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两百八十九章 朝堂离间(1/2)

刘锜呆住了,说话之人叫朱倬,开国公,尚书右仆射,副相。

他的话很有份量,推荐的人也不凡。

张浚还比刘锜大一岁,是和刘锜一个时期的能臣。

不但内政不凡,军事上也并不比刘锜差多少。

因为运气不好,谪居乡下十多年,去年完颜亮大举南侵才被起用。

由张浚担任淮南道主将,的确十分合适,论资历,他比刘病愈高出太多。

附合之人不少,丞相陈康伯说: “朱大人说得不错,淮南对我大宋非常重要,由张大人担当此任,定能收复失地,稳定淮南民心。”

既然能起用张浚,赵构自然不会再追究他以前的过失。

但刘锜这边还是要尊重一下,问刘锜: “刘爱卿,你认为如何?”

刘锜十分为难,论私交,他和张浚的关系很不错。

张浚能文能武,的确很适合现在的淮南。

但他认为,始终还是没有刘病愈适合。

“皇上,张大人的确可堪重用。

只是现在还有一人,对淮南的了解不在张大人之下。

要是由他担当此任,臣敢用人头担保,一定能收复淮南,稳定淮南民心。”

赵昚心中一动,第一个站出来追问: “刘大人说的是刘病愈刘将军?”

已经答应过刘病愈,刘锜没有出尔反尔: “回建王,正是刘将军。

他的能耐想来大家已经知道,现在他就在泗州,臣认为,由他担任淮南道制置使最合适。”

“臣反对。”

无论是刘锜还是张浚,都打过败仗,只有刘病愈从未一败。

所战胜的对手,如完颜亮、萧怀烈等等,随便一个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足以谈论一辈子的功绩。

所以刘锜说出刘病愈,朝堂大半人都觉得非常合适,包括赵构。

见汤思退跳出来反对,赵构没有急于选人。

“汤爱卿,你为何觉得不应该选刘爱卿?”

汤思退毫不回避众人,转身朝左右官员看了眼,对赵构说: “皇上,按道理说,刘将军的确很合适。

但我大宋还从未有过如此先例,一个北投过来的人,在几个月时间,就做到一道大帅之职。

任何事都不能操之过急,臣不是怀疑刘将军有什么不二之心,臣不针对任何人,毕竟人心难测,在没有长时间的考验观察之前,不能委以重任。

历代先皇一直谨守此律,不可能没有它的道理。”

这番话说得许多想反驳的人闭了嘴,汤思退说得不错,宋朝从未有过刘病愈这种先例。

一个北投过来的人,几个月就做上正三品大员,并且封爵?

淮南道管的地盘不小,又是阻挡北方最重要的地方。

要是再将淮南交给刘病愈,可以说是大宋掌兵最多的将领。

就算刘病愈表现得再好,毕竟才投过来,大家对他都不熟。

万一他真是个野心之辈?

或者是个经不起名利诱惑的人?

这种事宋朝早就有过先例,当年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何尝不是对周朝忠心耿耿?

还不是在部下的皇袍加身下起事?

连自家祖宗赵匡胤都如此,何 况其他人?

大宋之所以防军人,最主要是当年他们的先祖赵匡胤篡位之事。

就算刘病愈暂时没野心,他那些手下几乎全是绿林山贼出身,比起当年赵匡胤那些手下更没素质,更不懂忠君之礼,要是给的权力太大,指不定以前陈桥之事就会重演。

谁也不敢拿大宋的前途作赌注,包括提议的刘锜。

半晌虞允文站出来: “皇上,刘将军绝不是那样的人。

如果他真是为了名利,凭他的才智,投到金国比我大宋更方便。

有他坐镇淮南,金军绝不敢南下。”

赵构的心情有些复杂,汤思退这番话,深深烙印在他心里。

他已经有了人选: “刘爱卿的忠心朕自然知道,有些事不能操之过急,他还年青,多磨练一下对他只有好处。

传朕旨意,封张浚为淮南道制置使。

收复失地、安定民心。”

刘锜十分内疚,他开始以为这事十拿九稳,没想到被汤思退一番话给破坏。

等不得在背后上书: “皇上,如今泗州、楚州被收复,楚州离泗州最近,并且同处前线。

以刘将军之能,完全可以兼顾两州。

何不将楚州交由刘将军?

也省去朝廷不少麻烦。”

这个提议一点没问题,赵昚附合: “父皇,刘大人说得是,要是另派他人,朝廷又得征兵选将。

反正楚泗两州相邻,将楚州交给天平军,想来他们定能防御好。”

原本这在大家眼里,只能算个小事。

刘病愈的功劳,管两州之地一点不过分。

李文会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站出来说: “皇上,如今我们只有数州未占领,我们也将金国唐州、蔡州等地占领,包括泗楚二州都是金国所有。

我们何不派遣使者出访金国,大家互换占领之地。

臣算过,我们并不亏,可多赚一州。

如此不用动兵,朝廷能减轻负担,百姓也能少受些苦。”

虽不懂李文会为何在此时说这些话,赵构觉得这的确是个好方法,可多赚一州,朝廷也可以节约大笔钱粮。

正要答应,虞允文站出来: “皇上,李大人说的那些州,全是我大宋的地盘,岂能拿自己地盘换给敌国的道理?

要是答应,恐伤了众将士和百姓之心。”

赵构脸色微微一红,虞允文说得更对,连整个中原都是他们的地盘,何况那几州?

李文会瞪着虞允文: “虞大人,什么是我们的地盘?

哪些是我们的地盘,绍兴和议时就已分清楚,莫非虞大人想劝皇上毁约,背负不仁不义之名?

就算金国不仁,我们也不可不义,绝不可先行毁约。”

赵昚气得身体也在发抖,一时连骂也骂不出来。

虞允文这种人,当然不可能像他那样激动,冷声说: “绍兴和议?

好,就算李大人承认绍兴和议,可绍兴和议已被金国撕毁,他们南侵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和议已被他们毁去,李大人还想守着这个和议到什么时候?

是不是要等到所以地方都被金国占领、我大宋亡国的时候?”

“大胆,”

李文会朝赵构跪下: “虞允文竟敢在朝堂上诅咒我大宋亡国?

我皇圣明,如今我大宋兵多将广、百姓安居乐业,岂会败给金国?

他身为大臣,在此妖言惑众。

请皇上依法处置,以正我大宋律法。”

赵构再昏也不可能以此降罪虞允文,但李文会提的以地换地很不错: “以地换地我们并不吃亏,还能减少众将士的伤亡,大家以为如何?”

赵构都说到这份上了,傻瓜也能听出他的心思。

一时附合的官员很多,京府尹吕愿中说: “为众将士着想,让他们少些伤亡,岂会伤了他们的心?

无论从哪方面说,我们都不会吃亏,臣赞成交换。”

李文会见这么多人附合他,心里十分高兴。

盯了满脸怒红的虞允文一眼,将刚才的话说完: “如果以地换地,非但楚州不能由刘将军管,连泗州也不能。

那两州是天平军打下的,在换的时候恐怕他们做些过激之事。

况且金帝完颜亮也死于刘将军之手,金国将他们视为眼中钉。

要是让他们继续留在那里,金国怕是不会轻易答应。

可将天平军调到其它远离边城的州,如今完颜雍初登帝位,想来他不会不答应以地换地之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