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1/2)

新年后, 小团子就待在宜兰宫不出门了。

外面太冷了,寒风吹在小脸上跟刀刮一样,巧儿给他的脸上抹了香香的膏膏, 脸上就没那么疼了。

“衍儿。”

容衍在侧殿骑木马, 听到熟悉的声音,就利落的从木马上下来,哒哒哒跑到门口,仰着小脸笑迎道:“庄妃娘娘, 你来了。”

庄妃温柔地“嗯”

了一声, 竹香上前递给巧儿一个食盒。

巧儿接过,放在一边的案几上。

庄妃牵着容衍的小手走向桌案, 问他:“今天早上起来背书了吗?”

“背了。”

小团子奶声奶气道。

庄妃好整以暇看着他, 小团子清了清嗓子,大声背起来:“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 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 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 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 百两成之 。”

庄妃点点头:“不错,都背对了。”

小团子嘴角忍不住上扬。

庄妃没打击他, 而是问道:“可知道这些话的意思。”

小团子点点头, 然后又摇摇头, 不好意思道:“懂一点点, 但不是很懂。”

庄妃秀眉微挑:“无妨,说来听听。”

小团子抿了抿嘴,脑子里过了一遍思路, 而后缓缓道:“第一段里的鳲鸠指布谷鸟,它们自己不筑巢,会去住喜鹊的巢。

所以第一段意思就是,喜鹊筑了巢,鳲鸠来居住。”

庄妃不语,眼神示意他继续。

小团子开了头,后面就好说多了,软乎乎道:“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

女子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

女子要出嫁,车队送走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

女子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注】

这些庄妃娘娘给他讲过,方便他背诵。

但是容衍其实并不理解,喜鹊筑巢鳲鸠居住,跟女子出嫁有什么关系。

他不明白,所以虚心求教。

庄妃没有忙着跟他解释,而是说起了鳲鸠。

“世人多骂鳲鸠无耻,却不知鳲鸠也有美德,谓之“均一之德”。”

“鳲鸠喂自己小鸟的时候,从来都不偏颇,保证让每只小鸟都吃到一样多的虫子。”

小团子小嘴微张,很是惊讶。

庄妃并不意外他的反应,不急不缓道:“喜鹊自冬历春功著,乃有此巢窠。

亦指国君积行累功,勤劳,乃有此爵位维。”

【注】

“鳲鸠居鹊巢。

犹如夫人往处之。

今鳲鸠居鹊之巢,有均一之德,以兴夫人亦有均一之德,故可以配国君。”

“我这么说,你懂了吗?”

她是笑着的,然而笑意却不达眼底。

小团子犹豫一会儿,才轻轻点了一下头,看上去底气不足。

庄妃见状,眼里有了些暖意,“没事的时候,自己再琢磨琢磨。”

这次小团子点头点得可快。

庄妃哼笑一声,看了一眼侧殿的摆设,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殿内温度也不高不低,确定底下人没有偷懒,才缓缓离开。

庄妃离开后,巧儿把另外三个宫人支走,请示了容衍之后,打开了食盒。

里面是几道可口的点心,还有鱼蓉汤。

“殿下这会儿吃吗?”

容衍咧嘴笑道:“嗯。”

巧儿给他把食物摆出来,小团子伸手握着勺子小口小口吃起来,动作间袖子扯动,露出了手腕上的小银镯。

那是初一那天庄妃娘娘给他的,容衍很喜欢,晚上的时候,他都会故意露出来让娘和空空哥哥看。

这段时间,庄妃娘娘待他好,让他几乎忘了曾经受过的委屈和苦楚。

林其他们不希望幼崽陷在负面情绪里,也无声纵容他跟庄妃来往。

只有乔不太乐意,幼崽真的太好骗了,不止幼崽,林其也是。

还心理专家呢,一点儿都不靠谱。

他心里气不过,就开始给林其的通讯设备发小论文,把对方从头批评到脚。

刚刚送走一名患者,才看到消息的林其:………… 他沉默片刻,给乔发了一段话:“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是骗不了人的。”

他不知道庄妃为什么对幼崽转变了态度,但是现在种种迹象表明,她待幼崽是真的好。

他当然希望幼崽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长大,而庄妃显然能提供这一个环境。

为什么要拒绝呢。

小团子在宫里过得挺好的,时间眨眼间就过去了。

小岭村。

凌晨,外面又冷又黑,唐家人已经悉数起来,大包小包背在身后,唐药郎关上院门,并未上锁,借着火折子微弱的火光,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小小的院子,眼眶瞬间就湿润了。

“走吧。”

他匆匆丢下一句,就头也不回地率先走出去,赵翠荷带着孩子们紧跟其后。

与唐药郎的沉重不舍相比,赵翠荷母子三人的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平静。

他们步行到了镇上,那里早有马车等着,一家四口进入马车,车帘放下阻挡了大半的寒气,他们终于感到了一点温暖。

唐宜靠在母亲身上,伴随着马车的摇摇晃晃,渐渐睡过去,小脸上是轻松的浅笑。

唐阳也闭上眼睛休息。

爹说,他们以后就在某个小镇上居住了,做点小生意,爹还要送他去念书。

背井离乡其中种种不容易,但因为借了一点小小的关系,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了。

从今以后,他们就彻底告别过去,迎接崭新的生活了。

表弟,我们因你生活陷入困境,但同样也因你重获新生。

此后,我们再不相欠了,也愿我们再不相见。

马车不停歇地向前跑,太阳升起时,将它拖了长长的影子。

辛勤的人们起来忙活好一阵了,刚刚停下来喘口气时,小岭村的村子里响起了一道惊呼声。

人们聚拢在唐家院门外,院门大敞,院内除了一些笨重的物什,水缸石桌之类的,其余的都没了,空空荡荡的看着好不冷清。

“唐药郎他,这是带着一家人走了?”

不能吧。

众人惊疑不定,离了村子能去哪儿啊。

总不能唐家去京城了吧,可真要去,早就该去了,何必等到现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