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97章 买它(1/2)

陈家志对当地发出的邀请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小楼镇和腊圃村都同意组织一支队伍前去江心菜场考察。

高脚白菜算增城中北部比较常见的蔬菜之一,但相比荔枝、丝苗米等名优特产,高脚白菜从来不受重视。

叶子喂家禽,菜心作蔬菜,一般也就是在房前屋后种上一些,鲜有人种在口粮田里,更别说大规模种植了。

也因此,从得知有人想租两三百亩地种高脚白菜后,腊圃村村书记赖小山就很惊疑。

送上门来的投资又不可能拒绝,但对方要求村里组织租地又让赖小山迟疑了。

一是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想让农民把口粮田租出来难度很高; 二是高脚白菜菜心虽说茎肥叶厚、清甜爽脆,但值得大规模种植么?

真能如对方所说,让其风靡珠三角么?

如果失败了,留下一地鸡毛,又该如何面对村民?

但这些疑虑都在对方发出邀请后,有了解决方案,先去看看总没错。

如果对方有这个实力,弄两三百亩地试一试也无妨。

如果真有一天能风靡珠三角,高脚白菜未来的潜力也难以想象。

除了腊圃村,完全还可以推广到其它村子,带动更多人发展。

所以,村委和镇委都答应了考察邀请。

这天,赖小山就来到了村东的村民小组,队长田承泽也把小组内的户主组织到了自家的院子里。

赖小山当众宣布了有老板来投资租地种菜,当即引起一片哗然。

“赖书记,把地租出去了,我们吃什么啊?”

“我不租,谁爱租谁租,种高脚白菜能有什么前途,卖给人喂猪吃吗?”

一瞬间,各种声音都有,赖小山挥了挥手,又吼了一会儿后,才让组员安静下来。

“把地租出去了,别人会给租金的,有了钱,你们还怕买不到米和油吗?”

“而且,种菜也需要人干活,菜老板承诺了从本地招人,在家门口一个月就能拿到三四百块钱的工资,可比你们种地强多了。”

一提到钱和工资,现场又纷纷攘攘,众说纷纭。

“别吵,别吵!”

再度安静下来后,赖小山又说:“据说这家公司生意做的很大,种的菜不仅能卖到港澳,还有出口生意,但村里和镇里也担心对方是不是骗子。”

“所以,镇上村里会组织到菜老板的菜场和公司去考察,我今天来就是来问你们谁有想法把地租出来,这次也可以跟着一起去考察。”

“赖书记,都可以去吗?”

“菜老板就看上你们小组的地了,让我尽量把每家每户的人都喊上,各家都出一个代表,别人包车包饭。”

“嘿,这家公司的眼光还真不赖。”

“我们的地确实好。”

和其他地方的村子差不多,腊圃村还留在村里的也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较少,大多都外出打工去了。

种地辛苦又不赚钱也是普遍认知。

再加上包车包吃,不少人也都存了去看一看的心思,不行就当白嫖嘛 抱着这种心态,除了个别人之外,赖小山感觉工作都还算好做。

阳光斜照,汽车行驶在增江边的水泥道路上,另一侧是何仙姑景区,自然风光秀丽。

不过陈家志也只在车上瞧了瞧,没有空爬上山去看。

在他车后面,还跟了两辆大巴车,载着几十名村民。

几个小时后。

村民便出现在了江心菜场的菜田里。

除了连片的蔬菜,冷库、泡沫箱厂、育苗棚几个地方都做了介绍。

很简单,但也足够了解许多东西,期间刚好还有货车在冷库前装货。

这些都能让众人有直观的了解,对菜场的实力有了认可。

至少租金和工资可以保障,对当地的土地也不会有大的破坏。

两辆大巴车来去匆匆,陈家志跟着也带了部分代表去了配送中心,介绍了水东鸡心芥推广的全过程,以及目前有多火热。

不到半年时间,一个局限于一地的蔬菜日销量就达到了3万多斤,而且市场供不应求。

增城高脚白菜具有太多相似的点了,完全有可能复制鸡心芥的发展过程。

至此,地方上也不再有疑虑,同意协助靠谱鲜生推进迟菜心基地的建设。

跟着便是签约,然后等这一茬水稻收割后,再交接丈量土地。

签完约后当天,陈家志和薛军便准备离开。

“老郭,我和薛军的工作基本完成了,后续就要靠你的发挥了。”

他俩走后,郭满仓还将继续留在小楼镇,做些前期工作,然后等着交接土地。

这把郭满仓也弄得有些忐忑。

“老板,得给我调些人啊!”

“找你的老领导,让他给你派人。”

他老领导不就易定干么,这段时间都快红温了,“老板,得你出面呐。”

陈家志挠了挠头,“熟练工不太可能了,而且,我也觉得你更需要能说白话的基层管理人员,可以帮助你与当地村民沟通。

我可以从菜场帮你要两个人过来,但你也要利用交接土地前这段时间在本地招一两个人,最好能找镇上或者村委推荐…”

靠关系招进来的人能力可能存在缺陷,但更熟悉本地情况,比单纯会种菜反而更合适。

在异地搞菜场,学会和本地人打交道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然就可能出现投资了几百万,结果两三年过去,一根菜都没能运出村子的情况。

“好,我尽全力去做。”

郭满仓点了点头,好不容易才做了场长,他自然不会退却。

何况前期沟通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拿了地后就将进入他最熟悉的领域。

“有什么问题及时电话联系。”

离了增城县后,陈家志和薛军又奔赴深城。

在深城,很多菜场和土地都已收归国有,属于深城果菜贸易公司,其又交给蔬菜基地公司代管。

而蔬菜基地公司往往又会把成片的菜场和土地统一租给企业和私营老板。

有些私人老板会自行经营菜场,但更多是三五亩的分包给众多的小菜农。

另外,还有一些散落在城市偏远角落的菜地。

以上便是深城近郊主要的菜地组成。

在中远郊也存在类似情况。

从近郊到远郊,再到近郊,陈家志和薛军在深城来回跑了数趟,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却始终没有如意的选址。

与此同时。

沪市。

有些微胖的谭忘机站在港口,望着成功上船的一货柜蔬菜,心里满是成就感。

“终于送走了,真不容易。”

一同前来的敖德海默默掏出三支烟,分别给了谭忘机和戚永锋。

“一回生二回熟,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就不会出这么多问题了。”

谭忘机抿着嘴,“下面还有西兰花,我也没有经验。”

敖德海笑了笑,“再难都走到这一步了,有了外贸订单的支持,菜场才算真的活了过来。”

想到最近总部陆续分配给菜场的任务,敖德海心情就无比轻松。

本地卖和出口的价格差距真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戚永锋的心情和敖德海差不多,“走吧,回菜场了,去地里转一转,挑些好的西兰花砍了,早点把样品发出去。”

“走走走,争取早点发下一柜货!”

三人又马不停蹄地回了菜场,两百亩西兰花田整齐舒展,像是一排军阵。

敖德海和戚永锋一人拿了一把刀,睁大眼睛在花丛里挑选着符合规格的西兰花。

这精力旺盛又尽职尽责的模样,让谭忘机心生感慨,老板的这批嫡系还真不愧是嫡系。

三天后,一艘从沪市出发的货轮停靠在了博多港。

经过一系列流程和转运后,太行株式会社收到了齐藤叶主导进口的一货柜青菜,并很快就进入公司的渠道进行销售。

仅仅一天后,市场部次长吉川征便来到了齐藤叶的办公室,人未到,声先至。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