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一章 昂贵的人头(1/2)
王学志等人对刘病愈的计划一知半解,要不是信任他,恐怕以为他根本没什么好的计划。
李铁枪他们已经来了,大家商量一个晚上,全是些点到为止、没有明确思路的计划。
听得他们脑袋发麻,刘病愈虽有几个计划,没一个完整的。
今天一早刘病愈吩咐,让李铁枪带人与郑九公商量后天混入城中之事,顺便打探城中的情况。
其中有一件事他们猜到一点,打探常嵩、张安国那些人的家和周边的情况。
刘病愈这次只带了三十人来,还有二十人,在海州城及周边负责联系马车。
马车越多越好,看他那意思,怕是想让联系的马车,将救出的人送到泗州去。
大家感觉太不靠谱了,猜到他怕大家知道,有人口风不紧泄露出去,没人问他。
他们现在已经知道,在沂州时,刘病愈为沂水等人出计,挟持完颜琛的家人,成功换回陆天赐几人。
大家觉得这个计划比较靠谱。
凭他们这些人,就算分成四组,每组二十五人。
那几家每家有几百个护卫他们也不怕,一定能挟持住那几个的家人。
这一趟来他们就没猜到了,刘病愈在郑府问过他们,在码头有没有什么绝对可靠的船商。
王学志带的全是靖海商盟之人,大家多少都有些这方面的人,已派人去打探联系。
虽不知道刘病愈的打算,王学志没有追问,朝海面指了一圈: “按船的大小类型、商品的贵贱来收取商税。
比如一艘趸船与一艘楼船,拉同样多的东西,楼船要多收二两银子的税。
越大运货越多的船,收的税越高。
一斤普通的珍珠,收五至十两银子的税,五斤普通的茶叶,收一钱银子的税。”
刘病愈算了算,税真不算高。
一斤珍珠能卖多少钱?
他认为,恐怕一颗就能超过税了。
“运送人要不要收税?”
“不用,人和渔船都不用交税,当然每个地方不一样。
在南边有些地方,听说人也要收税。”
王学声说完,几个男子朝他们这边走来。
这几人在他们十多米远的地方停下,一个身材较高、长着一缀不算短的黑须、带着几分文士气息的中年男子,朝他们点点头。
王学志轻声说: “将军,那就是俞永驰,他让我们过去。”
刘病愈点点头,他听王学志说过,俞永驰是明州远航商队在这里的负责人,专门运送货物和人。
金宋两家并未禁通商,只要乖乖交税,不闹事,不运禁品,谁都可以在这里经商。
没待他们有反应,俞永驰已带人走到右边岸梯口,在前方停着一艘较大的甲板商船。
刘病愈跟着王学志走到岸梯口,守在左右的官兵扫了一眼。
见他们连个包裹都没带,没有查问,一同登上商船。
这是刘病愈第三次坐较大的船,在采石坐过两次。
那时周围一个金兵没有,全是自家人,感觉还不错。
这次不一样,船主他不认识,四周有不少金兵,又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心里有点紧张。
打起十二分精神,走进中间 船舱。
“俞兄,海州叛乱,你们没被波及吧?”
王学志因为易了容,首先打招呼。
俞永驰可能听出他的声音,拱手还礼: “还好,我们和靖海商盟没多少关系,只是普通的商务往来。
秦雄派人来,让我们与他加大合作。
言外之意,要是不听他的,可能我们难在这里混了。”
“这个该死的畜生,只怪我们以前瞎了眼,”
王学志恨恨骂了句。
他不知道刘病愈到底要做些什么,只好看向对方。
刘病愈还未开口,俞永驰说: “真没想到,王兄和靖海商盟会遭受如此大难。
唉!
以前我就给王兄说过,劝袁大当家不要参加什么义军。
商人若想长久,必须要保持中立。
投到一方虽暂时能得势,一旦倒台,就会有这种灭顶之灾。”
王学志有些不好意思,他现在虽还未得南边册封,刘病愈已经将他们的功劳递上,想来要不了多久就是官身了。
刘病愈已算是大宋大臣,俞永驰在他们面前说这些不大合适。
没让他为难一会,刘病愈笑着说: “中立也未必长久,投一方也未必败落。
世间哪有这么好的事?
能永远中立下去?
就像现在,秦雄让你们加大合作,他说的合作,怕不是什么公平的买卖。
你们要是不答应,将会如何应对?”
俞永驰看向王学志,见对方没有介绍的意思,辩论道: “再艰难的路只要会走,总会有出路。
我们不与秦雄合作,也未必在海州呆不下去。
道亦有道,我们虽是商人,秦雄这种人大家都看不起。
就算能大赚,我们也不会与他合作。”
刘病愈稍稍松了口气,起码这些商人还是有底线,应该不至于转身就将他们卖了,他还想再试试。
“要是金国朝廷与你们合作,你们愿不愿意?”
俞永驰笑了笑:“无论金宋,只要公平,与我们合作都可以。
当然,绝不能做违背两国律法之事。
我们只是商人,惹不起任何一国。”
刘病愈第一次接触这种商人,说他们自私?
人家说过,不做违背两国律法之事,说明不会与金国合作,去害大宋。
说他们不自私,在国家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完全是墙头草。
他现在当然不可能说那些大义的话,惹不必要的麻烦: “我有近千人,想送到南边去,你们接不接?”
刘病愈一说,同来的有几人有点明白了。
俞永驰看了大家一眼,对王学志说: “王兄的事,我私人可以帮些忙。
要是有那么多人,你们必须要给我说明,都是些什么人?
要是金国不准运送的人,那我不敢接这生意。
为了这个生意,损失掉整个码头,这种事没人会干。”
王学志是个聪明人,他现在终于明白。
刘病愈只派一百人来,就算救到那些人质,拿什么运回去?
原来他是想走海路,走海路当然要比陆路安全得多。
大海茫茫,金兵想追都追不到。
让找来的马车,将救出来的人送到 这里。
再坐船送去南边。
想法非常好,只是中间有太多环节,除了刘病愈,可能没人能想到。
总算知道一点内情,王学志的信心增加一分,对俞永驰说: “俞兄,就算帮我一个忙,不必多问,将这些人送到南边如何?”
俞永驰摇头苦笑:“我远航商队也和你靖海商盟一样,由几十家海商组成,我只是其中之一。
要是来路不明,就算我肯,其他人也不愿意。
我受损失事小,要是让商队受到损失,我倾家荡产也赔不起。”
“俞兄可能多虑了?”
同来的王校绩说: “哪家坐船还要查证的?
人不是违禁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