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孙氏的心思(1/2)
生活可能会平静,人的心永远不会平静。
再安定的生活,也总有关心的人事。
只要有关心,心就难彻底平静下来。
孙氏虽没常常说出担心,心里一直在为刘病愈提心吊胆。
现在难得安定下来几天,她在费县一座小庙中找了尊佛像,天天在家拜佛求平安。
今天,她难得离开小佛堂,来到客厅见一个远方到来的客人。
“孙姨,她就是我给你提起的表姐范如玉。”
“范如玉拜见夫人,”
孙氏打量看着范如玉,看得对方都不好意思才回过神来。
拉着范如玉的手坐来: “早就听晴儿说起她有位表姐,不但长得美丽,还是个才女。
只看这长相,也知道是端庄贤能之人。
真羡慕你父亲,能有你这么一个才貌德俱佳之人。”
这番话夸得范如玉满脸红晕,范晴一脸笑容。
在孙氏旁边的陈惜春,心里说不出的复杂。
她在刘府这么多年,当然知道一些孙氏的想法。
孙氏没对陈惜春隐瞒什么,刘病愈当上牛头山大当家后,生活刚稳定下来,孙氏就想为刘病愈找个夫人。
可一路接触的女人多,未婚的也不算少,全是山野村姑还罢了,多数是些山贼绿林之后。
对于刘府这样的官宦人家、孙氏这样的书香大户来说,除非实在没办法,否则很难接受。
难得遇到范如玉这样的官宦之女,和刘病愈可谓是门当户对。
孙氏从范如玉发装上就能看出,对方没有成婚。
成婚的女子,发型和服装上都有些差异。
范如玉是个聪明的女人,同样能猜到一点孙氏的心思,不敢看孙氏,低着脑袋说: “夫人这样说,如玉都不敢见人了。
论才学贤能,惜春妹都要胜过我,岂敢在你们面前得到如此赞誉?”
“你当得起,”
孙氏一脸笑意看着范如玉: “如玉今年芳龄几何?”
范如玉一时没好意思回答,范晴替她说: “表姐今年二十一岁。”
孙氏稍稍有些惊讶,很快又变成一张笑脸: “二十一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不知如玉可曾有婚媒之约?”
这话范如玉更不好回答了,还好有个范晴在身边。
范晴当孙氏为半个母亲,在她面前一点没什么忌讳: “孙姨,听表哥说,表姐心志甚高,立志要找一个才高八斗、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这样的人,从古到今也找不到几个。
去家里说媒的不少,皆不如她的意。”
最后一点担心去除,看着范如玉,越看越满意。
孙氏差点没忍住,当着范如玉的面,推销自己的儿子。
范如玉怕她问出更难堪之事,赶忙将话题扯到另一边: “鬼哭坡一战,将临沂的金兵消灭大半。
最后那两百多人,也被刘将军招降。
现在他们带一千六百人去攻临沂,临沂那边只有六百左右金兵,攻下那里绝无问题。
只是不知道,刘将军他们还要在沂州待多久。”
陈惜春听范如山曾劝刘病愈早些去前线,当时刘病愈说要将沂州之事处理完再说。
见范如玉提起,怕孙氏一口答应下来,抢在孙氏前面回答: “我们在沂州招兵十分顺利,要是能拿下临沂,一定会有更多人来投。
到时去前线城市,才能应对金国大 军。”
“惜春说得不错,”
牵涉到大家安危之事,孙氏没有去附合范如玉的心意: “安儿这一路虽都打胜仗,但全是使计。
到前方碰上金国大军,再有什么计也很难使得上。
金军战力比我宋军还要强,人要是少了,大家会很危险。”
范如玉不想在这里久待,她们出来的时候,家人就让她们早些赶回去。
要是在这里久待,会打乱她父亲一些计划。
想了想说: “其实前方也能招人,何必在久在这里待?
不瞒夫人,我父在蔡州新息县,已联合到两千多个义士回归大宋。
要是刘将军愿意带兵早些去前方,我们定劝父亲来投。”
“此话当真?”
陈惜春一下子站起来。
刘病愈教她不少东西,她知道的比孙氏更多。
前方现在的局势很不乐观,刘病愈虽想收人,但为了早些时间去前方解围,一定不敢在沂州待多久。
范如玉点点头:“绝无虚言,父亲派我们来,也是想看看能不能联系到其它义军,一起南归抗金。
我们已和南边朝廷联系过,他们随时欢迎我们到那边去。
现在我们知道刘将军的本事,哥哥不惜在这里耽搁,也是想让他去与我们联合抗金。”
在来见孙氏之前,范如玉就与范如山商量,范如山跟着刘病愈去攻临沂,顺便劝说对方快点去前线。
打仗范如玉不便前往,留在这里没什么事,在范晴的提议下,一起来拜见刘病愈的母亲孙氏。
她也想劝劝孙氏,看能不能说通刘病愈早些去前线。
不待孙氏开口,陈惜春说: “那好,待少爷攻下临沂,我们定劝他离开这里,早些时间去前线。
为了替铁大哥他们报仇,临沂我们一定要攻下,必须除掉完颜琛。
你们也可以早些去联系新息县,让你父亲带人来投。”
范如玉十分惊讶,她没想到陈惜春居然能替刘病愈作主: “好,我们现在就可以派人回去,只是让他们去哪里会合?”
这个陈惜春不敢作主,她想了一会说: “将军以前说过,会走水路去泗州,现在情况有些变化,还是等将军回来再说吧!”
“时不待人,我们现在就去临沂如何?”
范晴的提议让陈惜春两女眼睛一亮,很整齐点头,陈惜春看向孙氏: “孙姨,反正攻临沂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带些弟兄去看看如何?
人多好办事,临沂作为一个州城,军资钱粮这些一定不少。
能早点处理完临沂的事,我们也能早点去前方城市。”
孙氏看了眼有些心急的三女,一脸伤感说: “铁头这么好的人,也未能逃过厄运,安儿应该为他报仇。
费县的义军不少,你们可以多带些人去,路上注意安全。
晴儿,你父亲在不在费县?”
范晴惊喜说:“在费县,宗将军为替铁将军报仇,亲自带兵去了临沂,父亲在费县负责。”
孙氏将目光转向范如玉,看得对方心里有些慌乱,对范晴说: “你们去吧!
将你父亲请来,我有事要与他商量。”
…… 夕阳从一层厚厚的云层中钻出,洒下亿万光辉,照着午后的临沂城楼。
城楼上两百官兵,如披上一层金色甲衣,看起来虽有些威武,却 怎么也无法掩饰黄昏的衰落。
“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西城楼上的贺承福,受眼前风景的影响,忍不住感叹一句。
旁边的陈宝强不为所动,仍看向远方。
陈刚很快接道: “此情此景,也只有义山这句诗最为应景。
由大人念出,更能让人心生几分感慨,令下官万分佩服。”
在场三文两武,皆知道陈刚的性格,这番话没得到任何人的回应,让他颇有些尴尬。
不好意思,将话题转过来: “完颜将军有那么多兵力,就算费县的人更多,毕竟只是些山贼。
现在可能完颜将军已收复费县,正在四处追击那些反贼。”
这话终于没有冷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文官说: “这帮反贼怕也不好对付,要不然毕将军的一千五百人,也不会有如此惨败。
好在我们这次是攻城,他们再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