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两百四十八章 潜入扬州(1/2)

两女难得随刘病愈一起出征,心里十分兴奋。

在军事上没能帮上什么忙,这种事情她们不甘落后,拼命想了一会,范如玉说: “帐篷肯定要带,但就算有帐篷,也难免不会被冻着。

待以后赚钱了,可以给大家加些衣服。”

一听衣服,陈惜春想到一事,抓住刘病愈的手: “少爷,你不是说要为这些士兵设计衣服吗?

可以设计些冬天防寒的衣服。”

“冬天防寒的衣服?”

刘病愈念了一句。

防寒的布料现在虽没有,但毛皮有。

还在想,范如玉转得更快: “我听说那些草原上的人,一到冬天就穿一些皮革做成的衣服。

我们可以在草原收些羊、狗甚至狼皮来制作成衣服。

就是鞋不怎么好设计,不然也可以用那些皮来做。

全部都是皮,就算不在火边也很暖和。”

刘病愈低头看了眼他们穿的鞋,全是些硬布鞋。

就算里面裹着一层布,穿在身上也有些凉意。

他笑了笑,对两女说: “羊这东西的确全身是宝,我们自己也要养些。

以后冬天将士的衣服和鞋,全用羊皮来做。

用皮来做成鞋,不但保暖,还比布更经久耐用。

袜子也可以用皮来做,比一般的布要暖和得多。”

“用皮来做成鞋,肯定要比布做的保暖耐用。”

范如玉问: “鞋你也能设计?”

刘病愈笑着点点头,做鞋他不行,设计鞋一点没问题。

凭现在这些人的巧手,要做出皮鞋应该不会有问题。

他的想法很不错,现在的人缺乏一些想法和认识。

要是有人为他们起头,只要不是高科技的东西,基本上都能制作出来。

…… 崇明是一座小县城,因为怕刘病愈再度偷袭,崇明虽未封城,早就实行严格管制。

这天一骑冲向崇明城东门,人马未至,骑上的年青人高举一块令牌,对着城门口的众官兵大喊: “有重要军情,速速让开。”

守在城门口的一个壮年将领冷哼一声,长枪一横,将要强行冲进去的年青人挡住: “下来,接受检查。”

年青人不知从哪里跑来,大冬天跑得满头大汗,连战马也在冒汗。

不满盯了眼壮年将领,将令牌扔给对方: “扬州探马营,有重要事情禀报大帅。”

壮年男子检查完对方的令牌仍不放心,下令收身后骂道: “我它娘的也不想这样麻烦,上面已下令,谁出的问题,无论是谁,一律杀无赦。

进去吧!

瞪我也没用。”

战火未起,崇明一派如临大敌之状。

四面城楼,每面两百士兵。

在东西城门口还有数十个骑兵,进出的几乎全是官兵,偶尔有一个身衣普通衣服的人进出,必须经过几层检查才能通行。

在崇明城军中主营,十几个将领,看着站在主帅位后面的昌景隆。

昌景隆看着一幅地图,过了一会长叹一声: “现在他们总算是有借口不出兵了,泗州的一万兵马挡在铜山一带。”

“不过一万兵马?

他们也不敢出兵?”

一个身穿黑甲、身材魁梧、脸约有些僵硬的壮年请命: “大帅,末将愿带五千兵马,去解决掉那一万天平军。”

“暂时不用,”

昌景隆回过头来,扫了眼众人: “没有援军,我们十分被动。

刘锜率四万多兵马来攻,高邮府和广陵的两万兵马,不一定能守住。

我们这边的两万兵马,不能什么也不做。

铜山那支部队应该如钱大人所说,是支诱军,他们很有可能不会走崇明泰兴。

用一万不但能吸引住我们两万大军,还将徐州和建康的援军断了。

大家说说,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做。”

金军中也有能人,又加上钱谬已上过一次当。

铜山和这里并不顺路,是建康、徐州走这里的方向。

宗由的一万兵出现在铜山方向,他猜中刘病愈的意图。

他们十分重视扬州这两路的情报,打听到一万兵马一直呆在铜山。

昌景隆终于坐不住,将在身边的高级将领招来商量对策。

乌古奇说:“他们用一万兵马来做诱饵,泗楚两州一定没多少兵马。

可惜我们无法指挥海徐两州的兵马,要不然三州兵马齐攻那两州。

以扬州换那两州,我们一点不亏。

为今之计,只能先探到刘病愈的主力在何处,我们才能做出相应的对策。”

一时大家都在想,没过多久,风尘仆仆的年青骑兵跑进来: “大帅,有重要军情。”

昌景隆接过纸条一眼扫过,脸色大变: “在淮水发现有不少船只,分成数队往返于我扬州地界,难道他们想走水路?”

昌景隆的话一出,众人大惊。

他们中很少有人想到,刘病愈会走水路。

他们虽没有朝这方面去想,但沿河岸派有人监视。

刘病愈来来去去,不被发现有异才怪。

一个魁梧的中年将领说: “他们应该不会选择走水路吧?

长途运输,战马很容易不服水性病倒。

并且他们绕道深入,就不怕我们围攻?”

“他们很有可能走水路,”

乌古奇说得很肯定: “走水路虽很冒险,他们料定我们分兵守两头,中间空虚。

就算不骑马,绕道占领中间的城池后 ,有没有骑兵,对于守城的影响并不大。

中间被占,很容易打乱我们两头的部署。”

大惊过后,一些人变成大喜,钱谬因为对刘病愈最熟,被昌景隆带在身边,他说: “刘病愈爱冒险,这次他一定在其中。

大帅,我们快率军去围堵。

刘病愈的反应很快,要是抓不住机会,很难留得住他们。”

这次的确是机会,昌景隆虽未见过刘病愈,知道刘病愈喜欢冒险。

只是赌注太大,他有些犹豫: “我们现在并未探知他们一定走的水路,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要是我们大军撤出崇明和泰兴,铜山那边的天平军一定会到来。

到时候我们不但南北受敌,中间也有敌人。

被三面夹击,扬州必失。”

昌景隆说得还算好听,要是真听钱谬的,他们相当于被一、三、五夹击的二四。

在人数比他们多、又是刘病愈和刘锜带兵?

就算昌景隆再自信,也难打赢这一仗。

刘病愈是钱谬的一块心病,不除掉他心里难安,再次出声相劝: “要是人手不够,可从高邮府和广陵抽出一些兵马。

只要将刘病愈留下,就算扬州给刘锜占了也无妨。

大帅也知道,现在刘病愈的价值,不在一个扬州之下。

刘病愈搞得如此隐秘,又是走水路,应该不会带多少兵马。

要是放任不管,我军同样要面临被三面夹击之危。”

最后一句话起了作用,的确、如果放任不管,他们同样被夹击。

昌景隆想来想去,也没想到一个好方法,只好看向众人。

他都想不出方法,其他将领自然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