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给元谋做媒(1/2)
“丁经理,不是我不愿意多匀点种子给你,实在是没办法,其它种子都是给别人代繁的,和你们给的母本也不相符。”
虽然有点遗憾,但丁建辉也知道自己是在痴心妄想。
“我现在给你们下订单,多久能拿到新一批种子?”
陈家志想了想,说:“春节后播种,至少也得等到6月初了,对四九心来说,时间也差不多。”
“晚了点。”
丁建辉说:“广州5月份就可以种四九心了。”
陈家志:“也可以育繁其它的种子。”
丁建辉:“行,我再考虑考虑,年后会给你下一批代繁订单,价格也年后议,要求只有一个,品质要达到这次的标准。”
“这不是问题。”
陈家志沉吟道:“其实我建议你们也去元谋考察,和当地合作建立蔬菜育繁种基地,这样效率更高。”
丁建辉诧异道:“你就不怕当地抢了你的订单?”
陈家志笑道:“不怕,只有保持竞争,企业才能更有活力,何况那么大一个种子公司,每年销售的种子上千万斤,我这点量算什么。”
顿了顿,陈家志又说:“如果你有想法,我可以在中间牵线搭桥,嗯,已经有其他省的种子公司有去的意向了。”
丁建辉琢磨着他的真实企图,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个所以然。
但一听其他单位有动静,他又说:“我马上向上面汇报,等领导做决定。”
“行,我等你好消息。”
放下电话,陈家志舒服的喝了口热茶,这下念头是彻底通达了。
就看市种子公司接不接招。
如果市种子公司能到元谋建设蔬菜育繁种基地,固然会影响种子代繁。
但种子公司涉及的蔬菜种类繁多,也相当于给育苗场增加了潜在客户。
同时,陈家志借此契机向其他繁种单位发出邀请也是同一目的。
此次繁育的种子就像多名在大门口揽客的风尘女子。
只是话术变了。
元谋的自然环境好,冬天也能育繁种,看看我,粒形饱满圆润,色泽乌黑透亮,表面光滑细腻客官,来玩呀 这简直就是行走的广告,可惜他收不到广告费,只能给育苗场拉点订单以求谋生。
想到这,陈家志念头又不通达了,于是开始给元谋的马明打电话。
“马局长,我是云岭农业的陈家志,有点工作要向你汇报。”
“哟,是陈老板呀。”
马明兴致颇为不错,一接通电话就率先滔滔不绝。
“云岭农场的大棚蔬菜我一直在关注,效益不错,科室也正在写报告,县里也在研究相关产业政策,你不用急哈。”
陈家志:“不是大棚的事。”
马明:“那还能有什么事?”
“也没啥大事,就是我给元谋宣传了一番,年后可能有几个种子公司和科研单位来元谋考察投资,比如京城、津门、金陵,还有粤省等地种子行业内的单位。”
“陈总,你等会儿!”
马明瞪圆了眼,不可置信:“陈总,你是说这些单位都要来元谋投资?”
陈家志纠正道:“考察,只是考察,留不留得住还得看当地条件,不过以元谋的资源凛赋,随便给点彩礼,也能把媳妇娶进门。”
气氛静了那么几秒,马明似是理解到了其中的意思。
“陈总,你给元谋送了份过年大礼啊!”
陈家志笑了笑,打趣道:“那这几桩婚事要是成了,是不是该给点说媒费啊?”
马明立马道:“我去向领导汇报,请领导安排!”
陈家志哈哈笑道:“别,我开玩笑的,就别麻烦领导了。”
马明正色道:“不,要真能给元谋拉来投资,陈总,于情于理,都该给你意思意思。”
陈家志乐了,这个意思意思听着就很有意思。
又寒暄了几句,挂掉电话后,陈家志摸着下巴,感觉云岭农场最近的情况似乎不错,便又打电话找李明坤。
相比前两个月,云岭农场只剩大棚里的黄瓜和番茄了。
日产量稳定在七八千斤。
价格也只是略微有所提升,然而1.
2元/斤的价格也已十分不错。
至少远超出湛江和茂名一大截,广东今年冬种菜普遍35毛/斤。
碍于距离和交通,当下这样的市场现象很常见。
元谋更靠北,又在成昆铁路这样的交通干线上,到西南西北更近,省了距离,深冬本地竞争对手又变少了,价格贵并不出奇。
就像山东此时冬暖大棚里的蔬菜,卖个2元/斤也很正常。
即使再过十年,蔬菜市场如此割裂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靠着还不错的价格,云岭农场蔬菜日销售收入稳定在了八九千元。
从11月开始,累计销售额也达到了105万元。
还有一笔种子代繁收入,育苗场在小部分菜农群体中也得到了认可。
同时叶菜试验生产也进展良好,即将进入采收期。
元谋是偏僻了点,但这半年的工作超乎想象的顺利。
虽然离回本还比较遥远,但账上现金还较为充裕,支撑未来一年的经营比较轻松。
陈家志年前的工作十分繁忙。
因为定下了今年过年要回老家,又同时有几个重要计划在执行中。
各个基地的人员留守和工作安排就比较重要了。
然而基地很分散,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了解各地进度。
江心菜场的芥兰,育苗场为连州基地准备的嫁接苗,水东的芥菜基地,沪市的西兰花,元谋的叶菜种植… 基本都是年初的重点业务。
甚至能影响到整体的现金流。
也因此,每天陈家志都光顾着在办公室里打电话,了解问题,提供解决建议或方法。
就在他和蓉城客商向斌沟通好元谋的叶菜销售后,徐闻香的电话又打了进来。
“徐总,什么事?”
徐闻香:“马上春节了,买了点东西给你老人家拜年。”
陈家志挑了挑眉:“不必了,我还年轻,没其他事我先挂了,这两天忙得团团转。”
徐闻香戏谑道:“行,那我就不打扰陈大忙人了,本来还联系了个有意采购西兰花的客商,既然你忙不过来,那我就先推了。”
陈家志:“…”
下次能不能直接说重点?
沪市的西兰花种的是小鬼子的耐寒优秀品种,大概两个多月后便能上市。
计划了200亩西兰花,就算亩产2000斤,那也是40万斤,销售压力还是挺大。
所以陈家志选择了从心,“刚好,我也给徐总准备了份过年礼物,你什么时候有空,我给你送过来?”
徐闻香揶揄道:“看来陈总也不够忙,一提到见客户,就有时间了。”
打人不打脸啊。
陈家志一时语噎。
跟着又传来徐闻香的声音,“明天上午10点,约在了酒店的茶厅。”
“好,我准时到。”
“那我就不打扰陈忙人了。”
咋一听有点像陈盲人。
盲人按摩?
陈家志失笑的摇了摇头,不过徐闻香最近真给力。
西兰花在国内的种植历史不长,80年代才引进沿海地区,在沿海城市有一定销量基础。
但更多还是面向出口市场。
如果临到头才找客户,肯定会急,一急就容易被压价,提前两个多月联系也算有备无患。
他又抬头看了下墙上的挂历,离除夕只有四天了,定的后天的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