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收获的季节(2/2)
神州的传统王朝,历朝历代的都会努力从山里往外赶这些野人。
新天府的炼油厂、人造丝纺织厂、重油发电站、沥青道路修建等等都需要这里的原油。
但是现在,在湖岸应该转向的地方,车前方的路继续向前延伸,延伸到了潟湖里面。
石油湖的油田现在也很忙碌,原油产量正在迅速爬坡。
特别是进工厂,上产线这个环节。
朱靖垣站在台上,视线从下面的工匠、工人、管理层代表脸上略过,陆续发现了一些有着几分殷人特征的人。
“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产品质量,都已经与蒙县没有差距了,甚至可能还要更好一些。
“我现在看着三年内完工应该不成问题的。”
“我只是保后勤,实际工程还都是王工的事儿啊。
石油湖外面有一个潟湖,潟湖外面是一个海湾。
活动的准备都已经完成了,就等着郑复光这个石油湖工程的主管来宣布了。
王金鹏听着也是认真的点头:
“争三可以争,但是保五也可以继续保,不过换个方向,确保五年完成双线运河建设。
而朱靖垣则想的更远一些。
“绝大部分普通人和士兵,都是饱一顿饥一顿的。
现在石油湖有了独立的入海通道,潟湖与石油湖和海湾都被完全隔绝开来,预计未来几年就会迅速干涸变成沙滩盐碱地。
跟天竺、波斯、大食胡人完全不同,比他们更加像是本土的“野人”。
更何况石油湖地处热带,蒸发量远大于蒙古高原。
郑复光开着一辆朱靖垣设计的高档汽车,顺着湖岸一路向北行驶。
与此同时,现在石油湖的入海航道水深,也已经疏浚到了八米左右了。
航道会继续加深,理想目标是十六米,让十万吨的远洋油轮直达油湖城。
潟湖维持存在的水源,就是石油湖的淡水和海湾的咸水。
朱靖垣看到他们的规划之后,就直接批准他们在纺织厂执行,并且在其他工厂推广。
朱靖垣跟郝仲义也是比较熟悉了,直接轻轻拍着这个技术厂长的肩膀:
郝仲义为首的工厂管理层,将工厂的技术培训与通识培养融合了。
潟湖也是咸水和淡水交换的地方。
“雨季的降水就能满足两季水稻自然生长,旱季可以用水库浇灌……”
更何况,这里的大明人自己,也都经历了身份上的巨大变化。
然后,所有的新工人,跟着老工人学习掌握了生产线上用的技能,正式独立上产线工作之前再参加一次考试。
“而且,这边的归化殷人,生活习惯都跟大明人没有没有明显区别了。
朱靖垣在车间里面转了一圈,最后带了两箱新产品回到宫里,分给了自己后宫的女人。
新天府融合归化殷人的政策已经确定,每个季度一次的通识考核已经形成惯例。
殷人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但是跟大明人的区别并不大,与大明人比南洋人更加相像。
按照计划,随着潟湖水量的持续减少,工程队会逐步加固现在还比较简陋的沙坝。
“所以在咱们的工厂里面,只有正式工、合约工、学徒工的区别,已经没有大明人和殷人的直接区别了。
“现在工地上的工人,加上周围种田的农夫,劳工数量也破百万了。
郑复光的车开到了石油湖出口的尽头,原本应该是进入潟湖范围的地方。
与此同时,所有举行通识考试的地方,当地生活的大明人也会分批陆续发放合格证,以合格证作为管理、登记、发工钱的标准证件。
石油湖这边基本是放开了打井,不受大明本土炼油厂需求的影响。
朱靖垣微笑点头,新天府的气候确实比东墨洲(非洲)好:
“我觉得可以搞,但是得用一些手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压制抵触工作的心态。
“特别是在工厂里面,都以通识考试合格证来登记和管理的。
这个庆典仪式本来就是庆祝工厂正式开工,所以仪式结束之后工厂就直接开始生产了。
周围的鞭炮也立刻响了起来。
“能够维持这些人的秩序,供应这些人的需求,这份管理经验就是巨大的功劳了。
石油湖出口应该在这里变宽,两侧的湖岸应该向两侧转向,伸展。
潟湖的总体蒸发量是远远超过降水量的。
石油湖与大海之间的潟湖被这两条沙坝一分为三了。
两条沙坝,从石油湖的出口两侧,向潟湖内部不断延伸,一直通往外面的海湾。
“再过一年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对外销售粮食。
巴拿马,运河工地中部,一处已经完全合拢的水坝上。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需求在未来会持续不断的上涨,所以原有产量也要不断的提升。
朱迪锦看着这些画面,非常感慨也颇为自得的说:
“不过人心总是得寸进尺的,这个状态应该是不能长久维持。”
“后续就不用新天府方便往我们这边运送粮食了。
无论是大明人,还是大明和殷人的混血后代,还是归化的殷人,在这里都会变成工人。
石油湖的原油,基本都是在新天府本地消耗的,不会送往大明本土去销售。
水坝的侧面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的稻田,成群结队的老人和孩童正在收割水稻。
数不清的劳工宛如蚂蚁,用铁铲和手推车清楚和运输土石。
三片水域像是有三节的气球。
今天是这两条沙坝正式合拢的时间。
朱迪锦稍微考虑一下:
“我觉得没问题,我了解过这些工人的状况。
“与此同时,可以设定一个考核体系。
“名义上宣称,他们达到某种指标之后,可以留下来成为大明殷洲藩属国的国民。
“基本的工钱,加上未来的出路,应该能够让他们继续安稳工作几年的。
“不过这个要请示大食亲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