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五章 招亲卫(1/2)
一队五百人的骑兵队伍,护着一辆马车来到涟水城东。
来到离城门不远的地方,从马车内下来三女。
“好久没坐马车,感觉全身疼痛,累死我了。”
这是陈惜春来到涟水的第一句话,在旁边的范如玉有小月扶着,比她状态好,笑着说: “一路上都是你在催大家快点,现在知道痛了?”
在城门口等待的几个骑兵跑过来,领头的曹正康朝她们行了一礼: “夫人,将军让我们来接你们去休息。”
“什么地方休息?
少爷呢?”
曹正康是刘病愈的老部下,知道刘病愈对两个夫人都一样心疼,笑着说: “将军知道两位夫人要来,在东城占了处宅园,是以前这里的犯官居所,已经打理好。
将军和大家正在军营改造武器,说等会回来一起用饭。”
陈惜春抓住范如玉:“姐姐,我们快去梳洗一下,梳洗完去军营看看,少爷在改造什么武器?”
好些天没见刘病愈,范如玉也很急。
连观光涟水城也省了,坐上马车直接来到她们临时的家。
这座府第还不错,一扇青木大门,上面什么牌匾也没挂。
三进两出的宅园,后面还有个小花园。
此时房屋树上都有积雪,还有些晶莹透明的冰条,府第虽没她们虹县的大,十分精致。
让三女也收起几分心急,欣赏了一会才去梳洗。
整座府上,除保护她们的官兵外,只有四个打杂的女人,都不是丫鬟,是从外面雇来的人。
还好这些人周到,给她们将水已经烧好。
小月也不用做事,三人匆匆梳洗完,又坐上马车,朝军营赶去。
每个军营都有炼造之地,用于军营炼制维修武器。
在涟水军营练兵场后面,有一个隔了一堵墙的大院。
在大院中摆着五个火炼炉,此时一大群人,围在几座炼炉旁,看着几个身穿便服的人忙活。
刘病愈在左边座炼炉前,一个瘦高的老者从火炉中取出一根米多长、一端烧得通红的铁管。
从通红的一端塞进一根上面有螺纹的铁棒,另一个手拿一把铁锤的壮年士兵,对着塞进的端一阵猛击。
老者慢慢转动铁管。
待铁管上的火红退去,可以看见,铁管被锤打的地方,出现一些螺纹的印迹。
重复三次后,老者将铁管放入旁边一池黑水中。
待冷却后,递给刘病愈。
刘病愈将手指塞入铁管中摸了摸,将另一根早就做好的铁棍塞进去,用了好大的劲才将铁棍车入里面。
对着空气挥了几次,叹声说: “这样敲打印入螺纹的方法虽好,太花时间了,最好想想其它办法。”
李铁枪说出想让超长武器能长能短的愿望,刘病愈想出有多段组合,两段相接处用螺纹固定的方法。
螺纹的应用在宋代已经有了,但条件有限,技术还不成熟。
外面的纹理还好弄,里面的内纹十分难搞。
他又想到用模具锤打的方法,这样做虽比老套的方法快,要做几万把武器,可能要等到猴年马月。
李铁枪接过来轻松将其车开,又连接在一起: “这样做出来的武器很结实,也很方便,用在战场上没问题。
要是做出一把完整的武器,的确要花不少时间。”
一些将领试了试,都很满意,只是速度不太令人满意。
要只做几百上千把还没事,他们要做的太多了。
众人还在想改进之法,范如玉三女赶到。
“少爷,”
陈惜春没顾忌人多,跑上去牵着刘病愈的手。
范如玉有些害羞,走到刘病愈旁边,指着沈大牛手中拼凑的铁棒: “这就是你们新造的武器?”
“不是新造的,只是将以前的武器修改一下。”
刘病愈挽着两女,将他们的设想说出。
范如玉想了一会,说出一个方法: “可不可以用浇灌之法?
