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他也是?(2)(1/2)

“傻儿子!呵呵!”

冬日的阳光格外美好,打在身上暖暖的。

苗圃之中的梅花盛开着,红彤彤娇艳艳。

朱元璋边走边道,“刚才咱都说了呀,网....”

咯噔,朱标心中一惊。

他知道他老子口中的网,是指李善长在朝堂内外,几十年精心编织的那张无声的权利之网。

“儿子觉得,还是别牵连太多!”

处置李善长,他朱标没意见。

但他怕他老子把李善长的事,做成郭桓那样杀得朝堂之中,六部之内,都凑不齐几个管事的。

郭桓案的影响太大了,当初他们爷俩预想的用新派的官员,还有清流接管守旧派官僚空出来的权力真空。却忽略了,新提拔上来的官员,其实在某些方面,往往没有旧官员用起来顺手。

甚至许多时候,朱标都觉得无人可用。就算有人,好比他身边那些人,也大多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之辈。

“你别管了,大过年的不说这个!”

朱元璋摆摆手,“你老子在,这些事轮不到你!”

“那您...”

朱标笑笑,又试探性的问道,“准备让人处理....?”

却不想,此时朱元璋微微转头,看向身后的朴不成,“不穿龙袍是不是不庄重?”

朴不成弯腰笑道,“主子您是天子,穿不穿龙袍,您都是皇上!”

很显然,朱元璋这是不想回答朱标的话,所以转移了话题。

他知道朱标的用意,朱标之所以这么问,是不想让锦衣卫来督办此案,不然又是朝中人心惶惶的。

网,朱元璋已经布下了。

收网捞鱼的人,其实他心中早就有了定数。

这个人选,朱标很熟,但他绝对猜想不到。

“还能是谁?”

朱元璋迈步前行,心中暗叹,“自然是二丫头来呗!”

~

人在重压之下,就会病急乱投医,甚至做出许多不合常理的举动来。

现在朱元璋不处置李善长等人,就是在等着他们自乱阵脚。

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一两年。

而在过了这段时间之后,种种罪证到手的时候骤然发难。

届时,李景隆也任期已满从甘肃回京。

他回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帮着朱元璋清理朝堂上这些旧臣,成为洪武朝大清洗的第一刽子手。

“咱也是在保着你呀!”

脑海之中浮现出李景隆的身影来,朱元璋心中暗道。

在他看来,李景隆帮着他进行大清洗,就等于是自绝于朝堂。

到时候他就是人人暗中憎恶,暗中人人喊打的孤臣一个。

“你得理解咱的一片苦心,咱不希望,二十年之后,朝堂之上再多一个李善长!”

“咱更不希望,将来有一天,断了咱和你爹的舅甥之情!”

~~

“臣等恭迎吾皇万岁,太子千岁....”

朱家爷俩步行来到谨身殿外,遥见他们的身影,殿内穿着华服的文武官员们,已是齐齐的悉数跪倒行礼。

“免了,大过年的!”

朱元璋笑笑,迈步上前,眼神忽的一凝。

就见文臣的最前方,赫然是拄着拐杖老态龙钟的李善长。

“他怎么来了?”朱元璋的眼神,无声的对着儿子朱标示意。

朱标搀扶着他缓步朝前,低声道,“毕竟是太师,逢年过节的不能不来!”

“身子好些了?”

朱元璋推开朱标扶着他的手,到李善长面前,笑着问道。

“托皇上洪福!”

李善长佝偻着笑道,“本来老臣病恹恹的,以为时日无多了。可到了京城之后,身子却一天比一天好。虽说还是半死不活的,可起码能动弹了!”

“那就好!”

朱元璋点头,“哎,一转眼...”他环视一周,看着眼前的诸位老臣笑道,“咱们都这岁数了!”

说着,又笑道,“不想又是一年,他娘的又多活了一年,也少活了一年那!”

“万岁定然龙体康健!”

李善长拄着拐棍笑道,“老臣也想再多托您的福,侥幸多活上几年。多舔着老脸,大年初一多来蹭几次饭!”

“哈哈哈!”

朱元璋朗声一笑,“你个老货,你家里啥好吃的没有,还来咱这蹭饭?”

说罢,摆手,“别那么多规矩了,入席入席!”

“谢皇上!”

话音落下,群臣按照爵位官阶入席。

而后宫人捧着佳肴美酒,流水一般的送了上来。

“咦!”

忽然,坐在武官第一列的信国公汤和惊呼一声。

“你这老货,你又咋了?”朱元璋笑骂。

汤和看着满桌的山珍海味,“老臣咋没找着大蒜叶子炒咸肉呢?”

“你这老货!”

朱元璋骂道,“大过年的谁家吃那个?”说着,顿了顿,“这海八珍还不好?五十年前,你敢想这辈子能吃着海里的东西?”

“老臣是淮西人!”

汤和拿着筷子,有点无从下嘴,“还是觉得肉香,这海里的东西呀,老臣吃不来!”说着,看向朱元璋笑道,“老臣没那个命,骨子里还是乡下的农汉!”

“杀才!”

朱元璋大笑,然后转头吩咐,“来人!”

“奴婢在!”

“让御膳房快点,大火给这杀才抄一碟子咸肉!”

朱元璋笑道,“汤汁宽些,给这杀才泡饭吃!”

“遵旨!”

“大明开国二十年了!”

这时,文臣第一列的李善长又开口道,“老臣还是头一回,在宫里见着海八珍的席面!”

其实他之所以开口,也是在众人面前强颜欢笑罢了。

今儿这场合他不得不来,来了又不得不说话。不来的话,朝中的人怎么想?来了不说话,别人怎么看?

他必须在所有人面前,摆出一副圣眷未减的模样出来。

只有如此,方能安抚住下面的人心。

“这些东西本来宫里是没有的!”

朱标坐在朱元璋的下首,笑道,“都是曹国公为光禄寺卿的时候预备下的!”说着,他用银匙盛了菜肴,放在朱元璋面前的瓷碟当中,“父皇,您尝尝这个,冬菇扒鲍鱼,乃是岭南的名菜!”

“鲍鱼也没个鱼样!”

朱元璋撇嘴,不愿拂了好大儿的面子,把菜肴送入口中。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