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两百九十五章 出海(1/2)

“建康可是个好地方,比泗州楚州都强。”

郑氏惊喜说: “要不是临安远些,建康差点成为我大宋都城了。

我去过两次,无论城内城外,都远非泗州可比。

要是换在建康,我看也不用再上书争取那两州了,反正酿酒和酒精在哪里都可以。”

刘病愈暗自苦笑,就不说他们的投资,那里的百姓已经和他们有了感情,他绝对不想让那些百姓再被金国统治。

范如玉替他回答: “娘,建康现在还在金军手里,朝廷分明想让我们带兵去收复。

我们若离开泗楚二州,那里的百姓又会被金国欺凌,就算为那些百姓,我们也不可能放弃那两州。

明知争取不来,我们也要争取一番。”

风雨在夜幕下逐渐消隐,第五天一早,他们踏上临安的大道。

…… 临安是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宋建都后几经扩建,形成一个较规则的多边形城面。

有内外两城,内城是皇城。

外城比内城大得多,只看外面的城墙,墙高近三丈,两扇丈高城门,站在下面看城楼,任何人都得仰望。

刘病愈没多少时间去仰望,此时在东城门口站着一群文武百官。

左右全是身穿盔甲的禁卫,还有两支锣鼓队顶在前方。

他们刚到,阵阵锣鼓声响起,从周围的人群中传出不少的杂音: “这些人谁是刘病愈刘将军?”

“这都不会看,中间穿亮红色盔甲的那个。”

一个瘦高的老头说完,旁边的中年男子惊呼道: “天啊!

他也太年青了吧?”

刘病愈暗自苦笑,只怕这次过后,半个京城的人都能认识他。

人太多了,扫了眼左右之人,在张迁的带领下,朝一把黄罗伞走去。

在这把黄罗伞下,有一个面带笑容、其貌颇为友善的壮年男子,就算张迁不说,刘病愈也知道,这个身穿蟒袍的男子,是代表赵构前来迎接他的赵昚。

在赵昚旁边,还有一个头戴霞冠、身穿凤袍的少妇夏王妃。

夏王妃来并不是赵昚的吩咐,因为刘病愈一家人有两个诰命,不可能只来迎接刘病愈。

夏王妃代表赵构的皇后,前来迎接刘病愈的母亲和夫人。

皇家搞得如此隆重,就连孙氏也很紧张。

再怎么隆重,一家人来到赵昚夫妇俩面前还得跪下。

还好张迁已将礼节教给他们,否则刘病愈一定会叫错: “臣刘病愈拜见建王殿下、夏王妃。”

原本只能对皇帝才能称臣,因为这次建王是代表赵构,必须自称为臣。

刘病愈喊完,一同跪下的孙氏和范如玉也喊道: “臣妇孙玉荷、范如玉拜见建王殿下、夏王妃。”

赵昚和夏王妃各负责一头,赵昚将刘病愈扶起: “将军一家心系我大宋,万里南归,从敌腹中一路杀来,本王早听过将军大名,只恨无缘一见。

今得父皇恩旨,终于得偿所愿。

将军对我大宋所做之事,当受得我一拜。”

赵昚并不虚伪,他以为要是没有刘病愈,绝对不可能消灭金军主力,更不可能解决完颜亮。

泗、楚、扬这几州也不可能收复。

特别是扬州收复,他们临安的威胁得以解除。

这些功劳 ,已足以当得起他一拜。

刘病愈赶忙将他打住: “王爷不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身为宋人,保家卫国本就是我等职责,岂能担王爷大礼。”

“好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赵昚赞叹道: “将军此心,可与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肩齐传,当为千古至理之言。”

刘病愈这番话,说得后面许多大臣也点头不已。

他并不是有心抄袭,他根本不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话还未问世。

在旁边的孙氏和范如玉已被夏王妃扶起,夏王妃对孙氏说: “听说刘将军早年丧父,能有如此成就,夫人居功至伟。

母后现在常与我们念道,教子需学夫人,方不愧为人母。

待会夫人和少夫人进宫拜完礼,母后让我请两位去德寿宫一叙。”

孙氏当然对自己的儿子绝对满意,在人前她不好意思夸: “哪能当起皇后和王妃这番称赞?

