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东汉畜牧业(1/2)

畜牧业在古代农业经济中zhan有重要地位。

秦汉时期,西部、北部边郡,地广民稀,水草丰美,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如《史记.

货殖列传》说:“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

《汉书.

地理志》亦说:“自武威以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汉代在西、北地区,除大量官营畜牧业外,也有民间的私营畜牧业。

随着畜牧业基地扩大,畜牧经济普遍发展,当时有些地方涌现出了以畜牧经营为主的个体专业大户,如据记载:“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

戎王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

(注:《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汉书》卷91《货殖传》。

)“班壹避坠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故北多以‘壹’为字者。”

(注:《汉书》卷100上《叙传》。

)“(桥姚乘官府斥开边塞之机,恣其畜牧)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

(注:《史记》卷129《货殖列传》。

)“卜式者,河南人也……式入山牧十余岁,羊致千余头,买田宅。”

(注:《汉书》卷58《卜式传》。

)“(马援)因地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

(注:《后汉书》卷24《马援传》。

) 汉代畜牧业户生产有几个特点:首先,地区分布不断扩大,由西北逐渐向中原延伸。

受周代以来的长期影响,使中原的一些地方亦开始发展畜牧业。

如史称:冀州“畜宜牛羊”

,豫州、兖州“畜宜六扰。”

即适合于马、牛、羊、猪、犬、鸡等六畜的牧养。

二是畜牧生产的品种、类别有发展。

除马匹之外,还有牛、羊、驴、骡等。

驴、骡是秦代之前中原所没有的品种,被视为“奇畜”



西汉中期后,乃“骡、驴、馲驼,衔尾而入,騨騱騵马,尽为我畜”

(注:《盐铁论.

力耕篇》。

)。

再者,当时畜牧专业户生产的规模大,数量多。

有的“畜至谷量牛马”

,有的“马牛羊数千群”

,有的“马牛羊数千头”



汉武帝太初年间,为征伐大宛,发兵六万人出敦煌,“并有牛十万,马三万匹,驴、骡、橐以万数”

(注:《汉书》卷61《李广利传》。

)。

这众多的牲畜,除官养的之外,有不少当是来自民间的私养。

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户经营的目的明确,它不是生产自给,而是为了出卖,通过交换获利。

如乌氏倮,擅长“畜牧”

,将其牲畜“斥卖”

之,购“求奇缯物”

,乘间以献戎王。

卜式畜养“羊致数千头”

后,再“买田宅”



可见,他们的畜牧经营是一种商品生产。

当时有“马侩”

“牛侩”

等畜牧经纪人,也说明畜牧的商品化走向业已明显。

马牛在畜牧类中有特殊地位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史称:“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注:《后汉书》卷24《马援传》。

)“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注:《太平御览》卷837引《风俗通》。

)又云:“匹马,匹牛,居则以耕,出则以战。”

(注:《晋书》卷26《食货志》。

)当时,由于边郡长期战争,发展骑兵需要马匹;驾车运输和使用犁耕需要“服牛”

;而祭祀肉食需要用羊。

所以马、牛、羊等成为汉代的大宗商品,买卖现象极为普通。

如据《汉简》记载:“元延二年七月乙酉,居延令尚丞忠,移过所县道河津关遣亭长王丰以诏书买骑马酒泉”

(注:《居延汉简甲乙编》1703A。

);“□书曰:大昌里男子张宗责居延甲渠收虏隧长赵宣马钱凡四千九百二十”

(注:《居延汉简甲乙编》2291,2292。

);“已校左部中曲候令史黄赏以私财买马一匹”

(注:《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

);“建设丞行为郡买马”

(注:《湖北江陵凤凰山9号汉墓木牍、竹简》,见李均明等《散见简牍合辑》,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页。

);“□昭三年三月中卖牛一肩水金关□”

(注:《居延汉简甲乙编》);“出二百五十买羊一”

(注:《居延新简》)。

从《居延汉简》所见,当时市场上“买马”

、“买骑马”

、“买牛”

、“买马牛”

、“买羊”

的记载不少,说明买卖频繁。

汉代,有关马牛等畜牧的市场价格记载不一,往往因时因地各异。

就总体而言是边郡价格低于内地。

边郡马价,据《居延汉简甲乙篇》记有“用马五直二万”

,“其平宗马直七千”



《流沙坠简》有“一马直九千”

(注:《流沙坠简》卷2《屯戍丛残考释簿书类》简五十六考释。

)者。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