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四章 落幕的传奇!(1/2)

“真的三百万美元?”

“不会再变了?”

杨洁这时候迟疑的问道。

李长河则是沉思了一下:“您要是觉得少,其实还可以再加点。”

“我自己是有把握开到五百万美元的,您要是觉得合适,我可以跟他们谈,我觉得问题不大。”

反正外汇都是给国家,三百万五百万的,对他来说,都是小钱。

“五百万?”

“这长河,咱们可不兴狮子大开口啊,我觉得三百万美元就挺多的了,咱们这电视剧还没拍呢。”

一旁的王老师这时候一听这个报价,急忙伸出手连连摆手。

万一这要价把港岛那边激怒了,到手的美元再飞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我觉得也是,可别让人家港岛电视台那边觉得咱们太贪心,贪得无厌的张嘴,我觉得三百万美元就挺好的,已经超i出台里的预期了。”

“北影厂那边一部电影据说也就卖几十万美元,咱们这一部电视剧卖三百万,我听的都跟做梦一样。”

杨洁这时候也跟着应声说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与其赌人家抬高价格,不如接受对方的报价,反正这个三百万美元是对方报的,肯定不太会反悔。

一旁的朱琳闻言,忍不住偷偷笑了笑。

三百万还是五百万,不都是李长河一句话的事嘛。

“那也成,这样,我让他们再加两台摄影机什么的,到时候交给咱们剧组。”

李长河可是知道的很清楚,原本历史上,整个《西游记》剧组就一台摄影机,全靠王崇秋老师扛着各种拍摄,既辛苦,拍摄效率也低。

现在李长河来了,别的不说,多给点摄影机还是没问题的。

“这这能谈下来?”

王崇秋一听,眼神一亮。

对他来说,摄影机那可是他吃饭的家伙,可是电视台那台摄影机有些年岁了,跟如今最先进的设备比起来差了不少。

国家倒是有时候会采购一些摄影器材,可是电影厂那边第一时间就分了,就算央视拿到手,也有很多其他部门要用,电视剧部门不是最优先的。

现如今央视给剧组那边,就调配了一台摄影机,这如果能多加几台,那拍摄的难度,可就大幅度降低了啊。

“一点摄影器材还是没问题的。”

、 “您二位不知道,港岛那边很多公司,现在都想着跟咱们做生意,打好关系,所以很多公司姿态都放的很低。”

“既然咱们不涨价,那单纯的让他们附赠点设备,完全不是什么大事。”

“之前北影厂那边,不就给了摄影机,还给了两台车呢。”

“其实为的就是打开魔都那边的影视城项目的口子,后续不就谈成功了。”

“所以这点事我觉得完全不是事。”

李长河微笑着说道。

杨洁跟王崇秋一听,相互对视了一眼,觉得这事听起来似乎很容易的样子。

“这样,我去找老阮和老戴商量一下,我觉得这个条件,已经很好了。”

杨洁这时候沉声说道,她说的正是央视的两个副台长,也是推动四大名著改编的核心人物。

“成,杨老师,那你们确定了,给我家里打个电话,我给港岛那边说一声,让他们派人来跟咱们电视台接洽,也算是走个形式。”

“这样我跟琳琳就先回去了。”

李长河随后起身,准备跟朱琳先走。

而杨洁看着朱琳,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不过想了想还是没开口。

待李长河和朱琳离开之后,王崇秋看着杨洁,笑着说道:“你刚才是想跟他俩说角色的事情?

怎么没开口?”

“我还没想好呢,再说琳琳现在也演不了,还怀着孩子。”

“等她生完孩子再说吧,反正一时半会的还拍不到那里。”

杨洁摇摇头,无奈的说道。

主要是她也没什么把握,那个角色,改的略大胆了一些。

另一边,李长河和朱琳出来之后,朱琳则是笑着冲李长河说道:“你刚才咋不报一千万美元呢,瞧把老师他们惊的。”

“我就随口那么一说,其实三百万五百万的,对我关系都不大。”

“赶明儿个,我得再去跟国家商量一下,再来个十亿八亿美元的大投资。”

李长河这时候则是笑着说道。

“十亿八亿美元?

这么多?”

“你又从哪赚钱了?”

朱琳一听这数额,虽然早就免疫了,但是还是有些吃惊。

这怎么隔了这一段时间,李长河又有这么多钱了?

“这次可不是我的钱,是德士古公司的钱,就米国一家石油公司,在这次石油危机之中赚了大钱,没地花,非要投我手下的风投机构。”

“他们给了二十亿,我打算拿一半出来,给国内这边投资,看看投资个石化项目!”

李长河微笑着说道。

“这能成吗?”

“而且你不是风投嘛,风投不是投资公司嘛,这能投国内?”

在知晓了李长河的身家之后,朱琳现在闲来无事也看看一些财经方面的书,懂一些财经知识。

按照她的话来说,起码知道自己家到底有什么产业啊,别到时候李长河一说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

虽然她没有参与的兴趣,但是一些基础知识起码得知道一些,了解了解,尤其是现在马上有孩子了。

“理论上来说肯定是不行,但是这玩意儿有招啊!”

“你还记不记得我在新加坡那边,设立了一个石油公司!”

“新加坡面积小,所有的项目肯定施展不开,只要国内同意,我可以用新加坡那边的公司为主体,跟国内合作。”

“新加坡那边以炼油为主,而国内可以以石化为主,变相的分开。”

“而风投机构,到时候购买的就是新加坡那边公司的股份。”

“实际上就相当于新加坡那边的公司在国内创办个分公司,而我投资了新加坡的石油公司。”

李长河轻声的冲着朱琳解释说道,朱琳听完,则是摇了摇头。

“太繁琐了,算了,反正我也不懂。”

“你看着谈吧。”

朱琳摇摇头,无奈的说道。

李长河也叹了口气:“这恐怕是我最后一次利用这个身份跟国内谈合作了。”

“再往后,就得用包泽阳那个身份,光明正大的跟国家接触了!”

伴随着82年的到来,上面的一些改革也开始逐步展开,首先就算一部分老人退位。

这些人退位给李长河带来的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他那些关系网,都要下来了。

不管是廖老,还是卢局长,亦或者张广年他们,都要退下来了。

虽然影响力还在,但是毫无疑问,不工作在第一线,也就不会再直接的插手业务。

而按照廖老的说法,李长河如今大势已成,其实很多合作,不需要再私下里跟国内沟通了,直接以港方身份来谈就是了。

上面自然会对他格外优待,如此也更能长远的跟【包泽阳】

合作,对这个身份进行保护。

李长河之前也决定了如此,不过哪里料到现在突然有这么个机会,那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因为这不仅可以带来大额外汇,还能带来一定的石化技术。

而石化技术,可是如今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一。

次日,卢局长家里,当听到李长河的计划之后,卢局长忍不住摇摇头。

“长河,你这还真的是是不是的就给我们惊喜呢。”

“十亿美元的投资,还是石化产业,你这确实给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知道石化产业可是如今国家极其稀缺,大力发展的产业,毕竟石化产品不光对重工业,对轻工业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别的不说,就说涤纶,做衣服的材料,就算石化产品之一。

如今国家也在大力发展石化产业,可是这行业想做,难度很大,一来国家缺少合适的人才,二来跟西方公司的合作也得慎重。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