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山顶上的寺庙(1/2)
一条细小的溪流,大半隐藏于杂草之中。
在溪流不远处,有一条黄黑色的小径。
两旁虽有草树,已可以看见外面的天空。
“终于找到一条路,”
刘病愈发出一声感慨。
他们在林中钻了几个时辰,眼看已是黄昏,连休息也顾不得,带着众人顺着小径朝上方走去。
“大家小心些,上面的人应该不会少。”
没走多少时间,刘病愈发出警告。
大家基本上都是山村长大的人,他这一说,有不少人都看出一些东西。
宗庆说: “这条路几乎没有青苔,还有马蹄印,想必每天都有人上下。
也不知是些什么人,将军,要不要派人先去看看?”
“不用,”
刘病愈的话还未说完,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看。
几人对望一眼,分开队伍朝前方走去。
在他们队伍的前方,有四个手拿武器的光头挡在路中间,看样子不让他们上山。
在前方带队的郑伟反应不错,怕大家喊错,先开口介绍: “这是我们的大当家。”
四人年纪最大的中年男子问:“你们是什么人?
为何要到我雁塔山来?”
“各位请了,”
刘病愈十分奇怪,这几人头上还有戒疤,分明是和尚。
在这里碰到和尚?
他收回好奇心,朝几人一礼: “我们以前的山头离此地很远,说出来恐怕你们也不知道。
大家现在居无定所,听说雁塔山是个好地方,只有付仲英一些英雄在此。
我们来此,想暂时住一段时间。”
“付仲英?”
一个身材高瘦的年青和尚冷哼一声: “付仲英那些山贼已经死了,如今雁塔山只有雁塔寺,主持是大善禅师。
你们这么多人我们不欢迎,快快下山去。”
众人已经见识过森林中的利害,想来这里的路也不多,在这里搞一座寺庙?
这几个可能还是在此站岗?
怎么想也不会是正规的寺庙。
刘病愈生出几分戒心,笑着说: “寺庙本是众生方便之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岂有嫌人多的道理?
你们放心,我们绝对不会在这里乱来的。
待我们拜见过大善禅师,与他谈一笔买卖后,是去是留他自会作主。”
四个和尚对望一眼,中年和尚说: “你们的人太多,恕我们庙小,招待不了这么多人。”
大家听他们那样说付仲英,本就有些恼火。
不待刘病愈开口,同来的陆从云说: “再小的庙也不会嫌人多,也难怪你们要在此建庙,怕也不是什么正经的寺庙。”
“你?”
年青和尚指着陆从云正要发怒,被中年和尚打断: “这样吧!
你们要与禅师谈什么,派一两人上去即可,没必要全都去。”
不相信这些人有胆对他们不利,刘病愈点点头: “这笔买卖对大家都有好处,这样吧!
为了显示诚意,我带两个弟兄上山去拜见大善禅师。
眼看天快入夜,这里太窄,能不能去上面些,找一处宽敞之地,让我这些弟兄好好休息一下?”
…… 从山下看雁塔山,由三座巨大的山并排相连,看不清楚。
这里的地形,和牛 头山有得一比。
只有一条小路通向上,上面有一段十分陡峭,只要守在上面的路口,就算有千军万马也难攻上山来。
山顶十分宽敞,雁塔山的左右起码隔了上千米,前后也很宽,山上树很少,一长排建筑分成三堆,左右全是些普通的房屋,能看见进出的人不少,大多数都是没剃度的普通人,建筑有大半很新,小半比较破旧。
中间是一个被砖墙围住的建筑群,大门口写着三个大字: “雁塔寺。”
刘病愈和李铁枪、沈大牛进去才看见,这里并不像寺庙,是一座很新的大院落。
也不知是不是欢迎他们,一排和尚从门外站到大院里面。
里面除了和尚外,居然还有身穿布袈裟的尼姑。
门口带路的一个身高体大、面相随和的中年和尚,将他们带到一间大厅: “三位施主请稍等,我家师傅正在给众弟子讲法,很快会来见此见你们。”
中年男子出去后,很快一个长得颇为美艳、身材丰满的年青女尼端来几杯茶,女尼虽穿着灰色袈裟,头带僧帽,两鬓能看见头发,应该没有剃度。
一句话未说,给他们上好茶后,自觉退出大厅。
沈大牛摸了摸脑袋: “我陪娘她们去过虹县的寺庙,好像不是这样的,那里只有男和尚,怎么这里还有尼姑?”
刘病愈看了眼四周,轻咳两声说: “无论在哪里,总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这并不稀奇。
等会我们给大善禅师说那笔买卖,大牛性子急,不要插嘴。”
沈大牛知道什么生意只是刘病愈的借口,嘴巴一张正要问,李铁枪将话接过去: “是啊!
我们不知道禅师的脾气,要是说错话引他不满,这趟生意怕是难成。”
总算沈大牛跟着刘病愈有一段时间了,虽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没有在此时追问。
过了好一会,天已经黑尽,从外面进来三个和尚。
谁也不认识这三人,走在前方的是个中年和尚,中年和尚身披一件红色袈裟,身材高壮,保养得很不错,皮肤很白,带着一张笑脸朝三人一礼: “贫僧义端见过三位施主。”
“见过大善禅师,”
一番礼完,刘病愈问: “想不到在这里,也能碰上一位得道大师。
听说以前是付仲英一帮绿林好汉在此,不知大师是何时来此立寺?
山上这些都是大师带来的人吗?”
义端一点没受刘病愈的马屁影响,那张笑脸消去,长叹一声,双手一合念了句阿弥陀佛: “不瞒三位施主,贫僧来此地也不过一年。
未来此地之前,听说这里有一群山贼,常祸害乡邻。
贫僧只身前来,想劝他们回头是岸。
没想到劝说不成,他们还要加害贫僧。
在一些百姓的哀求下,贫僧无奈,只好带着众僧和百姓,来此将贼首付施主囚禁起来。
可惜没禁锢多久,他心里的坎过不去,撞墙自尽。
他的死,是贫僧之罪,这一年常常面壁思过,始终难以洗清罪孽。
贫僧曾发誓,要为付施主超度三年,方才会下山。”
义端说这些话时,看不出有半分作假,连李铁枪也相信几分。
刘病愈问: “付仲英自己要寻死,那是他的事,与大师没任何关系。
他那些手下,大师是如何处理的?”
“多数人已自行下山,少数归依我佛。”
义端又念了句佛号,沉默半晌才开口: “贫僧原本不在此建寺,此地被解救的百姓不许贫僧走,只好带着众弟子住下。
这一年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在山上自耕自足,虽为艰苦,总比起山下乱世好。
只是来投来的太多了,总有些优良不齐。
贫僧现在已不再招山下之人,闭山自守,以佛法感化众人。”
刘病愈全听懂了,义端先是说自己不下山,后又说不再招人,闭山自守。
将他们的生意堵得死死的,再有什么生意对方可能也不会做。
他第一次与和尚打交道,没想到一来就碰到一个聪明之辈。
“大师这份佛心,令我深深佩服。
你们这里莫非有两座寺庙,怎么女尼也出现在此?”
“男女不过是凡人所分,菩萨万相,为男相、为女相皆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