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67章 蓄势待发(1/2)

原来前年他们就接近成功了。

听完陈家志总结的西兰花种植技术要点后,敖德海又莫名多了些信心。

知道了前年种植失败的原因后,对未知的东西就不再那么恐惧。

陈家志又把其余点揉碎了给敖德海细说。

除了变色时用叶片盖花球,刚结球时打掉老叶黄叶侧枝再追肥也很重要,这能减少植株营养的浪费,让花球生长的更快更大。

从而提高最后的合格率。

日商在国内采购西兰花时只有20的产地合格率并不是他危言耸听,而是亲身经历。

直到后面日商又增加了产地开发的渠道模式,提供更详细的技术指导和种子,合格率才直线上升。

不过当下的低合格率也让竞争没那么激烈,价格更高,何况还有提早上市的优势。

这让陈家志对这批西兰花有更高的期待。

聊完西兰花种植,陈家志又问起了菜场的其它蔬菜以及销售。

敖德海起身给他添了杯水,“简单说,种的比较杂,能种的菜都打算试试,只是市场还不够稳定。”

卖菜是敖德海的弱点,何况他还要管基地。

“卖菜是谁负责?”

“戚永锋,他经验比较丰富。”

敖德海补充道:“卖菜小组一共3个人。”

“永锋卖菜也还行。”

好歹经过了陈家志亲传,也见证了他的高光时刻,戚永锋市场经验更丰富。

沉吟片刻,陈家志又说:“我会在这边呆几天,跟着去卖两天菜,后面再开会讨论。”

“好。”

二月下旬的上海白天体感温度还比较舒适,下午时陈家志带着李秀和儿子在菜场来回走了好几圈。

但等到了凌晨,就冷多了。

不过对于卖菜人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上海基地也买了辆轻卡,同样是跃进,便宜耐用又能装,这晚上也装满了一车菜。

菜心、上海青、菠菜、板叶荠菜、大叶茼蒿、包菜… 种类五花八门,感觉冬天能种的菜都快齐全了。

陈家志拉开车门,爬上了驾驶室,“永锋,菜这么杂,你卖菜时就没感觉很头疼吗?”

“痛,太痛了!”

戚永锋夸张的表达着,“但是共同做下的决定,有苦也只能先扛着,慢慢再解决应对。”

陈家志赶紧摸烟,“就冲你这觉悟,我就得给你把烟点上。”

这共克时艰的氛围还是挺让他触动。

“永锋,没提拔你当场长,心里有没有不爽?”

戚永锋夹着烟在窗外抖了抖,“如果我说没有,会不会显得我虚伪?”

“不会。”

陈家志抽着烟,吹着冷风,“本来也确实委屈了你。”

以前敖德海和戚永锋是平级,现在敖德海变成了戚永锋的直属上司。

换陈家志来,他也会心里不平衡。

戚永锋心里微微触动了下,“现在又不委屈了。”

到了市场,交了入场费后,戚永锋便把车开向了一个空旷的露天平台。

平台上划了线,一个车位就是一个固定摊位。

市场里也有固定档口,不过现在没必要租,市场也贴了公告,曹安市场今年要大改造。

见陈家志关注市场改造,戚永锋问道:“等改造完,要租档口吗?”

陈家志摇了摇头,“这里在城区,没有未来,要租也到郊区市场去。”

戚永锋说:“往西边还有两个批发市场,一个真如,一个江桥。”

陈家志讶然,“你了解的还挺多的嘛。”

戚永锋嘴角翘了翘,“既然负责市场销售,了解这些都是职责所在。”

另两名销售人员已经打开了车门,但暂时还没来生意。

陈家志靠在车上,说:“可以多关注下江桥市场,按现在市场格局,真如最终可能会被并入江桥。”

江桥市场在嘉定的曹安路,和PT区的曹安市场是两个概念。

曹安市场当下蔬菜交易量最大,但它离城区太近,迟早得落寞。

而江桥未来吸收了真如市场后,就一跃成为上海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即使现在也不容小觑,面积大,建筑新,交通更通畅。

戚永锋头皮有些发麻,人不在上海,却对上海的市场情况了如指掌?

这时,有客人上门了。

“青菜怎么卖?”

“7毛/斤。”

“能少吗?”

陈家志呆了片刻,就又去市场了解行情。

连续三天,凌晨跑批发市场,白天逛农贸市场、超市和国有菜店。

他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和广州有些不一样,上海各级国有批发公司至少控制了全市6070的蔬菜供应量。

同时他估计全市还有300多家国有菜店在经营。

然而,国有菜店承担了大量人员就业,还有很重的增值税等税负。

在价格上与小菜贩相比完全没有优势,也止不住客源流失。

所以,国有蔬菜公司在转型,大力发展配送,国有园艺场直供机关单位、学校、超市… 仍然是巨无霸般的存在。

思前想后,陈家志认为现在还是得错位经营。

这天,他刚来到基地,李秀就把他拉到了一旁。

“黄山和小霞今天来找我了,他们说想回广州。”

陈家志挑了挑眉,“咋了?”

李秀说:“收入没达到预期,连着几个月收入都比在广州低了不少。”

黄山和小霞都是敖德海拉来的老乡,此番提出想离开着实让人意外。

但也衬托出戚永锋难能可贵。

“其他人呢?”

李秀抿嘴道:“黄娟可能也有想法,但似乎和永锋意见相左,只和我闲聊了会儿; 胡春梅比较直接,说收入降低了,但还挺积极的在想办法提建议,没说要回广州。”

陈家志微微颔首,队伍里个别人信心有些不足。

李秀问:“有办法吗?”

陈家志笑了笑:“看这茬西兰花表现,只要能赚钱,一切问题都是纸老虎。”

“怎么听你一说就这么轻松呢。”

李秀也笑了,“家志,你身上有种魔力,当你说种菜能赚钱时,总能让我轻易信服。”

陈家志打趣道:“所以,我听家志的?”

李秀又忍不住给了个白眼,“得了便宜还卖乖。”

二月末,陈家志在菜场组织了管理人员开会。

他没聊种植,直接谈定位。

“菜场定位会更明确,主打能标准化生产的菜心和芥兰,再辅以西兰花等高档细菜。”

“其它菜都会放弃,减少管理难度。”

“更大的难点在于市场培育,菜心和芥兰在上海的接受度还较低,但公司能承受亏损,同时会关注出口市场的潜力…”

陈家志环顾一圈,扫视着略显沉默的几个老人,点名道。

“黄山,说说你的想法?”

黄山坐在一棵树边,目光有些躲闪,“我听老板和场长的安排。”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