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93章 走俏(1/2)

雨停了,但沿路尽是风雨摧残的痕迹。

马路上的残枝落叶,江河里奔涌的河水,田野里被水汽弥漫的农作物,无不在述说着昨夜的汹涌。

李秀观察着窗外的场景,回想起早上陈正旭、周小熊等人冒雨回来的那一幕,莫名感慨。

“家志,正旭他们最近很拼啊,一个个衣服打湿了也不去换,不怕感冒了。”

“大家怕的不是辛苦,怕的是没钱赚。”

陈家志笑了笑,“我们这群人能聚到一起,都是为了赚钱来的,只要能赚钱,还怕什么辛苦?”

顿了顿,陈家志又说:“总比无依无靠,流落街头强吧。”

他说的是实话,很多人只记住了这是个枭雄辈出的年代,但也是底层打工人最悲惨的年代。

穷农民,见识少,又没钱,坑又多,找工作竞争激烈,社会治安不好,很多人都有过没吃没住的经历。

“我说怕他们感冒,你说他们不怕苦,怕没钱赚,这都哪跟哪啊!”

“差不多一个意思嘛。”

“那昨天配送中心赚了多少?”

“毛利润有两千块钱吧,也不多。”

“这还不多啊?”

“秀,把你的格局打开!”

陈家志左手握方向盘,右手则往旁边一握一松,“等规模做大了,采购成本还能降下来,那才是赚钱的时候,现在主要是培养队伍。”

“你好好开车,命比钱重要。”

“哦”

天空依旧有些昏沉,让人琢磨不透,不过到家时也没下雨,反而变得更亮堂了一些。

陈家志在家里吃了早饭后,又骑车去了菜场。

才下了雨,也没工人上工,只有小组长们和易定干还在菜田里逐一巡视。

菜心有薄膜盖着,菜畦边上也没厢沟水漫上又退下的痕迹,想来安稳无事,陈家志没去多看。

他来到了青椒地里,踩着雨鞋一脚一脚的走过。

经历了一夜风雨的拷打,原本颇为精致的青椒也变得洒脱起来,有点西装风衣变成了汗衫短裤的韵味,更符合本地的气质… 这么一想,陈家志竟还能接受,哪个老广没经历过风雨,蒸过桑拿?

到这时,产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股精气神,这种气质!

所以,当众人聚在江边的大榕树下,面对有些沮丧的敖德良、戚永锋、黄日新时,陈家志斗志昂扬的鼓励众人。

“你们要往好处想,现在每多采摘一批都是赚的!”

“看这样子,最少还能摘一批,产量杠杠的!”

陈家志摸着自己的良心,不痛,忘记了昨天才对李秀说青椒产量还能做得更好。

李明坤看热闹似的说道:“这雨一下,菜价应该会好起来,刚好菜心要采收了,你们就安心看我们表演吧。”

郭满仓也笑了笑:“哎,这段时间光看你们卖菜了,现在好了,该你们看我们卖菜了。”

南片有菜心的几人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让戚永锋有些破防。

“陈总,要不早点腾地出来移栽一批菜心吧?”

陈家志看向易定干,“你怎么想的?”

“可以考虑。”

易定干沉吟道:“东乡菜场地不多,人手不够,单靠东乡消化不了我们的穴盘育苗,可以逐渐清理部分甜椒老苗,毕竟整地也需要几天时间。

等能移栽菜心苗,估计也得一周后,上市刚好在月末,价钱应该不错。

而且,经过昨晚的雨水冲刷,大部分青甜椒的潜力也耗尽了。”

陈家志想了想,选择了同意,让敖、戚、黄三人和易定干自行商量青甜椒拉秧的前后时间。

“我最后吧。”

敖德良率先发言,“我的青甜椒还能抢救一下,我打算再追点肥,有可能还能摘两批,老板,后面的行情应该还行吧?”

