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 迟来的合并(1/2)

大乱后的海州城,仿佛一下子落后几十年。

商客云集、车水马龙的场面再也看不见。

四门虽齐开,进出的人不多,在冬天寒冷的空气下,显得更加冷清。

大乱虽平息,海州城一点没有放松警戒。

每面城楼上有二百五十人防御,一半拿着弓箭,每面十二支重弩架出城跺,已上好弩箭。

这种架式,就算北方十大高手来,在近距离被攻击,也没有活命的可能。

每个城门口还有五十人,三十个骑兵分在左右。

二十个步兵,有些士兵拿着画像。

在城门口左右的城墙上还张贴不少,一个身材高大、肌肉十分精悍的年青人凑上去一看,小吓了一跳。

这些画像除中原义军一些中高层,大多数是天平军的画像。

其中刘病愈的有两张,一张是没胡子的小白脸,一张有胡子。

“军爷,”

年青人指着上面的画像,像傻瓜似的问一个立在旁边的中年骑兵: “我听说海州在抓叛逃的人,上面有些画像,好像是天平军的,关天平军何事?”

中年骑兵打量年青人一会,看不出对方有什么不正常,冷哼一声说: “天平军同样是反贼,天下的反贼只要敢来我海州,管叫他们有来无回。”

年青人还准备问,后面一个驼背的壮年男子抓了他一把: “韦刚走吧!

早点入城将事情办好,今日怕是得在城中过夜了。”

年青人就是韦刚,韦刚的武力值让刘病愈有些惊喜,在半路上曾经与几人切磋过,比闵盛言还高些,起码是中等猛将。

他没安排韦刚入伍,当了他的亲卫长。

这个职务让韦刚非常高兴,当刘病愈的亲卫,能学到的东西更多。

至于立功方面他并不是很在意,只要能学到东西,以后有的是机会。

另一个中年男子叫崔仁强,是王学志身边的高手,曾经与王学志合攻猛安守业,现在是军中营头,武艺也是猛将级,本就是海州人,对这里非常熟悉。

海州城内的情景,让崔仁强怒火中烧。

大街上的人很少,两排不少店铺大门紧锁,萧条如同县城。

崔仁强带着韦刚穿街过巷,来到一条次街一座小院前停下。

“崔大哥,这里是你的家?”

“算是吧!”

崔仁强轻叹一声: “这里是我相好的家,除了这里,我没别的家。”

要是刘病愈在,可能会存几分小心,先派人去打探。

韦刚暂时还没学到这些,跟在崔仁强后面,门很快被敲开,出来一个十六七岁、长着颇为标致的少女。

韦刚十分羡慕,还在乱猜,少女惊喜大叫: “崔爷,你回来了。”

“我回来了,”

崔仁强带着韦刚走进去,少女跑到一座两层小楼前大喊: “小姐,崔爷回来了。”

没过多久,从小楼中跑出一个三十左右、腰粗脸大、身材高胖的女子。

女子看见崔仁强,不由分说,扑到对方怀中大哭: “强哥,你可回来了,海州变天了,那些该死的王八蛋杀了好多人。

有些不是义军的普通人他们也乱杀, 我们这些天都没敢出门。”

两人叙旧完,崔仁强说: “这些我们都已经知道,我要找一些人,有些不便。

你们去跑一趟,能找就找,找不到万不可长时间在外面久待,明天我们还要出城去。”

…… 海州以前很繁华,在四周有不少乡村。

这些乡村受大乱的影响反而不大,有些在海州城的生意客,也搬到外面来,并不比以前冷清。

在海州城西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叫滂水乡的地方。

以前这里虽有市集,人并不算多。

现在这里卖海鲜、布料等等增加了不少,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一队三四十人的商队,从南到北在一座很大的庄院前停下。

一个满脸红痘、长着两条八字胡的年青人,看着大门上的几个字。

问旁边一个身材高大、脸上有条长长刀疤的中年男子: “这郑府看起来家大业大,又是做生意的,与靖海商盟没有生意往来?”

中年男子仿佛早就知道对方有此一问,带着笑意说: “郑九公主要做徐州到海州的陆上生意,以前和我靖海商盟也有生意往来。

因为一些事,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已经有十多年没和靖海商盟做过生意了。

他的二子郑平,有一次出海遇险,为我所救。

那事只有我的一些人知道,从未给别人说,这样建立的关系。

平时也没常走动,就算那两人也不知道我们有这层关系。”

年青人是刘病愈,中年男子是王学志。

大家和刘病愈出去打了一仗,对他的脾气已经有所了解。

开始王学志派人来过,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就这样刘病愈也不大放心,看样子疑心病已经到了晚期。

刘病愈的小心,让大家十分佩服,派人进城打探不说,还派人到四周乡村打探,生怕被人包了饺子。

没过多久,从里面走出一人,让不少人皱了皱眉头。

连刘病愈也怀疑,王学志是不是在吹牛,真救过人家的儿子?

来人是个半百老头,身穿一套长年服,一看就知道是个下人。

老头看了眼众人,也不知谁是谁,朝大家拱手一礼: “老爷有请各位。”

再怎么奇怪,门还是得进。

大家跟着老头走进大门,穿过几座大院,来到中心一个更大的院落。

这里已候着二十多人,一个头发花白、腰背挺直,十分精神的老者,和一个身体发福、长相普通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

两人居然没认错,对着王学志拱手一礼,老者说: “学志能平安归来,我们总算放心了。”

“我们去过海州,唉!

我们无能,我们去的时候,王兄弟的家人已经被他们抓走。

没办法只得打探一些消息,派人去泗州等王兄弟,那些人也不知遇没遇到王兄弟。”

两人招呼完,后面一大家人皆与王学志拜礼,搞得十分隆重。

这下没人怀疑了,人家说得如此真诚,绝不可能有问题。

一群人走进大厅,一家老小已经离开,只有先打招呼的两人,和一个长相不错,肤色较黑的年青人陪他们。

众人坐下后,王学志说: “多谢九公和郑兄,为我家之事奔波。

我们这次来,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救人,其次是为众弟兄报仇。

其它事你们不用管,听说如今海州城管得很严,我们人多,这样的易容也不知能不能进去?”

老者郑九公看了众人一眼:“知道你们会来,城内的情况我们打探得还算清楚。

每个城门口有五十人守着,其中有二十人把关。

这二十人分在左右两旁,所有进出之人,皆要从他们中间通过,就算骑马也不能走快了。

也不能带武器,带武器之人,必须放下武器才能进入。

要是偷偷带进去,一旦被发现,轻者被抓进城内,重者可能当场处死。

他们并不相信那些叛军,每个城门口负责的都是金国派来的人。

你们这样子怕有些危险,比如被他们查到你们贴了假胡须之类的,很有可能全被识破。”

刘病愈来的时候就想过,但没想过会有如此严,叹声说: “这些怕是那常嵩搞的吧!”

刘病愈见王学志看向他,猜到对方在想什么,不好意思再隐瞒自己的身份: “在下刘病愈,见过九公、郑先生。”

“见过刘将军,”

在场的三人十分惊讶,郑九公说: “没想到刘将军会亲自来,有将军在,救人应该不会有问题。”

刘病愈摇头苦笑:“先不说救人,我有一个主意,不知是否可行。

我们扮成送丧之人进城,能不能混进去?”

后世常在电视上看见,装成送丧的队伍,一般都没人查。

一是那东西不吉利,谁也不想讨晦气。

二是毕竟死者为大,反正电视上演的,连小日本也没有那么缺德。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