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章 都是老狐狸(2/2)
“这种事一半靠运气,一半靠计划。”
刘病愈也想一次性运过去,他们只有东海盟才有几十艘船。
这次平江府来的船倒多,全在海上。
要抬到淮水来,简直不可能。
“淮水并未封禁,这条水路来往的船只不少,有船队进出并不稀奇。
我们分三次,每次将一百八十艘船分成三队。
沿途派人在两岸打掩护,以商船、军资运输船等为名。
也不要求太高,只要第一次不被对方发现,第二三次就算被发现,也影响不了我们的计划。”
三人坐上马车,陈惜春的兴奋劲还未过。
刘病愈已经答应这次让她们随行,现在又将船的事情解决,她对刘病愈说: “少爷,不如我们现在就去耿先生那里看看,他的到底是些什么船?”
…… 淮阴之南,在淮水左边有一个不小的乡。
在这个鱼水之乡的临水河畔,有一个规模很大的水寨。
水寨有点像水军营,建在一个小山口。
一扇丈高的木栅门上,写着四个大字: “江淮船行。”
二十骑护着一辆马车,在大门前停下。
刘病愈一家三口走下马车,见门口守着两个提刀的壮汉,范如玉有些谨慎: “他们是生意人还是绿林?”
“现在的生意人和绿林,可以说是一家人。”
刘病愈笑了笑: “江淮船行并非只是耿庄的产业,他有两个结拜弟兄,老二叫翁诗寿,是个很不错的造船师,老三叫韩通,听说武艺不凡,负责护卫之事。
耿庄管外事,三兄弟十分团结。
手下有八九百人,全算是他们的伙计。”
刘病愈前几天就打听过,他在虹县商量,决定走水路,杀入扬州中部。
去一万两千五百人,有他亲自指挥,就算扬州所有金兵去围攻,他也能支撑到刘锜赶来。
来淮阴,除与商人商量钱粮之事,还有个重要目的,来这里借船。
传信的人已经进去通报,没过多久,从里面走出十几人。
耿庄带着两个男子快步来到刘病愈面前: “耿庄、翁诗寿、韩通拜见刘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