安儿还年青,还有很多事不懂。

这次来京城,也是想听听皇上和众大臣的教诲。”

夏王妃名叫夏漪,这次来显然也是做足功课,和孙氏又说了一番后,转过头对范如玉说: “早就听说少夫人是少有的才女,不但人美才高,待母至孝,待妾如妹。

如此贤良淑德,方能配刘将军这样的年青英雄。”

范如玉有些愧疚,开始还好,后来跟着刘病愈到处跑,她们没在孙氏面前尽多少孝。

和陈惜春的感情虽不用说,她其实才是后来者。

要不是陈惜春的丫鬟身份,她就算嫁给刘病愈也只是个妾。

这种见面,有用没用的话都要说一大堆。

陈惜春、薛无忧和一些同来游玩的家眷,在众将后面跟着。

陈惜春两人因为还未嫁给刘病愈,没资格上前去打招呼。

两人满是羡慕看着范如玉和夏漪吹牛,没过多久,一个年青宫女来到她们面前: 年青宫女朝众人打量一眼,看着薛无忧问: “你们谁是陈惜春,王妃请陈惜春过去。”

陈惜春呆了片刻,看着人家吹牛她很羡慕,正要她亲自出马,心里十分紧张。

薛无忧知道她叶公好龙的脾气,推了推她: “二姐快去,别让她们等久了。”

夏漪开始并没有请陈惜春的意思,范如玉大赞陈惜春,说她一直在刘病愈身边服侍,陪着刘病愈从家里到四处流浪,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对孙氏的孝敬,更在她之上。

夏漪有些动容,这才让人来请。

“陈惜春拜见夏王妃。”

夏漪打量了几眼,将陈惜春扶起,感叹道: “我也是官宦之家,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王府,丫鬟不少,从未见过如此贴心懂事的。

刘将军能找到你,也是他的福气。”

这番话有点引仇恨值,让夏漪身边的几个宫女十分不舒服,不满看着陈惜春。

此时的陈惜春哪有时间看她们的眼神,有些不好意思: “能遇到少爷,才是惜春之福。”

赵昚这边也有些为大家引仇恨值,赵昚有很多话想对刘病愈说,可惜这个场合不允许。

和刘病愈吹完,后来四十多个 官将上前拜见。

赵昚将范邦彦扶起,对众人说: “大家快快请起,早就听说天平军众英雄,大半是绿林好汉。

今日一见,果然不愧雄师将领。

只论气度,远胜过那些金将。

我大宋有诸位大人守卫边关,金国休想再度南侵。”

赵昚的耐心不是一般的好,四十多人,他每个都要说上几句。

刘病愈虽感到有些罗嗦,其他人心里十分感动。

有这种体恤臣子的继承人,大家看到大宋以后的希望。

赵昚说完还没结束,后面的陈康伯、朱倬等大臣又是一番寒喧介绍。

大家还在城门口吹牛,一个身材矮瘦的中年太监匆匆跑进皇宫,跑进南边一座环境幽静的宫苑。

“启奏陛下,加上两位诰命夫人,这次一共来了四十九人。

有范邦彦范大人、李铁枪、马向南……”

中年太监跪在赵构面前,如数家珍报出来的众人。

报了十多人,赵构将他打断: “他们也难,现在两州还处于强敌之下,也只能分批来见朕。

刘爱卿和天平军将领反应如何?”

“看样子他们对这次的安排有些受宠若惊,刘将军还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妙之言。

对皇上、朝廷说了不少感恩的话。”

赵构旁边还有个中年女子,女子年纪虽快步入老年,长得雍容华贵,气度不在夏漪之下。

这个女子是当今大宋皇后吴瑜,吴瑜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刘将军真是位文武全才。

最难得的是他不贪功,一直在外面为我大宋收复失地,连完颜亮的尸体也没亲自运来,现在才挤出一点时间来临安。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