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回 令诸葛亮郁闷无比的草船借箭(5/5)
诸葛亮却好似没听出来,手摇羽扇,夸言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山人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要令我羞辱一场。
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鲁肃彻底无言。
但是,等船到岸时,清点已毕,诸葛亮却郁闷了。
怎么呢?
却原来,诸葛亮刚才夸言之时,只看船上射满了箭。
却没注意到箭的大小。
如今这一清点。
这箭得数量,那绝对是够数了。
曹操射了那么半天,就算抛去那些掉在水里的,射在诸葛亮软木板上的,哪也远远超过了十万支这个数目,五六十万,那都打不住的。
但是,这么多的箭,一支也用不了。
全都太短了。
却原来,那蔡瑁、张允畏惧周瑜的声明,不想好不容易烧了周瑜水寨一把,却又被周瑜扳了回去。
为了加大弓箭射击的密度,小心过度之下,用的都是曹操的匣弩。
那匣弩本是刘备送给曹操的,被曹操大量仿制出来。
对付步军,颇有功效。
只是蔡瑁、张允领军在水上作战,却嫌匣弩的射程短,用处不大。
今日正是无目标防守阻击。
正好被蔡瑁、张允用来消耗。
此时周瑜已差人前来接受。
诸葛亮无奈之下,只能让鲁肃从中周旋。
鲁肃虽然有些好笑诸葛亮的弄巧成拙。
可关键时刻,却也不能不帮忙,当即调来早就准备好的十万支箭,供诸葛亮交差。
营帐之内,诸葛亮粉饰了一把这十万支箭的来路。
众将听得惊险,无不称奇。
盛赞诸葛亮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谋,乃神人也!
诸葛亮谦虚地笑道:“此乃雕虫小技耳。
何足挂齿。”
唯有周瑜和徐庶却听得疑点重重,不知其中何故。
只是,此时正是提高己军锐气,没曹操凶焰的良机,周瑜和徐庶却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乱说,乱问什么。
只等众人散去,这才向鲁肃寻问详情。
鲁肃含笑把此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徐庶、周瑜,全都是忍俊不禁。
周瑜摇了摇头说道:“诸葛孔明,虽政务、外交皆是奇才。
善治国。
舌辩之功,天下更无可右者。
然,不通军务,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