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90章 第一关(1/2)

河边,晨风荡漾。

离河边五六百米远的院子里,站了不少人。

“这位是新来的陈场长,以后江心菜场就全权归他管了,大家欢迎!”

掌声稀稀拉拉,云杉的一位副总又接连给陈家志介绍了菜场剩余的主要人员。

管人事的童刚,采购邱航,会计徐瑶,库管程田田,两男两女。

生产管理团队也剩下了两人,一个叫黄日新,一个叫郑中,都是三十多岁的男的。

陈家志勉强认了个脸熟,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戚永锋和敖德良。

介绍完后,这位副总让童刚给他介绍下工作环境后,便溜之大吉了。

童刚大约四十多岁,留着寸头,脑袋很圆,T恤扎进裤头里,皮带外显,显得肚子也有点圆,露出一个假笑。

“陈场长,我带你看看办公室。”

陈家志微微颔首:“麻烦你了。”

办公室主体是一栋二层小楼,每层有6个房间,一楼主要是当仓库,办公多在二楼,陈家志曾在二楼与农科院的彭谦、张华喝过茶。

小楼前是一个宽敞的院子,陈家志的轻卡车可以轻松停十来辆。

在小楼左侧是个自行车棚,右侧则是一些员工宿舍,但不多,普通菜工都是自己租房子和解决食宿。

不过宿舍有陈家志和易定干各一间房,其余四个人还得租房子。

随后又上了楼,童刚带他进了场长办公室,普通的红木桌子和椅子,有一张沙发和简陋茶桌,打扫得还算干净。

陈家志坐了下来,问道:“童主管,场里还能联系到多少菜工?”

童刚说:“这可说不准,一个多月没开工,很多人都走了,得重新招人,但菜工招起来也快,花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找活干的人。”

陈家志不置可否,来一批走一批,这就是当下菜场的常态。

童刚说道:“陈场长,情况介绍完了,你看需要把人召集起来开个会吗?”

陈家志沉吟道:“开会时间定在下午吧,等会儿还有三个人过来,还要劳烦童主管办下入职。”

童刚挑了挑眉:“入职什么?”

“一个副场长,四个组长。”

陈家志指了指戚永锋和敖德海,轻笑道:“包括他们两个,徐总应该有和你说过吧?”

“好”

童刚迟疑了下,还是答应下来。

事实上,他连和徐总对话的机会都没有,但知道眼前这人是徐总拉来的。

陈家志说道:“麻烦了,再帮我把徐会计叫进来一下。”

很快,徐瑶就敲门走了进来,一个胖胖的女人,瘦下来可能会是个美女 “陈场长。”

“坐,我想问下账上还有多少钱?”

“大概还有六百多块”

“徐总给我承诺了30万,你问一下上面,什么时候能给钱。”

徐瑶瞳孔微微张大,有些吃惊,竟然给了30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眼前这人值得这么信任么?

“好。”

陈家志:“再帮我叫下采购和管库房的,那俩叫什么来着,突然忘了。”

“邱航和程田田。”

“对,让他们一起来一趟,最好把物资清单也一起带上。”

不一会儿,陈家志又了解了库房里的情况。

并没有超出他的预料,库房里除了工具,大部分物资都是空的。

人力和物资方面都是一团糟,人心也有点散。

倒是没有谁对他公然不服,也不排除隐藏得好,但更大可能是因为他是开着货车来的。

这能一定程度上证明他的实力。

在本子上记了些信息,陈家志又走出办公室,在走廊上眺望着杂草滋生的菜田,依稀还能看出原来的痕迹。

随后又带着戚永锋和敖德良两人下楼往地里走去。

他前段时间也来看过,当时还骑车跑了一大圈,知道这里菜田的大概布局,平整连片。

但这次往地里深入了后,又发现了不同的点。

和东乡菜场的长厢短畦不一样。

这里的一垄畦面很长,至少有一两百米长,每条畦面宽1.

21.

5米,中间是一条沟,比一般畦沟深,但又远比不上厢沟和腰沟。

这是这年代大菜场的普遍布局,一为方便旋耕机耕作,二图方便省事。

江心菜场有三四台小型旋耕机,不知好坏,整地主力应当还是人力。

浇水就全是人力了,只有一台高压水泵,以及几节粗水管,但是是用来抽排水的。

所以菜田才会如此设计。

畦沟里长期都能关水,菜工沿着畦沟走,用粪瓢就可以浇左右两边各1.

5米宽的畦面。

但这种设计也有很大缺陷。

首先便是洪涝时很难避免积水。

所以看似江心菜场沟渠完善,但一下大雨,该淹还得淹,另外没有小拱棚等设施,夏季出不了菜太正常了 不过雨季马上过了。

菜田还有没有改的必要呢?

不出意外,十月份会受到高温干旱的影响,年末还有寒潮。

在当下,农业与天气的共生关系是行业铁律,天定盈亏,菜价随风雨起舞。

风调雨顺即黄金时代,一雨一旱皆成市场心跳。

因为农业基础设施太薄弱了,生产高度依赖自然条件,技术又落后。

一场暴雨足以冲毁菜地,一次干旱便能导致绝收。

农民视‘气候’为命运判官!

而陈家志能在几个月里大获成功,靠得就是逆向博弈,天灾就是他的财富密码。

所以,干旱和寒潮的机遇都得抓。

如果要应对干旱,当下的菜田布局足够了,菜田南北都是河道,内部沟渠原来也是花钱修缮过的,怎么都不会缺水。

但这种布局还有两个缺陷:一是产量低,二是工人劳作效率低。

畦沟里长期有水,其实会影响到畦面叶菜的生长; 再者沟里有积水淤泥,工人做什么都得弯腰躬背,蹲都很难蹲,效率能高才怪了,也做不精细。

另外,如果顺利,到明年夏天他也可能在江心菜场 总之,他想趁一开始就改布局。

在菜田里转了一会儿,易定干、李明坤和郭满仓也开三轮车到了。

陈家志便也回了院子,把居住问题先解决了。

他和易定干有单人宿舍,房间都不大,六个人没必要挤一起,在附近租两间民居便是。

两人租一间,每人每月三四十块钱,以小组长工资可以轻松承担。

用一个上午,加半个中午的时间搞定了住宿。

陈家志才召集所有人开会。

加上他们新来的6个,以及剩下的6个,一共12个人坐在了一个简陋的会议室里。

只是两拨人有点泾渭分明。

一拨人斗志昂扬,一拨人有点无精打采,却又有审视的意味。

陈家志咳了两声,让各自简单自我介绍,然后才开口说道: “徐总承诺会给菜场再拨30万元,用于菜场的经营,希望各位能一起再拼一次,争取到年底能让徐总再发个大红包。”

邱航说:“话说的好听,这30万能不能给下来还说不定呢,哪一次是足额给了钱的?”

陈家志:“即使只给三分之一,至少你们这个月的工资不用愁了。”

邱航又问:“那菜场又如何经营下去呢?”

陈家志轻声笑了笑,问道:“那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早点走不行吗?”

邱航也梗着脖子说道:“我上个月工资还没结,结了我立马走人。”

“徐瑶!”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