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文学城(2/4)
容修淡淡道:“喜欢欺负他。”
白夜:“……”
“噗!”
笑声来自后排助理团队。
哪里还有歌王和影帝的派头,容修直接把本子扔给了劲臣,就像校霸把作业本扔给班长,威胁人帮他写作业一样。
劲臣因心虚低着头,脸红红的,听话地拿起钢笔,接着本子上容修写的“忌讳:左手”
那行继续往下写。
明明一开始还像模像样,现在闷头写笔记的换成了影帝。
后半堂课,如同聊天,白夜讲西方礼仪,又聊到了欧洲的音乐家。
这都是容修会感兴趣的话题,非常积极地和白夜互动。
劲臣轻轻挑眉,能让叛逆的摇滚歌手老实坐在教室里学规矩,给他新鲜,让他好奇,着实是种本事。
留学那些年,欧洲礼仪早已融入骨子,而劲臣此时要和白夜学习的则是其他。
“礼仪对音乐确实是有影响的。”
白夜说到欧洲音乐“优雅”
的气质影响到其音乐风格时,容修提到两位欧洲钢琴家,赞同道:“非常有格调,在钢琴演奏上也比较有英国传统风格。”
“英国传统风格?”
白夜重复了一句,好奇道,“这是一个流派?”
“并不是,没有这个流派。
其实,好的英国钢琴家,都不属于英国传统风格,比如英国当代的曾柯爵士,他是非常有个人风格的钢琴家。”
毕竟从小在伦敦生活,白夜颇感兴趣地问:“那么英国传统风格,是什么样的风格?”
“在我看来,真正的英国传统风格,应该是平缓的乐句,轻描淡写的起伏,还有谨慎的、精致的、细腻的修饰,”
容修说,“维多利亚式的音乐,优雅的,带着贵族气息,就像他们的绅士品格。”
楚放侧过身,面着朝容修,隔着过道对他道: “所以说,什么曲子被‘英国化’演奏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样子,没有任何个性,听众完全感受不到演奏者的个人风格,而且没什么技巧性,不需要音色明晰变化,不需要力度,不需要层次,你不觉得无趣么?”
容修笑笑,思考两秒,没有说话,指尖捻着小骰子。
劲臣偏过头去,紧抿着嘴唇,不着痕迹地朝楚放扫了一眼。
楚放凝视着容修,仿佛没注意到劲臣的视线。
收回视线时劲臣有些恍神。
自己无趣么?
劲臣从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从小到大,他在母亲的安排下上各种补习班,在知道live house和容修之前,他的世界里除了学习和运动没有别的。
留学回来似乎更无趣了,现在除了忙于工作奔波应酬,还是每天都在学习,练演技,练形体,即使是闲暇时,也只懂得看剧本。
“英国化”
的自己,从没有给爱人讲过好笑的段子,也不会甜言蜜语哄对方开心。
两个人在一起时,经常各忙各的,即使在同个房间,两人挨得很近,一个读本子,一个写音乐,有时半天也不会和对方说上一句话。
容修有没有觉得自己无趣?
劲臣想起网上的那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自己是不是一个有趣的人,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有什么不好,这也是一种音乐美学,”
容修终于开口,他嗓音柔和,垂眼看手中小骰子,仿佛自语般,“平淡的,平静的,平凡的,也会有人爱上。”
就像在结束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之后,他更希望能够平静地坐在钢琴前。
什么也不想,大脑放空,不去思考技巧、层次、音色,甚至抛开“自己”
,按照乐谱上的音符演奏旋律,这难道不是另一种随性自由?
严谨,精致,充满仪式感。
劲臣微侧过头,以目光描绘容修侧脸,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容修身上。
的确如此,身为摇滚主唱,喧嚣过后,容修大多时候喜欢在安静处静静待着。
就这样,容修和楚放的话题,从绅士的英国化,聊到了严谨的德国化,随后就是法国的浪漫传统和精神。
两人聊的音乐家不像肖邦、贝多芬那么耳熟能详,比如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在座各位都没听说过。
白夜微笑着听二人争执,和劲臣一样,没有参与到古典音乐的讨论当中。
梅西安是容修喜欢古典音乐家,因为他的缜密与严格。
容修说:“不像你,还有白翼,拉琴也好,弹贝斯也好,过于强调个人风格,却忽略了作品本身,演奏到兴头上,根本不按乐谱上的指示演奏,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这叫个性知道么,”
楚放说,“演奏者也有他自己想要表达的。”
换句话说,就是瞎几把弹,旋律对了,没跑音就行。
因为这个事,白翼不知道挨了多少揍,乐队总谱摆在那,弹着,弹着,就弹飞了,自嗨slap,拆琴似的,还乱加花儿。
“连作品本身都不理解,就想通过作品发挥个性?”
容修唇角露出诮笑,“每一位创作者,都会很清楚地在作品上标记音乐语言,你要知道每个指示的意义,体会了作者的深意和意境,然后才能考虑自己的风格。”
两人就这么争执了起来。
容修随手抡起便签本,砸在了楚放的脸上。
又从肖邦《e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歌唱性,吵到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劲臣垂着眸子,看着容修的小牛皮记事本,久久没在上面写字。
直到聊起了拉三曾在某个短视频广告中作为插曲出现—— “我至今记得,那个广告里有一个动作,”
白夜适时地带回话题,“男孩子抬起手,放在伴侣的头上——这在大马是一种忌讳,因为他们认为,头部和背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除此之外,在中国代表长寿的“乌龟”
,在大马寓意不祥,是色-情和侮辱的暗示。
最重要的是,马来人不吃猪肉和狗肉,在中餐厅就没有大碍,但出于尊重,今晚餐桌上就没有猪肉和动物血。
白夜讲了很多,话题自然转到了短视频。
然后不知怎的,说着说着,就聊到了国内混乱的短视频行业。
短视频平台上,遍大街的段子,连广告也拍成接地气的短视频,为了吸引眼球。
“关键是竖立一个行业标准,做到精而不滥,”
劲臣说,“还有主题——‘接地气’和‘引起共鸣’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主题,需要有正面引导意义。”
“顾老师关注平台了?
和您说的一样,前阵子,平台内部做了一个题材调查,”
司彬眼睛精亮,赞同地说,“调查结果表明,传播正能量的,比三观不正的、没有营养的视频,更有发展潜力。”
劲臣:“真善美是创作的永恒主题。”
司彬:“另外,现在平台上还有不少广告,都做成了短视频,类似于微电影。”
劲臣半侧过身,对司彬点头道:“广告电影化,也是未来的大趋势,如果有合适的商家找到你,你可以考虑尝试一下。”
“就像顾老师代言的笔记本电脑?
我记得是一款游戏本,”
司彬稍微回想了一下,将广告大片复述了一遍,“就像科幻大片一样,太帅了,一开始我以为是您的新电影宣传短片,只有几分钟,太可惜了,特别好看。”
“你能喜欢并记住,就说明广告达到了效果,”
劲臣说,“使用电影的形式,增加广告的震撼性和趣味性,观众有良好的观影体验,同时接受到产品信息,而且能提高品牌格调,所以这也是奢侈品牌的主要宣传方式之一。”
容修:“……”
根本插不上话。
电影的形式?
就像自己之前拍摄的香水广告,还有洪老板v手机的广告大片,难不成都属于电影范畴?
也就是说,自己也算一只脚迈进电影圈,不算“外行”
了?
不过,劲臣的笔记本广告是什么时间拍摄的,容修竟然一点印象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