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转折(2)(1/2)

李景隆摇头,“不够!”

啪!

小凤一拍,怒道,“又要收买人心?”

“嘘....”

“哼!”小凤翻身挨着李景隆躺下,“银票子活钱,还有二十多万,加起来五十万.....”说着,她眼皮动动,“你早说呀,天不黑的时候我还能回娘家!”

“够了!”

李景隆搂紧她,“足够了!”

“嘶....”

说着,他忽然皱眉,“你又干嘛?”

小凤笑吟吟的,贴着他的脸颊,“我的钱,你白拿呀?”

~

“诸位叔叔大爷,起身了起身喽!”

天色刚亮,李府街西侧,曹国公亲卫们居住的街巷之中,李小歪就开始吆喝。

“今儿护着公爷出门,可别耽误了!”

“你个小猴崽子!”

忽然,有男人骂道,“比你爹还能催.....”

随着话音落下,各家的男人在妻子和孩子不舍的目光之中,拎着包袱,快速的在西花园子那边集合,然后从侧门鱼贯而入,直接进了马号。

马号之中,早已准备妥当。

跟着曹国公出门的,有二十多名扈从亲卫。

但战马却是六十多匹,一人三马。

亲卫们大咧咧的笑骂着,拍拍马的腰身,拍拍马的脑袋。

然后把装着盔甲的包袱,挂在一匹马的身上。

又把短刀,弓箭,火铳,在另一匹马的马鞍上挂好,都放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至于还有一匹马,那就是供他们骑乘的。

这是多年来的老习惯,行军途中仓促遇敌,直接换马就行。

汉子们看着虽大大咧咧,可实际上手上没有半点含糊。

马掌,马鞍,牲口的牙口,眼睛....

又把挂着的兵器检查了一遍,尤其是容易受潮的火药,是看了又看。

直到检查完了,继续张口骂道,“全哥.....饭呢!曹!”

~~

“来了来了!”

管家李全,带着几个厨子小人,一桶桶搬过来。

“今儿早上羊肉汤面....”

说着,他亲手把一碗堆满了羊排的面条,送到李小歪的面前,“吃...吃饱了不想家!”

然后,他转身对着捧着碗,大口吸溜面条的汉子们,开始查数,“一,二,三...”

“您查什么呢?”李小歪不解道。

“哦,没啥!快吃!”李全笑笑,嘴上不出声,但依旧在心里默念着人头数。

多少年的老规矩了。

跟着家主出门前,把人查好记好....

“路上呀慢点!”

李全查完之后,低声对李小歪吩咐,“不光是你们跟着老爷上路,两位姨奶奶还有几个丫鬟奶妈子也跟着呢!别一上路了,就逞能似的,往死甩鞭子!”

“您,您老说的是!”李小歪一个劲儿的点头。

“还有,姨奶奶和丫鬟....”

李全又压低声音,“是女眷!路上呀,拉开点距离....”

“娘说了!”

李小歪笑着回道,“让我...目不斜视!”

“你小子!”

李全笑骂一声,忽然在他头上摸了一把,“真快呀!”

“啥快?”李小歪不解。

“你也到了跟老爷出门的年纪了!”

李全起身,“哎,我们都老喽!”

~

晨光,明媚。

难得没有燥热。

二十多名扈从,簇拥着曹国公府的数辆马车,从西侧马号之中,缓缓驶离。

崇礼堂的二楼,小凤裹着被子,对着渐行渐远的车队,无声的摆手。

队伍之中,再粗糙的汉子,也忍不住偷偷回头。

再看一眼,家的方向。

只有李景隆没有回头。

马车之中,他紧握念珠,目光深邃的眺望....

依稀能看见,距离他越来越远的皇城角楼!

~~

因是要去开封,而且因为黄河决口,运河堵塞,所以队伍的第一站是滁州,北上走商丘那一条路。

队伍不快不慢的走着,从内城出城,至外城,再到通济门出城。

守城的兵丁早接到曹国公要出城公干的消息,是以今儿一早,城外的百姓们都给隔离开来,专门留出一条官道,供给李景隆的队伍。

待见到李景隆的车驾,沿途的兵丁全是肃穆行礼。

而刚出通济门外,李小歪就跳下马车,对车厢之中的李景隆道,“老爷,舅老爷等您呢!”

李景隆撩开车帘,对着路边,带着几名亲卫,策马矗立的邓镇笑道,“大哥,您还真来送我呀?”

“也是赶巧,今儿我巡城!”

邓镇笑着下马,大步过来,“怎么走的这么仓促?”

“皇命在身,十万火急!”李景隆笑道。

“去多久?”

邓镇又问,可是却在身子前探的同时,一个信封隐晦的飘进了李景隆的车厢之中。

“那可说不准,赈灾嘛,总得要些功夫!”

李景隆不动声色的掀开衣角,把那信封盖住,“家里头就拜托你了!”

“放心,有我!”

邓镇拍着胸脯子,“那我就不耽误你了,一路顺风!”

“告辞!”

~~

队伍继续前行,李景隆在车厢之中回头,邓镇还带着人在原地摆手。

他把念珠挂在胸口,放下车帘打开那封信。

上面几行字....十几个名字。

这些人都是邓家在山东河南两地的老关系,而且以邓镇的谨慎来说,这些人稍微有那么一丁点不可靠,他都不会把名字报给李景隆。

人,又是武人,在军中出生入死但却不得志的武人,对李景隆来说,多多益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