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眼药无声(2)(1/2)

君臣叔侄二人说说笑笑,溜溜达达的出了城,来到了应天府通济门外。

城门内外依旧人山人海,但却也与京师内城很是不同。

首当其冲的,就是此处的百姓们衣着不够光鲜,街市售卖的年货等,看着也很是一般般。

更没有内城那种一家几口大包小包见啥买啥的,这地方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即便买了,也免不了跟买东西的讨价还价。

“一道城门而已!”

朱标在外城的街市上驻足,微微有些感叹,“却俨然两个天地......”

说着,走到一个卖炸果子的摊上,抓了一块炸好的果子,放在眼前。

所谓炸果子,就是过了油的面点,微微点着点甜味,外酥里嫩,对于寻常百姓之家来说,过年买一些也都是孝敬牙口不好的老人的。

“这位爷,您不买别碰....”

卖东西的货郎话都没说完,李景隆已经手指一弹。

一块差不多二两重的碎银子,当啷一声落在他的秤砣上。

“您随便....”

货郎咧着缺牙的嘴,笑得跟见着财神爷似的,“随便选随便吃....”

“今年买卖如何?”

朱标下口吃着炸果子,随口问道。

“比往年强不少!”

那货郎笑道,“今年呀,大伙日子好过,手里有钱,卖吃食的人就多了!小人这摊子,一天能卖二三十斤呢!”

“哦?”

朱标意外道,“你细说说!怎么个好法!”

那货郎见朱标器宇不凡,开口道,“今年百姓们来钱的地方多呀!”说着,笑道,“朝廷在城里城外修这个建那个.....只要不缺胳膊少腿的,都能卖力气赚点现钱儿!”

“再过几天,南郊那边工城停工放假,小人的买卖会更好!哎呦,那些给朝廷修工城的,哪个不赚上几吊,过个肥年?”

“卖力气赚钱!”

朱标点点头,回看李景隆,目光温和充满嘉许,低声道,“今年,你做了不少好事!”

“说到底,还是您有远见!”

李景隆低声道,“臣这边不过是跑跑腿,动动嘴儿!”

“呵!”

朱标一笑,把手中的半块炸果子拍李景隆手里,然后搓搓手,有些感叹道,“正如你所说,百姓们一年到头,就算扎地里不出来,也不过勉强温饱...要想富足,单靠种地是不行的!”

正说着,卖货的货郎忽然大声道,“两位爷,您两位靠靠边!”

“嗯?”

李景隆和朱标正疑惑,就听身后突然传来阵阵呵斥。

“滚滚滚滚...”

“天子脚下是你们来的吗?”

“城外头待着去....”

两人回头,就见一队差役,抡着刀鞘,把一群衣衫褴褛,好似乞儿一样的男女老幼,往城外驱赶。

刀鞘在人群之中砸落,引得阵阵惊呼求饶。

“咋回事?”朱标皱眉,面露不悦。

李景隆目光向后延伸,躲在不远处的李老歪对他微微点头,眼神示意。

“这都是流民...大部分都是淮北的....”

那卖货的货郎继续道,“到京城来乞讨的,官府不让进城!”

“没听说哪地方有灾呀?”朱标又道。

“爷!”

货郎苦笑,“就算没灾,这天下也总有穷人不是?有头发谁愿意当秃子呀!这些流民都是家中没了田地,没了粮食,过不下去,才想着来咱们天子脚下皇城根讨生活!”

说着,那货郎压低声音,“再说了,就算有灾,当官的不报,不就等于没有吗?咱大明这么大,没灾没难,才奇怪呢!”

朱标已是满脸寒霜,看向李景隆,低声道,“这事你知不知道?”

“知道!”李景隆低头道。

“知道你不说....”朱标怒道,“刚才你还说有良心?”

就这时,就听那些流民之中,有几名老汉跪在地上,对官差祈求道,“官爷,我等也是良民呀,家里今年收成不好,就是想进城讨些粮食....”

“滚滚滚。太平盛世,天子脚下,尔等讨粮食?骂谁呢?”

一名官差头目大怒,骂道,“想要粮食是吧?往东走,二里地外,曹国公家在那边有粥棚,还有米粮发放,速去那边,别他妈进城给老子添堵....”

“嗯?”

朱标更是疑惑,审视李景隆。

“这个....”

李景隆低头,满脸为难,“容臣过后跟您说...”

“去看看!”

朱标哼了声,“牵马来!”

~~

外城外的二里地,虽不远。

但景色和内城之中,更是鲜明的不同。

数百衣衫褴褛拖家带口,面带菜色的百姓们,聚集在一片窝棚处。

窝棚区域之外,烧着几口大锅,咕嘟咕嘟的翻开着。

锅台边上,站着好几十名壮硕的汉子,手持棍棒如临大敌。

“都排队,都有...都他妈有!”

“慢点的,老人孩子先来....”

“草....你他娘的刚吃完,又来要?”

朱标等人勒住马头,就听锅台那边传来阵阵喝骂。

骂是骂,但朱标看的真切,放粥的汉子手中的勺子,每次打出去都是满满登登的。

“急啥?有的是!”

放粥的汉子们继续骂道,“我们家公爷说了,别的没有,粥管饱!吃饱了之后,你们愿意回家的,没人给五十斤杂粮...”

“不愿意回家的,南边工城那边招工呢,有力气的去卖力气!”

朱标又是狐疑的看了李景隆一眼,走到锅台边。

“你们....哎哟!”

几名看守锅台的汉子刚要呵斥,看清了来人之后,马上就要行礼。

“别动!”李景隆开口,“该干啥干啥!”

朱标也看的真切,这些汉子都是曹国公府的亲兵。

“粥?”

朱标走到一口还在熬着的锅台边,用勺子使劲的搅动几下。

粥是杂粮粥,很是浓稠,近乎于干饭了。

杂粮之中还掺杂着些许白菜豆子,汤汁之间隐隐还有油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朱标看向李景隆,张口问道。

“臣早就知道,每年一到年根底下,就有外乡的穷苦百姓来京讨生活!”

李景隆低声道,“所以臣想着,在这处设置一个粥棚,救济下这些百姓!起码让他们吃这点热乎的东西!”

朱标没说话,继续看着李景隆。

“呃....”

李景隆越发的惶恐,“不是臣不跟您说,实在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