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元问对(2/2)

“士族必择名正言顺者从之,此于乱世中尤是。

曹操所谋甚深甚大,志在于远。

拆而说其理,无非是‘筑巢引凤’而已。”

这两句话中的信息含量极大,余味更是不尽。

竟惹得刘备遽然起身,目视着李弦,眼中精芒不住闪动,随即深深一揖,诚恳的问道:

“先生此言,真乃振聋发聩之音。

至此,刘备方知先生大才。

当今天下大势,还请先生教我。”

刘备此举引得其后两人皆惊,李弦却坦然受之,重新指过那许久未曾有人理会的棋盘,道:

“关中沃野千里,利于耕作,实乃帝王之资,可惜近百年来屡遭兵燹,人口十不存一,至今盗贼横行,虽为皇帝之所在,诸侯竟不欲取!

玄德观之,不似此天元位?”

这盘棋中四方皆有黑白蚕食相杀,却无一处及天元,果然是李弦刻意为之。

而他刻意如此,又是出自何意呢?

刘备复视棋盘,苦笑问道:

“天元虽为正统,居天下之中,奈何势衰力竭,任四方视如婴儿,不知出路何在,唉,为之奈何?”

李弦冷笑一声,竟捡起那天元白子,手起手落,犹如刀斩,将之置于西南而道:“如果天元在这里呢?”

置于正东,“如果天元在这里呢?”

置于北,“放在这里倒是优势不大,而生机可复。”

刘备看着李弦将原本的天元白子放在西南那块棋,又放在东北方那块棋,最后放在北方那块棋,骇然发现这几块棋多这一子,形势皆是立即逆转,势由败亡转为大胜,正东一块更是大龙已成,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不自信的喃喃道:

“可是天元怎么能移动呢?”

李弦沉声道:

“天元为何不可移动,天元居于天元,四方可以欺之,天元居于四方,恃此可欺天下!”

这几声说的慷慨刚硬,话余风动,一屋之光随声而摇,更令听者心旌摇曳。

关羽微目思之,终于想通了其中关节,一睁双目,也有一语脱口而出:

“好!”

而刘备轻轻的吁出一息,按捺着激荡的心情,再次问道:

“而今四方未定,诸侯各自征伐,先生以为,刘备当如何处之。”

此言一出,李弦也有些惊异,这是真正的请教自己的前景了,你终于不继续撑这门面了么,恩,很好。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便说道:

“自灵帝以来,各地自养私兵,实质上天下已然再现春秋之事,而今若指为战国将之,境况则颇有不同。

自王莽、黄巾以来,天下流寇之多,几不在官兵之下,此春秋战国亦未有也。

若无此事,虽高祖亦无成事之望。”

话到这时,李弦话中终于明明白白的出现了不道言语,虽然考虑到听者感受依然有所保留,却指明了刘备的核心问题:你没有任何根基,不曾像诸侯一般历过了数十年征养私兵的基础,但你依然有希望从另一处没有多少诸侯注意到的途径获得兵源,那就是收流寇之兵为己用。

刘备假装听不出李弦话语的不妥之处,又道:

“也就是说,先生认为天子可以招安流寇?

唉,大汉艰难,恐怕也不得不如此了,那么先生认为具体要怎样做呢?”

李弦摇了摇头,说道:

“此事无甚可难,无非在‘仁’在‘恕’。”

刘备点头称是,又问道:

“这便是先生在董卓死后对大汉朝廷的建议吗?

请以详解。”

李弦不置可否,然后比出了三根手指,道:

“我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囚董卓,降吕布,而后徐徐图之,再后移都河南,扫清北方。”

“中策,杀董卓,用吕布,招降叛逆,只诛首恶。

而后大封诸侯,大赦天下。”

“下策,........呵呵,使王允当政,诸君必可救皇帝于水火。”

这三策都是从刘备的角度出发,李弦也不理会他是否听明白了,信手将那棋局一抹,兴起而送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