引着一门门黝黑锃亮的新式野战炮、榴弹炮缓缓行进,粗大的炮管直指苍穹,展示着毁灭性的力量。

虽然还不是机械动力,但其森严的气势已足以令人胆寒。

最后,一队手持最新式“启元八式”

***的精锐士兵跑步通过,这种可以连续射击的自动火器,更是引起了观礼台上西方商人的极大震惊和窃窃私语。

整个阅兵式,如同一场力量的盛宴,秩序的华章,完美展现了华夏新军的纪律、意志和强大的武器装备。

阅兵结束后,沸腾的神京城久久无法平静。

茶馆里,人们兴奋地比划着讨论: “看见那枪没有?

真亮!

听说能打很远!”

“还有那炮!

好家伙,那么粗的管子,一炮下去,城墙都得塌了吧?”

“最重要的是那股精气神!

咱们华夏的军队,不一样了!

真不一样了!”

观礼台上,鹰国商人罗伯特对同伴低声道:“必须立刻写信回国!

这个东方帝国……已经彻底苏醒了!

他们的军事力量和组织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未来的贸易和外交政策,必须重新评估!”

北辽女王耶律嫣然在觐见苏渊时,目光灼灼:“陛下,您的军队……令人敬畏。

北辽能成为华夏的一部分,是我们的荣幸。”

她身后的旧贵族们更是跪伏在地,不敢抬头。

苏渊站在城楼上,望着下方依旧欢呼涌动的人海,听着那“华夏万岁”

的呐喊声浪,他知道,他想要的一切,都成功了。

强大的军威震慑了内外敌人,激发了全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归附者更加忠心,窥伺者心生忌惮。

工业化的初步成果转化为国防力量,得到了最直接的展示。

通过西方商人之口,华夏强大的形象将开始传播世界。

国富民强,民族复兴,百姓归属…… 这些抽象的概念,在这一天,通过那铿锵的步伐、冰冷的钢铁和震天的欢呼,变得无比具体而真实,深深地烙进了每一个华夏子民的心中。

………… 神京城,承天门外大街,启元八年五月初一,巳时初刻 仲夏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铺着新式水泥的宽阔御道上。

街道两旁早已万头攒动,人声鼎沸。

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还有人们兴奋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节日般的躁动与期待。

卖冰饮的摊子前围满了人,卖小国旗和皇帝苏渊小幅画像的贩子生意格外红火。

李老根,一个五十多岁的京城老住户,穿着浆洗得干净的青布短褂,额头上冒着细密的汗珠,正使劲踮着脚,眯缝着眼望向远处长安街尽头那肃穆寂静、尚未动静的阅兵集结区域。

他忽然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奇事物,猛地拽了拽身旁邻居家姑娘的袖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