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城外的集市(1/2)
刘病愈曾经感叹过,要是能给他一百部可以无限通话的手机,比给他一百把能无限射击的手枪还要爽。
任何时代,特别是战争中,说消息是最重要绝不为过。
八百骑没有拖累,每人带着五十斤粮食,很轻松来到泗州。
这次刘病愈没能像在沂州那样,搞混入城中之计。
此时他们在一条大道旁边的树林中,八百个骑兵,烧火喂马等等有条不紊正在进行。
刘病愈坐在林中一块大石上,听取先到一步的闵盛言汇报: “这里管得太严了,我们本来想进城打探,结果所有人都要查关引,本地人则要查当地官府出据的户籍证明。
我们花银子,买了一个年青人的证明,才混入城中查得一些消息。”
闵盛言办事不错,能变通想到买证明这招的人才,在他的队伍中并没有多少。
刘病愈正是因为他聪明,办事细心,才让他打前阵打探消息。
只是得到的消息,不太如人意: “泗州的知州没变,还是石应求。
守将换了,名叫萧怀烈。
安东是座大县,看样子兵力至少有三四百。
知县叫欧阳泉,是个宋人。
守将叫徒单高。
城内守卫很严,巡逻加上城头的兵力,至少有两百人,还不算一些衙役。”
刘病愈等了一会,见闵盛言没再开口,才知道对方已经汇报完。
得到的结果,泗州、即将要攻的安东兵力不详。
这就有些严重了,他问: “泗州已经是前线,过去就是大宋,你有没有打听到他们的主力现在在哪里?”
刘病愈最怕的就是对方主力,真要是在泗州,凭这点人,他一定不敢在这里闹事。
闵盛言摇摇头: “不知道,初来这里人生地不熟,也不敢乱找人问,得到的消息只有这些。”
“看来这泗州,远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刘病愈长叹一声。
他们一路来,并不是一个整体。
为了不让人怀疑,化成十份,走两条不一样的道,现在才集中起来。
“大家知不知道,泗州有没有绿林同道或是抗金义军?”
四周还有十几个中高层,包括马向南、沈大牛、燕飞、宗庆等都在。
燕飞说: “以前泗州有几支绿林同道,金军大举进攻大宋时期,这里的绿林同道被清剿不少。
看他们搞得如此严,怕是没被清剿的,也搬到其它地方去了。
我知道的在安东就有一支、马家沟,他们大约有五六百号人,大当家叫马成祥。”
听到燕飞如此说,刘病愈没抱多大希望,想了想还是派人去马家沟打听一下。
“我们到这里来,不光只是占领泗州。
要是对方的主力在泗州,或者离泗州近。
没有上万主力,我宁可放弃泗州,去攻击徐州。
所以我们必须要将消息打听清楚,我们现在必须要抓紧时间,并且不能打草惊蛇。
我决定亲自去打听,城中如此严,闵盛言和沈大牛陪我去即可,另派人去蔡州方向看看。”
…… 刘病愈没想新招,他们在安东城附近转悠,还不敢离城太近,想买三张进入城的通行证明。
装成衙役之类的他想过,怕是 在这里行不通,不敢那样冒险。
逛了好一会,骑来一个身材胖胖的中年男子。
“三位朋友请了,请问你们是不是泗州本地人?”
三人有些发懵,此时刘病愈和第一次入临沂时很像,胡子长出来,穿着很普通,凭现在金国张贴的画像,几乎不可能认出他。
他摇摇头: “不是。”
中年男子一脸失望:“你们莫非也想买通行证入城?”
刘病愈两人被中年男子的问话小吓了一跳,只有沈大牛有些兴奋,以为碰上了同道。
不待刘病愈回答,他接道: “不错,你也想买通行证入城?”
中年男子没正面回答:“泗州的官员发神经,非要通行证才能入城,否则一律拒之门外。
从金国那边来的倒有,可我们是从南边过来的,前方乱成一团,去找谁发通行证?”
刘病愈听得眼睛一亮,前方的消息又中断好久,他看了眼沈大牛,对中年男子说: “从南边过来的怕是更要小心,他们这样做,防的恐怕就是奸细。
就算朋友不是,被他们逮到也说不清楚。”
“朋友怕是新来泗州吧?”
见刘病愈点头承认,中年男子说: “泗州与宋相邻,这里虽不大,但商业却很发达。
为了增加税收,无论南边北边过来的人,从来不查什么证,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
大家猜他们不是防奸细,现在扬州城已被攻破,这里已经不算是前线了,奸细也不会到这里来。
大家猜他们是防义军作乱,官府说了,这只是暂时的,以后不会查任何东西。”
刘病愈看了眼闵盛言,对方有些不好意思。
闵盛言只顾查泗州的兵力等等,根本没关心扬州那边的情况。
这对刘病愈来说,虽不是什么好消息,总算知道一个重要的消息。
这样看来,金军的主力很有可能在扬州,不可能为了他们这点连城都不敢守的山贼,放弃战略计划。
“扬州被攻破,泗州兵力空虚,他们如此小心也正常。
朋友买通行证想进入城,这通行证应该不难买吧!
随便找个年青性别合适之人,也能进入城中。”
没有像片的漏洞太多,再严格,也只能记录姓名年龄性别之类的,谁都可以拿去混进城。
中年男子苦笑道: “前几天还好买,昨天城楼上挂了好几个人头,听说全是买证卖证的人,一时很少有人敢再犯险。”
刘病愈呆了呆,中年男子猜的应该不错,对方是提防他们义军。
他已听说大名府的王九已到徐州,现在海州那边想来也得到仓乡义军的消息,泗州如此紧张,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是主力后方,一旦这几个地方出事,主力会大受影响。
“泗州这样做,无异于自损财政。
战争期间做生意的更多,他们封闭自守,一旦众商人撤出泗州,以后他们在哪里去征收商税?”
闵盛言不知刘病愈给对方说这些干嘛,现在他们的任务,是想法办混入城中打听消息。
对方连城内都没去过,肯定不知道泗州的消息。
男子对刘病愈的话大 有同感,附合道: “谁说不是,我们以前常在泗州经商,这次扬州大乱,许多商人从扬州撤走,南北两边跑。
我倒霉,跟着一些人,花大力气来到北边,连城也进不了。
我叫蔡扬,兄弟也是从商之人?”
刘病愈没有拒绝从商的身份:“我叫孙安,从沂州那边来。
那边现在也乱,没人管理,连关引也开不了。
我们运了些酒,本想来安东看看,没想到这里如此严,看来这趟是白来了。”
蔡扬指了指安东城方向:“你要是想早些将酒出手,倒也简直。
他们昨天在安东城南开了个临时市集,城中有不少商人在那里收购货物。
但价格就不能让人满意了。
我算过,相比平时的市价,至少要低三成。”
“多谢蔡兄相告,我们这就去看看。”
原本刘病愈想和对方套近,再打听一些前方的消息。
听到那帮人居然在城外开市集,懒得再打听。
安东是个大县,四城皆有城门。
三人正大光明来到城南,看到的情况,让刘病愈很是惊讶。
恐怕安东城内的市集也没有这么繁华,在离城墙百多米远的空地上,摆了数十个地摊,卖药、卖酒食、卖茶的等等应有尽有。
过往的行人也不少,比城内更自由,只有几个官兵,摆了张桌凳在前方监管。
三人鼓起勇气走进里面,并没有人要他们出示证件之类的。
逛了一会,来到一座临时搭建的茶铺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