在泥中的螺纹很容易做,以泥为模具,将武器凝固成形?
以前我在新息县见过一些匠师,用这种浇灌之法做出一些铁器,连复杂的铜器也可以这样做出来。”
负责打造武器的老者拍了拍额头,惊喜说: “老朽居然将这东西忘了,多谢夫人提醒。
我们可以用灌钢法,不但能增加武器的硬度,还能快速成形,比锤击之法要快得多。
以泥为模,不要说螺纹,再复杂的东西也能做出来。”
“此法的确可行,”
另一个壮年铁匠接道: “只是要用灌钢法,我们的炼炉这一套没问题,柴火不易让钢铁融化,最好用黑石炭才行。”
刘病愈哪懂这些?
他除了酒和阴人的办法,其它的可以说都不怎么懂,炼钢铁之类的完全不懂,但范如玉说的浇灌之法他懂。
就是将钢铁融化,倒入弄好的泥模具中成形。
刘病愈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好,用泥巴做模型太简单了,老弱妇孺都会。
用一根做好的武器,插入弄好的泥土中,上面车些螺纹。
他们暂时做两万五千把刀枪,有这么多人帮忙,要不了多久就能完成。
什么灌钢法之类的刘病愈不懂,他也懒得学,问几个铁匠: “黑石炭是什么?”
几个铁匠还在想如何形容,范如玉笑着说: “黑石炭是地下一种黑颜色的石头,那种石头比普通石头脆性,但可以燃烧,燃烧的温度比柴火更高。
一些有此物的地方,大家用来炼制铁器,还可以用来取暖,不过那味不好闻,很刺鼻,吸入身体中很不舒服。”
老婆如此形容,要是刘病愈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的大学真算白念了。
他暂时懒得将名字改过来: “你们知不知道,在楚州有没有黑石炭?”
他们来涟水并未带铁匠,这些铁匠是从涟水请来的。
请的时候已经说好,以后聘请为军匠师,不但有工资,做好了刘病愈还可以帮他们转变身份,他们的后代可以读书参加科举。
这个条件太诱人了,被请的人没一个拒绝。
老铁匠想了一会说:“楚州没有,听说泗州有。
前两年有些村民烧那东西,还毒死过一些人。
后来大家不敢再用了,一些铁匠也很少用它来炼造东西。”
“黑石炭本身并没有 毒,它的气味虽有点毒,但并不大。”
在后世,刘病愈很恨痛恨那些剥削人的资本家,为了炼造武器,他也只能当一回资本家了: “烧黑石炭时,必须要通风,不能在封闭的地方。
就算在家里烧也绝对没事,但一定要将窗户打开,用来炼造铁器更不会有事。
让泗州那边尽快打听到哪里有黑石炭,将楚州的铁料运过去,在泗州炼造兵器。
就在当地招人开采黑石炭,为了让大家相信那东西没毒,开始派些士兵和大家一起开采。”
煤被刘病愈发现,他又想一些东西。
这些小东西很好设计,现在没必要。
兵器的事安排好,大家又来到另一座火炉前。
小月手快,拿起放在桌上的一张面具,好奇问: “少爷,怎么用铁来做面具?
戴在脸上也不舒服。”
刘病愈笑了笑,问三女: “你们可知道为什么要用铁做面具?”
这次陈惜春的反应很快,她来的时候,见仇天刚和几个士兵,脸上有个伤洞,心里还为几人难过。
她知道这些伤是战斗时留下的,仇天刚的伤在右眼下面,差一点就伤到眼睛。
“我知道,是用来保护大家脸部的。”
刘病愈点点头,他们的大圆帽,在对敌时无法全部护住。
对敌时不可能低着脑袋,容易被前方吊射的箭射中。
因为前方有敌人,最容易被射中的地方就是脸部。
“铁面具虽薄,挡住对方直射也没问题。
在对敌时,还能挡住一些刀枪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