陈家志说:“最近市面上的甜椒更少了,外地货也不多,青甜椒还有上涨的机会。”

敖德良点头道:“那我就再管理一下,永锋和日新,你们先拉秧吧。”

商量过后,青椒拉秧下架顺序也定了下来。

戚永锋和黄日新都想早点改种菜心,抢一下行情,这也没错,而且有很大机会能赶上。

但菜场也需要敖德良这样兜底型的小组长,能减少风险。

不过这茬青椒结束后,也会暂时进入过去式,未来一段时间,菜场还是会以菜心等叶菜生产为核心。

下午时,雨就彻底停了。

菜工也开始出工,盖了十几个小时的薄膜率先揭开,露出青翠的叶片。

采收时间也定了下来,明天早上,也就是5月30日采收入库预冷,下午装箱发货,晚上就能抵达市场,即使发港澳,也能在24小时内到货。

在这之后,只要天气合适,每一天都有采收任务。

有冷库菜再多也不慌,也不用太担心下雨会影响供货,稳定性便再提高了一个档次。

就像昨天提前入库的1230箱青椒,完美弥补了今天不宜采摘的情况,稳定了供货,品质也保存得一流。

当天晚上,因为只外请了一辆车,五十铃得帮忙拉货,陈家志便只能一同早点去市场。

一场雨过后,市场周边道路上的货车数量都少了。

排队进场的车也少。

63号档的两辆车顺利过磅入场,市场里也略显空荡,菜少了许多,有些档口今天更是不见人,就别说菜了。

63号档今天一共来了763箱青甜椒,大约11.

45吨。

然而,整个市场都没多少菜,当63号档的两车青椒入场后,就有人跟在路边大声询问。

“车上装的什么菜?”

“青甜椒,没淋过雨,在冷库预冷过,每箱净重30斤,75元/箱。”

慢慢的,就吸引了更多人。

陈家志和李秀透过车窗,不停的重复报价,说得口干舌燥,等到档口时,就跟来了一拨客流。

李才今天也回了档口,但也没空多寒暄,从两辆车停下后,就进入了繁忙的战斗环节。

小桌子前挤满了报单的人,一辆辆货车或者三轮车也在靠近。

何强等人爬上了车厢,等确认了订单后,就开始搬运,大家配合默契,行动迅速,很快一辆又一辆车就装满离去。

卖得火热,人也累得火热。

过了一会儿,陈正旭也来了,匆匆留下了单子,陈家志一看,好家伙,光甜椒就要了1300斤,菜心、芥兰和芥菜也各有几百斤。

显然,经过昨天的奋战,马上又要到端午,靠谱鲜生也爆单了!

“李才,你去帮正旭,这里交给我来,李秀也去吧,帮着接一下电话,这里交给我和薛军可以。”

“好。”

两人也没墨迹,姐弟俩干脆去了配送中心。

陈家志便坐在了椅子上,一边写单收钱,一边与客户寒暄交流,按江湖规矩,来者都好烟伺候一根,手里的钞票也是一把一把的往包里放。

“陈老板,今天有菜心没?”

“有!”

陈家志抬头看去,是老吴,“今天来的挺早啊,原来那个基地的菜心没有冷库,收菜时间比较晚,要晚点才到。”

东乡菜场一直有小拱棚盖着,青菜没淋过雨,下午雨又停了,自然能持续收菜。

这三四个月,东乡菜场虽说没赶上什么行情,但确实很稳。

菜心基本一天没断过,芥兰和芥菜也每隔半个月就会有菜上市,在持续性这块做得最好。

63号档开业以来,主要就靠稀缺的荷兰豆和青椒拉高人气。

青菜量不大,但一直有,也源源不断地吸引了一批拿青菜的客户。

老吴只是其中的老客户。

接了陈家志的烟后,老吴也没走,就站在外围打量着宽敞的档口,拥挤的人流,码得整整齐齐的泡沫箱,以及桌子前忙着收钱的身影 一路走来,他不仅被当初的小菜农超过了,还远远甩在了身后。

庆幸的是两人还在合作。

第一波客流走了后,又持续有人来,好不容易人少了,又一辆长头卡车停在了档口前。

“老板,青菜到了,找人卸货!”

“好,马上。”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