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71章 战列舰的未来(1/2)

侧风向起飞降落训练完成之后,航母编队保持航向继续向外航行。

舰队绕过了虚拟的雷雨区后,侦察机群也确认了模拟的可疑目标的身份。

消息通报到指挥部之后,两艘航母的航空编组再次忙碌起来,开始准备正式的空袭。

模拟作战的具体细节和流程是指挥们自己确定的。

不过航母作战本身的逻辑和思路,都是朱靖垣设计航母的过程中提供的。

在这个世界的普通工匠们看来,朱靖垣既然设计出了航空母舰,也理所当然的能够想到该如何发挥这种新战舰的作用。

但是实际上,如果不是朱靖垣有前世的经验,单纯的从想到把飞机放到战舰上,到真正造出设计相对合理的航母,就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

而如何在战争中发挥航母的作用,所需的时间可能比设计航母本身更加漫长。

在原本的历史上,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从二十年代初,一直到三十年代末,前后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完全弄清楚航母应该怎么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各国利用过去二十年摸索出来的经验,做出了一些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战术,但也搞出了一些让人眼前一黑的操作。

“航母或者航母必不可少的护卫舰,要有近距离威胁战列舰的能力。

这个世界上也早就有了相关研究,但朱靖垣插手之前并没有受到太高的重视。

朱仲梁想到那种武器是什么了,导弹啊!

无线电探测的原理很早就被提出来了,甚至可能比无线电通讯都要早。

与此同时,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法也在继续建造战列舰。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时代的飞行员和飞机,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消耗品。

“是没有外界直接干扰的情况下,飞机要能在夜间起飞和降落和攻击,能够在中小规模的降雨和风浪中起飞降落。

“所以,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发现战列舰已经没有价值了,没有继续建造战列舰,那我们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建造了。”

“其中无线电通讯已经基本成熟了,难点是无线电探测的准确实现。

“无线电探测和通讯,就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技术。

“在这样细微的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上,再加上战列舰本身是良好的指挥平台、最稳定的防空平台、火力支援平台,也是最有威慑力的战舰,仍然需要继续存。

“而战列舰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

“这样的航母编队即便没有战列舰护航,也仍然能够与战列舰正面近距离对抗。

古代士兵要挺着长枪向前走,对面可能要冲着马匹往枪阵里面冲。

目前泰西各国的战舰,不光水平装甲非常有限,防雷设施也非常的初级。

朱仲梁也是知道这些项目的大致进度的,能不能实用化也不是朱靖垣一句话决定的。

“飞行员通过无线电和母舰以及同伴沟通,需要通过无线电和空勤交流,配合灯光信号引导完成起降操作。

于是24型战列舰的设计直接取消,半成品的82型巡洋舰在55年直接拆毁,68改型火炮巡洋舰未完工的四艘也直接取消拆毁。

“只是海军舰艇的攻击能力与防御能力的对比,从相对均衡到逐渐走向失衡的过程中,形成的几个比较重要的节点。

在主要将领和督军们的陪同下吃了晚饭,然后就直接回到了船上给两人准备的房间。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未完工的三号舰夏威夷,也拖到了58年才拆解,完工的阿拉斯加和关岛也拖到了60年才最终解体。

朱靖垣趴在窗户上,看着编队离开的机群,表情颇为沉重的念叨:

“如果是在实战中,面对势均力敌的敌人,这些飞行员不知道能回来多少……”

朱仲梁和高级的军官都明白这一点。

大明两艘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把携带的弹药倾泻到了这片海域。

“这是一个量变不断累积,最终产生质变的过程,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反过来也是一样,钢铁慈父和设计团队确定24型战列舰的设计指标的时候,最初是按照对位蒙大拿的标准来的。

然后己方才能取得足够多的有效命中。

当天晚上,朱仲梁和朱靖垣祖孙两个直接留在了航空母舰上。

钢铁慈父和情报人员判断,蒙大拿的停建只是世界大战导致的,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人可能会继续建造蒙大拿。

但是后来更加准确的情报显示,英国人造了个装老奶奶假牙的前卫,法国人只是把战前剩下的让·巴尔完工。

朱靖垣停顿的这一瞬间,旁边的朱仲梁下意识的追问了一句:

“这种武器不是鱼雷吗……额,不对,鱼雷不够迅速……而是……导弹!”

