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战后的临邑(1/2)
城内城外的路上,打着火把也得小心些,一不注意就会被箭杆、石头等东西刺伤自己或是战马。
等城中的一百二十人清理出来,城外已经没能走的人了。
“都不要追了。”
在刘病愈旁边的付飞很不解,忍不住问: “大当家,为何不让他们追?
逃走的有些人并没有马,要是此时追击,说不定又能解决掉一些人。”
一般叫大当家的,都是自己人。
付飞现在信服刘病愈到这种程度,将刘字也去掉了。
看着满地的尸体,刘病愈并不是很高兴: “算了,他们能逃过此劫,说明暂时命不该绝。
要是下次还敢来与我们作对,到时再取他们性命。
大家将这里打扫干净,清点一下,我们去军营再说。”
清扫要些时间,清点花不了多久。
几人来到军营一番清洗休息,让宗庆和马明宇两个年青人在外面负责。
没过一会,战报出来了。
“大当家,一共解决掉四百二十三人,可惜有不少战马非死即死,能用的战马只有五十几匹,我方兄弟没一个受伤。”
虽然猜到是这结果,还是让大家吸了口凉气,看着宠辱不惊的刘病愈。
付飞叹声说: “杀四百多个金兵,能一人不伤者,从古到令,恐怕只有大当家一人。
这一战后,周围暂无对牛头山有威胁的队伍,大当家有何打算?”
刘病愈的打算很多,但多数都不现实。
他们攻了一座城,仓乡的人马上要有两座,他再也没信心,有多少人会投他。
最多是闵家湾那些人,听闵盛言说,符合他从军条件的有一百四五十人。
要拿两百人守在牛头山,他可调用之兵只有五百人。
凭这五百人,刘病愈有信心将周围这些县城都攻下,但守城就是个问题了。
只有这点人,他连第二座城也不敢攻,如果再招不到人,他打算领着大家,先一步去南边。
“我们的事等会说,付兄,你知不知道金国那边派兵的情况?”
这要是放在以前,付飞绝对不会回答刘病愈。
现在刘病愈问什么付飞都觉得正常,因为他有这本事: “我们对燕京那边的消息也很关心,曾派人去多方打听,得到一些消息。
金国现在聚集大军,准备进攻我大宋。
目前他们快到和州,打算从两淮进军。
如今金国内部的兵力空虚,附近一些州府抽调兵力来济南,一时也难聚多少。
现在济南府,大概有五六千的兵力。”
刘病愈终于明白,按道理说任何国家,都将造反视为大忌,绝不可能允许他们在这里攻城略地。
原来是聚集大军攻宋?
计划要做些改变,刘病愈问: “仓乡那边是什么意思?”
付飞苦笑道:“大家的想法不是很统一,有些想就在此地发展,有些想从这里打去南边。
有些甚至说现在是很好的机会,趁金国内部兵力空虚,打到燕京去。”
刘病愈认为三种想法,只有打去南边最现实。
在这里发展,一旦金国大军回过头来,大家又在金国内部,谁也别想逃。
刘病愈想 了一会,想到第四条出路: “如今金国正在集聚大军攻我大宋,我们何不一路从他们后面打去?
一可以断他们的粮道,二也可以配合大宋军队,前后夹击金军。
要是你们愿意,我们大家可以联盟,兵合一处行事。”
付飞大喜,抱拳道: “如此甚好,我定向两位首领转达大当家的意思,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回去。”
…… 刘病愈没想到,占领一座城池后还有这么多事要做。
已被迫投靠他们的牛散喜,抱着大堆书册走进军中主营。
“大当家,这些是临邑县所有县民的户册、土地房产等资料。”
他们已经将付飞送走,此时天还未亮,刘病愈和林瑞几人正在商量事情。
看了眼那么大堆书册,刘病愈就没了翻看的念头: “牛大人,我们只是在临邑暂住,县城以外的那些名册,你就不用拿出来了。
你给我们说说,城中官府屯积的粮食、银两有多少?”
牛散喜已经无法再走回头路,今夜他的功劳不少,要不是他,可能安怀元那些人还不一定进来。
现在他落到金国朝廷手中,被满门抄斩都算轻的。
已经见识到刘病愈的才智,打定主意跟着对方走,此时他一点没私心: “官府本来有三万斤粮食,全被安怀元拿去牛头山赎人了。
还好军营有不少粮食,我虽不知具体数字,大军要吃喝,至少也有一两万斤。
至于银两,库房的银两只有一百多两。”
刘病愈一脸失望,他没想到一个县,居然只有这么点钱?
牛散喜见状,给他说出一个生财之道: “临邑算个中等县城,城中的大户、商人不算少,还有几户官家。
若是将那些人的家抄了,起码够城中几百弟兄吃三年。”
“牛散喜说得不错,”
林瑞接道: “刚才我私下问过付飞,他说他们仓乡也是这样做的。
占领城后不杀人,但那些金人大户、商人和官家都得查抄家产。
那些宋人大户,他们也会去游说,捐些东西出来。
要是对方不配合,家产同样要被查抄。”
刘病愈很为难,这样做怎么说也没道理。
两国相争,关那些金人大户、商人什么事?
他想了一会说: “只查抄金国那些官员的家,将他们的粮食、金银和值钱的东西收缴。
我们不在这里长住,房产田地就不动他们的了。
不要收缴光,至少要保证他们能够生活。”
在场几人呆了呆,马明宇问: “我们不查抄其他人,粮食暂时倒够,怎么有银子来收人?”
刚才他们商量,决定不等那些主动来投之人。
在城里城外招人从军。
每招一人,暂定五两银子,给对方安家之用。
刘病愈打定主意不能乱来: “金国已在北边统治了几十年,宋金百姓都一样,可以说都是受害者。
我们不能区别对待,以后尽量做到一视同仁。
以后收复失地,在这里住的金人同样是我们的百姓,不可以压迫加害。
招人的事就按安排的做,如果缺银子,我们就不招了。”
牛散喜听得一脸激动,他就是个金人,他还怕投靠刘病愈后,会受到特殊对待。
刘病愈能有如此胸襟,宁可不招兵,也不动那些金人的家产,他心里终于满意一回。
对刘病愈说: “我带金人多谢大当家,不动他们的家产,我可以去劝说他们捐些钱粮出来,他们一定会愿意的。”
原本刘病愈不想答应,现在他是个三无的反贼,无人无钱无粮,只能暂时变通一下: “你去劝说也行,但不得威胁,愿捐就捐,不愿捐我们也不勉强。
明天天亮后打开城门,让百姓恢复正常生活。”
牛散喜走后,刘病愈觉得有必要对大家说些规矩: “我们不能当自己是山贼,我们是宋军,要有宋军的纪律。
烧杀抢掠奸,淫等等我就不说了,在任何地方、面对任何没有反抗力之人,都不允许做那些事。
谁要是犯了,一律处决,这种事绝不能姑息。
以后的俘虏,不配合的官员一律处死,自愿放下兵器的俘虏暂时关押,可以安排他们做些苦力,愿意投靠的,无论金人宋人都可接受。
不投靠的也不勉强,待以后撤出城后再行释放。”
一番安排完,已是大天亮,刘病愈登上东城楼。
放眼看去,像是下了场雨,城内城外的地上全是水迹。
有些小水塘颜色很醒目,呈红黄色。
因为是夏天,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血腥味,让人很不舒服。
城内除自家人,一个百姓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