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回 挥泪斩刘磐(2/3)
乃是拖延幽州军马的重地。
只需坚守,不可外出交战。
待我回援,即可大功告成。
而今,你不尊将令,阳平关连一日都没守住,败军折将。
丢失要地。
皆汝之过也!
若不明证军律,何以服众?
汝今犯法,休得怨吾。
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
刘磐闻言,并没有怨恨诸葛亮,只是狠狠地瞪了魏延一眼,随后对诸葛亮说道:“军师待某,有知遇之恩。
更对某委以重任。
如今某犯此过失,理当一死以正军规。
某之家小,就有劳军师操心了。
某虽死无恨于九泉。”
言之铮铮,从容不迫。
好一个铁胆男儿。
诸葛亮心中微有愧意,挥泪而下道:“你我自南沙相识,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
你无需挂念。”
鲁肃在一旁深受感动,上前劝阻道:“军师。
昔日,楚沙得臣而文公喜。
今天下未定,而戮良将,岂不可惜?
刘将军虽有过失。
可念在如今大战在即,正是用人之时,可记其过失,令其戴罪立功,将功补过,也就是了。”
诸葛亮摇头叹息道:“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乃法明也!
今兵戈方始,若废法,何以战天下?
合当斩之!
况且,正因大战之时,而我军兵马又各地皆有,不正军规,无以统军心。
不得不如此也。”
鲁肃也是深明此理。
也无话可说。
诸葛亮遂命令左右把刘磐推出去问斩。
不多时,刘磐人头送回。
诸葛亮看着刘磐的人头,又不禁大哭不已。
鲁肃不忍,从旁劝道:“刘将军伏法,也是罪有应得。
军师不必为此伤心了。”
诸葛亮泣道:“刘磐安身荆南,本无刀兵之祸。
乃是听从吾言,顺我出征,才有今日之灾。
他助我平定蜀中,屡立奇功。
今日我为严整军纪,却不得不斩之。
如何不泣?
况且,刘磐兵败,皆是我用人不明所至。
刘磐原本猛烈之人,岂可困守。
刘磐今日之死,我只过也。
我如何不痛哉!”
众将都为诸葛亮的哀痛所感动。
全都齐劝不止。
只有魏延闹了一个大红脸,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此时每一个人看着魏延的眼光,都有一个蔑视的眼神。
最后,诸葛亮止住悲伤,上书孙权,痛陈自己用人不当之罪,自贬军师将军之职。
在孙权派人接管这个职位之前,暂时先待领军权。
别说,诸葛亮这一手以退为进,玩的真漂亮,丢失汉中的重罪,几乎全让死去的张任和刘磐给背上了,诸葛亮自己不过是一个用人不当。
而诸葛亮有上书自贬,再加上先前的自毁功劳,所有针对诸葛亮的那些谗言,全都打不中地方了。
最主要的是,刘磐乃是诸葛亮手下最大的心腹,掌握的兵马最精锐,也是先前与东吴军马有过冤仇的。
被孙权手下官员所忌讳的。
如今刘磐的死,正好证明了诸葛亮的忠心。
证明了诸葛亮绝对没有私结党羽。
斩杀了刘磐,当即令吴军全军震动。
刘磐是什么人?
不止那些随鲁肃而来的江东精兵知道得一清二楚。
就是蜀中和汉中的这些残兵,那也是知道刘磐乃是随诸葛亮一路而来的心腹将领。
连刘磐都因犯军法而被斩。
又有何人斩不得?
当下军纪严谨许多。
敢于违令者,更是没有。
只有刘磐的那几万子弟兵,对刘磐的身死,非常的不满。
不过,他们的怨恨却也没有针对诸葛亮,而是全部倾泻在魏延的身上。
怨念啊!
数万人的怨念。
那是何等的庞大。
本来就不受诸葛亮待见。
在汉中又没立下功劳的魏延,他那小日子也就更难过了。
不过,诸葛亮的大军,还是平安的退到了剑阁。
在诸葛亮主动撤退的情况下,诸事缠身的幽州军,还是没来得及追击诸葛亮。
而且,孙权对诸葛亮授权议和的文书,也传到了诸葛亮的手里。
只不过,诸葛亮为了造成一种均势,暂时并没有主动向幽州军派出议和的官员。
而是大兴土木,加固剑阁,同时更在剑阁之外的山丘之上,立数十个营寨,成犄角之势。
等候着幽州军的到来。
而此时的幽州军,关羽和张飞他们已经汇合到了一起。
那救援张飞出困的,更是幽州的大将赵云。
当日,张飞的信件从长安转回幽州。
当时就引起了幽州的极大重视。
尤其是诸葛亮千真万确的出现了。
而且还搞得那么大的动静。
完全把幽州多年计划的战略给打乱了。
一点也不愧刘明克星的称呼。
实在是让群臣动荡。
所有的臣子,无不为诸葛亮的快速发展感到震撼,同时为自己这边保守发展感到惭愧。
只有摆脱了阴影的刘明不为其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