英法应该会继续保留前卫、乔治五世、黎塞留、让·巴尔这些新锐战列舰。

法国的让·巴尔在55年才最终完工,到57年就直接转入了预备役,黎塞留也在56年转为训练舰当宿舍用,58年转入后备役。

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大,朱靖垣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航母的飞机投放炸弹和鱼雷的命中率,当然是比战列舰的炮弹要高的。

“按照我的理解,航空母舰掌控海洋,与战列舰退出战场,这两件事情并不是因果关系。

“第三个阶段,是航母编队打击能力的全面升级。

四艘完工的依阿华级战列舰,也在58年全部完成编入预备役,并被封存在港口。

“最起码能够互相摧毁,或者说两败俱伤。

钢铁慈父以为他们是在造更新锐的战列舰,比如说什么阿尔萨斯以及狮子之类的东西。

如果反过来站在战列舰的角度看,那就是要探讨战列舰是怎么淘汰的。

“第二个阶段是全天候航母和全天候作战飞机的实现。

“现在航母的打击能力已经非常强了,十架双发攻击机就能携带二十枚鱼雷,关键是打击距离是任何传统战舰无法望其项背的。

主动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射无线电波,然后接受和分析反馈回来的无线电波。

“战列舰应该会被淘汰,而被淘汰的其内在原因,应该是科技发展导致的攻守失衡。

朱仲梁听了默默的点头,然后看着朱靖垣等下文,因为明显有东西还没说完。

朱靖垣也稍微考虑了一下

但是两者配合起来,形成的现代航母加导弹巡洋舰(驱逐舰)的作战体系,完全覆盖了战列舰代表的传统炮舰舰队的作用,关键是效率要好很多。

“在和恶劣海况下也用不到战列舰了,战列舰就只剩下为航母护航一种用途。

朱仲梁屏退了闲杂人等,开始问自己早憋了大半天的问题:

“靖垣,以你的经验判断,航母编队要达到什么状态,才能算是完全成熟了?

“能够应对夜晚和比较恶劣的海况,可以抛开战列舰完全独立作战吗?

美国更加会继续维持更长时间的现役战列舰编队。

但是军官们并不会觉得这种思路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足够精确的无线电,才能让飞机能够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通过无线电探测和确定目标的相对准确位置,然后发动攻击。

“意外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要有至少一种能够立刻释放出来,迅速命中到战列舰身上,并能够将其摧毁的武器。

最后的意义,就是持续上百年的大舰巨炮时代的影响力。

“你白天的时候说过,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是无线电探测。

所以“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正式发动攻击的时候,要聚集出足够大规模的机群,形成集群式的攻击。

如果毛子当时真的把自己战列舰建造出来,英法这俩泰西扛把子多半会打肿脸充胖子。

朱靖垣现在已经心里有数了:

“要让无线电探测足够的准确。

“最终完全压制战列舰,独立掌控海洋的呢?”

古代冲锋陷阵的将军,身边都有一群贴身护卫,在战场帮将军抵挡乱刀乱枪。

朱靖垣一边整理思绪一边继续说明:

“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会说到了某个节点,战列舰的装甲忽然没用了,战列舰就可以直接退役了,航母瞬间就不需要战列舰陪同了。

这些大型火炮战舰,他们的退役、出售、拆解当然是受到很多代原因影响的。

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最后两艘,五号舰伊利诺伊号、六号舰肯塔基号,在战争期间没有建成,但是也没有拆解,直到58年才最终决定解体。

“我觉得不行,有了全天候航母和飞机,战列舰已经失去了作为攻击主力的价值。

“第一个阶段,就是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组合完成,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

“这几年先把航母的基本应用训练好吧,既然战列舰会相对长久的存在,那么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会真正退出战场和现役呢?”

日本人将这种设备翻译成“电探”,其实可以算是比较准确的。

目前是以美式全甲板攻击模式为基础,加入了一些后世的航母作战和调度的思路。

这种选择的直接原因是他们的对手红色露西亚没有战列舰。

玉米帝确定战列舰本身已经没有意义了,就是慈父的面子工程,造出来也是摆着当样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