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另择新路(1/2)
李亘来到林小苏的院门外,躬身:“李公子,我家王爷请公子下山一聚,未知公子能否成全?”
“你家王爷是?”
“定北王!”
林小苏笑了:“原来是七皇子殿下!恭敬不如从命也。”
“马车在亭口相候,公子请!”
“青莺也随行吧!”
“是!执事大人!”
李亘在前,林小苏在中间,后面跟上了一个青莺。
三人穿过心阁外面的巨大平台,踏上了青石路,前面是碎石铺成的车道,他们坐上马车,滑向山下。
地下室中,何方略眼睛微眯,这是他思索的表情。
“爹爹,如此明目张胆,何意?”
“的确是明目张胆,然而,这并非李承年的明目张胆,而是七皇子的明目张胆。”何方略道:“测试么?”
心阁是非常特殊的地方。
它在江湖上是公允之地,不带任何偏见,不设任何私心,反正是拿钱办事,也惟有这种人设,才能让各方势力放心地请他办事。
公允二字,本身就是它的生命线。
所以,心阁之人,一般奉行的办事宗旨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上山,拿钱办事。
但是,心阁之人却并不随权贵下山。
因为下山,就意味着卷入小团体,是不利于公允人设打造的。
而今日,七皇子侍卫首领大摇大摆地上山,点名道姓地请李承年下山,李承年毫不避讳地去了。
七皇子这是在测试李承年这个人,能不能破釜沉舟么?
而李承年面对这样的逼宫,坦然而就。
是不是真的就是破釜沉舟?
打算从此跟七皇子混了?
他真的不顾虑太子怎么看?
他也不在乎能不能在心阁立足?
或许,他本身就担着太子特殊的使命。
突然,何方略微微一惊:“燕侍何在?”
何允也愣住了:“得爹爹提醒,孩儿好象也突然意识到,好几天没见到燕侍了。”
一个侍妾,的确是轮不到他们关心的。
但是,几天没见?
这情况就太反常了。
需要知道,这个侍妾,可不是一般的侍妾,她是太子殿下的人,是安插在李承年身边的。
李承年今日反常接受七皇子的招揽,太子那边的态度至关重要,而太子安插在他身边的侍妾,偏偏不见了……
一连串的费解,让这位以智闻名,将整个京城搅得烽烟四起的心阁阁主,也是一脑门的浆糊。
没有人想到,李承年能有这番变化,原因很简单,只需要一句话:李承年,已经不是李承年,燕侍,不是燕侍。
这一边,马车入城,城中而穿,前面是一栋高楼,楼高十丈,富丽堂皇。
上得三楼,前面有两名女侍,齐齐一个万福:“李公子,请!”
林小苏点点头:“青莺,你在外侯着。”
“是!”
推开房门,宛若置身旷野,关上房门,身后一切喧嚣尽消。
这间房里,有阵法。
隔音之阵。
林小苏目光抬起,看到了靠窗而立的一位年轻人,身着便装,脸上笑意盈盈。
正是七皇子殿下洪云。
林小苏微微一笑:“参见殿下!”
七皇子手一起,扶住他的肩头:“你当日所言可还记得?”
“当日我告知殿下,再会之时,该是殿下对我已有些许信任之时,今日专程相请,殿下对我之信任却有几分?”
“本王因为你,完美避开了一场猎杀,至少此时此刻,本王对你之信任,毫无保留。”
林小苏哈哈一笑:“那么宋大人呢?”
旁边的房门轻轻一响,宋立夫出现在房间,深深一鞠躬:“李公子之谋,真正救的是老夫之命,今日专程前来,谢谢公子。”
“不敢!”林小苏也鞠躬相对:“宋大人清廉公允,方成对方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学生对宋大人之风骨佩服之至,这也是学生愿意为殿下出谋划策,解此一难的关键原因。”
“多谢!”宋立夫再谢。
前一谢,谢的是救命之恩。
后一谢,谢的是赞誉之言。
七皇子手轻轻一抬:“请坐吧!”
三人落座。
七皇子亲身侍茶,茶杯递到林小苏面前,他目光慢慢抬起:“李公子,今日我们不防开诚布公,如何?”
林小苏道:“今日我愿前来,本身就是开诚布公。”
“那好,本王直言相询,李公子适才言,出于对宋大人风骨之敬,不忍朝堂柱石就此轰然而塌,才临危出手,本王想问一问公子,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无其他原因?”
“自是有的!”
“敢问何因?”
林小苏道:“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多么坦率之言。
世人总说,多一条路,人生多一份保障。
用在官场之上,后路,更是重要。
但很少有人会公开说出来。
七皇子目光闪动:“本王听闻,西河李氏,对太子哥哥极为敬重,太子哥哥也对西河李氏颇为器重,公子竟然觉得还需要后路?”
这话说来客气,其实言下之意相当尖锐。
你的家族,西河李氏,一直在捧太子臭脚,太子也一直视你李家为忠狗,你李家早已绑定在太子的战船之上,你们一门心思为太子做事,太子将来正位为君,就是你们最大的靠山。
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后路?
林小苏托起茶杯,轻轻转上一转:“殿下很看好太子?”
这话更尖锐。
七皇子道:“太子哥哥深得父皇器重,目前已然监国三年,朝政井井有条,百官交口称赞,声名政绩俱是如日中天,本王有何理由不看好?”
林小苏淡淡一笑:“朝政井井有条,未知朝政是否包括民生?百官交口而赞,未知这百官是否包括边关将领?”
七皇子心头怦怦跳……
这是一言而否决啊。
今日大荒,民生凋敝,百姓食不裹腹,饿殍遍野。
边关之上,三年未发军饷,早已怨气连天。
更有忠诚保国的血龙将军,关在天牢,其家眷,充军的充军,关入教坊司的关入教坊司。
朝官之百口称赞,掩饰不了他们心中的悲愤之情。
林小苏补充道:“殿下只看到百官交口而赞,却没有反思,他们为何而赞。”
“你且说说,为何而赞?”
“因为他们是利益同盟!因为有一股域外势力,已然渗透朝堂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