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74章 本山探班(1/2)

《环太平洋2》片场 “Action~”

导演一声令下,绿幕前,两个浑身贴满反光点的动捕演员开始表演。

今天要拍的是洪荒进入里世界后,和当地的骷髅怪肉搏的一场戏。

如果是拍摄《环1》的时候,这场戏肯定是纯纯的特效完成。

但这次的《环2》,张辰加入了动作捕捉技术。

随着两名演员的动作,在张辰身边的显示器上显示两个数字模型,虽然没有背景,但还是可以清晰的看到两人的每一下动作。

其中,扮演洪荒的是安迪瑟金斯。

这一位被誉为“动作捕捉表演之父”

,是好莱坞动作捕捉领域的标杆人物。

《霍比特人》里的咕噜,《金刚》里的金刚,《猩球崛起》里的凯撒,都是由安迪瑟金斯扮演的。

包括卡梅隆正在拍摄的《阿凡达》,也大量使用了动捕技术。

别看动捕技术在好莱坞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在国内还是空白。

国内第一家动捕公司要到2010年才成立。

此时的安迪瑟金斯浑身贴满了反光点,光是脸上就有156个。

拍摄的时候,位于四周的红外线高速摄像机会将这些反光点的位置记录下来,然后在动捕软件中直接生成数字角色。

而安迪瑟金斯之所以被称为“动作捕捉表演之父”

,就是因为他很擅长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微表情传递复杂情感,将技术与表演深度融合,让自己从“技术工具”

变为了“表演艺术”



“咔~”

张辰看着软件中的数字模型,《环2》的拍摄速度并不快,他也是第一次用这种技术,每一个镜头都非常仔细。

在他周围,除了好莱坞动捕团队的工作人员外,还有一批东方面孔的人在学习。

这些都是张辰新公司的人员。

钟丽芳的效率非常高,一周时间就完成了特效公司的收购和前期整合,这些人正是天工异彩动捕部门的工作人员。

软件可以买,但工作流程,表演方式这些,只能慢慢学。

张辰就当练兵了,他与安迪瑟金斯团队签订的合同就包括培训。

《环2》拍完,起码要保证他手下的动捕部门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即便电影还不行,但起码也要可以承担游戏的开发工作。

见到张辰喊了‘咔’,助理悄悄凑上来:“张导,本山老师和他的徒弟们来探班了~”

张辰回头,就看到赵苯山笑呵呵的站在不远处,在他旁边还有文松,宋小宝和程野。

“本山大叔,什么时候来的,也不说一声~”

“呵呵,我也刚到,见你正在拍戏,就没敢打扰你……”

“你们这是?”

老赵也是拍过电影的,甚至他手底下这几个徒弟,都拍过。

但面前这种穿着动捕服,浑身贴满反光点的,真没见过~ “这是好莱坞的动作捕捉技术,专门用于虚拟人物拍摄动作戏用的……”

“哦~”

众人做恍然状,但其实没看懂,只是觉得不明觉厉。

“没打搅到你们吧?”

“不碍事~”

张辰让助理通知剧组休息十分钟,“你们怎么想起来来探班了?”

赵苯山哈哈笑道:“不是想起来,我们也在这附近拍戏呢,知道你们来,就过来看看……”

张辰这才想起,“是《大笑江湖》?”

“对。”

《大笑江湖》的全名应该叫《武林外传之大笑江湖》,是星辰娱乐和本山传媒合作的产物。

前年的第一部《夺宝篇》票房不错,本来应该去年拍第二部的,但又是奥运会又是忙着春晚,赵苯山忙不开,就拖到了今年。

“这眼看到饭点了,你们晚上还拍不拍,不拍的话,咱哥俩喝点~”

赵苯山没什么架子,论岁数他都够当张辰爹了,依旧是称兄道弟。

“行~”

晚上,找了个饭店,一行人在包间里边吃边聊,这一次多了导演尚景。

“《大笑江湖》拍的还顺利吗?”

“顺利,这都老熟人了,好沟通~”

赵家班本就是搞喜剧的行家,之前心里没谱就是因为把不准电影市场的脉,不过有了上一次的合作,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这一次的《大笑江湖》,剧本就是赵家班鼓捣出来的。

众人聊着聊着就又说起了《南京南京》。

现在网上针对《南京南京》的口诛笔伐还没停止。

张辰:“先是《色戒》,接着又是《南京南京》,我觉得我们的电影审查制度对文艺片太宽容了~”

“对,那小子就是个坏种~”

赵苯山的几个徒弟纷纷附和。

尚景:“陆钏真够无耻的~,一个中国导演,不明白这玩意到底是什么视角!”

陆洋:“关键这一次,连影评人都不站队他,这已经不是电影本身好坏的问题了……”

陆洋这段时间手里没项目,是专程过来给他当副导演的,主要也是想学学科幻电影怎么拍。

没看郭凡上手就是几千万美元的大项目,连陆洋都有些妒忌了。

“不过陆钏导演捡个大便宜,我瞅着《南京南京》的票房,像是要破亿……”

破亿对星辰娱乐来说不算什么,但放在外面,依旧是其他公司的终极目标。

比如《大笑江湖》,如果能破亿,老赵睡觉都能笑醒。

程野:“我听说那电影的成本就8000万呢,那岂不是赔到姥姥家了?”

张辰却摇摇头:“账面上看,肯定是赔了,但实际上未必~”

这下子,连老赵都来了兴趣:“给我们讲讲这里面的门道~”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别看他是演小品的,也演过几部电影,但对拍电影这里面的门道还真不清楚。

“《南京南京》背后的投资商是中影和星美。

中影就是支持国产电影,象征性的投了那么一点,大头是星美。

星美的钱哪来的你知道吗?”

众人摇头。

“这么说吧,星美和天上人间是一个老板~”

“哦~”

众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天上人间,名头还是很响的~ 即便没去过,但肯定听说过。

“我听过一个事,说陆钏自己说的,拍摄《南京南京》的时候资金使用很乱,一套灯3500,一下要做18套,6万多,就镜头一晃就过去了……”

“你是说他们……”

“知道就行了。”

老赵打断了徒弟们的瞎打听,换了个话题:“那海外市场多少能卖点吧?”

谁知张辰再次摇摇头:“估计卖不上价~”

顿了顿,喝了一口茶,见众人都是‘你快说啊’的表情,才继续道:“二战题材的亚洲战场部分,西方世界并不感兴趣。

他们跟我们看奥斯维辛一样,根本不在意。”

“东南亚也不行吗?”

“东南亚好卖的只有武侠片和动作片,比如你们的《大笑江湖》,在东南亚卖的应该就不错,这和以前香港电影统治东南亚有很大关系,大家对华人地区的动作电影还是很认可的,但二战题材,他们自己也不待见……”

这可不是张辰胡说八道,后世证明了的,《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东京审判》《集结号》,东南亚卖的都不好~ 顿了顿,张辰继续科普:“好莱坞那些大卖的电影,你要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内核都非常简单,都是父子关系,复仇,好人有好报,爱情什么的,这叫普世价值观,是全世界都认可的情感…… 相反,一些地区性的爆款明明在本国卖的不错,但放到国际上,就是不被认可。

因为地方文化特点太强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