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时大彬,水太浑(1/2)
而且,摊主看吴夺仿佛是个行家,居然没看另一只玉步摇,就问是不是有一对?
摊主在紧张之余,脑子也在急转,想着对策,比如改口说“一万八是美金”
之类的。
中年妇女应该是摊主的老婆,此时虽然不知道已经谈好价钱了,但是看摊主的神情,她也有点儿忐忑了,没有作声。
气氛有些微妙。
此时,宁霜温婉一笑,“老板,这玉步摇我不要了,但我看看另一只可以吧?”
摊主一听“不要了”
,直接松了口气。
这话一说,那这笔买卖就算结束了,再说要,一万八的价儿那就可以改口了。
吴夺看了看宁霜,没说话。
这东西他兴趣不大,主要看宁霜的。
摊主冲着宁霜竖起了大拇指,“一看就是大家闺秀啊!”
接着,摊主便拿出了另一只玉步摇,拿出的同时也看了看中年妇女,“以后别那么急躁,东西还都在呢!”
中年妇女尴尬地笑笑,“行了,回头再说。”
另一只玉步摇也是白玉的,大小、形制、纹饰和眼下这一只几乎一模一样。
吴夺跟着宁霜一起看了看,年份确实也一致。
宁霜看完后,将一对白玉步摇一起还给摊主,“收好吧。”
摊主拿稳之后,忽而看向中年妇女,“你说找了好买家,什么价儿?”
中年妇女微微一怔,“这······”
“说就行,反正都要卖了。”
“十二万!”
一般来说,成对的东西价格是要翻倍的。
比如一只白玉步摇就算一万八,那么一对可就不是三万六了,得照着七万二左右来算。
而且这单只白玉步摇的行情,也不是一万八,两万到三万的行情差不多。
如此算来,十二万应该是最高点了。
摊主听了,接着看向宁霜,“姑娘你也别怪我,这行里的水太浑,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也没办法。
这么着,这一对,你如果真想要,我优先给你!”
宁霜摆摆手,“能出十二万买这一对白玉步摇的,肯定比我更喜欢。”
说完,宁霜便迈开了步子。
“你忙你的吧!”
吴夺说了一声,便和宁霜一起走了。
走得稍远,宁霜拍了拍吴夺的肩膀,“小伙儿可以啊!
你怎么看出是有一对的?
玉步摇又不常见成对的东西。”
“我就这么一猜,结果蒙对了!”
吴夺哈哈大笑。
······ 两人接着又逛了半个来点儿,也没碰上啥合意的东西。
如今这古玩市场里,好东西不是没有,但是好东西往往都有特定的渠道出手,就像金老板卖青铜器那样。
地摊上想捡漏是越来越难了。
不过,也不是碰不上,这也得看运气。
而且地摊上捡漏的几率,肯定比店铺里大得多。
两人走到一个相对较偏的摊子前,正看到摊主和一个顾客好像在呛呛。
顾客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收拾得挺清爽;摊主年纪也不大,估摸着顶多四十,看着也挺干净利索的。
顾客拿着个锦盒,这会儿盖儿是扣着的,嘴里嘟囔着,“这都装盒了,你又说三万不行。”
摊主连连摇头,“哎?
装盒的时候我说的是:不磨叽了,三万五拿走!
你说了装盒吧,我才给你装了!
装了之后,你拿过去又说三万,这哪能行?”
顾客接口,“我是说三万装盒吧。
得了,你也不差那五千块钱,收来估计仨瓜俩枣的,就给我吧!”
吴夺也看不到锦盒里是啥东西,不过看这个顾客一边和摊主呛呛一边东张西望的样子,根据吴夺的经验,像是在等人。
要等的人,可能是一起来的,也可能是临时叫来的,八成就是让他来看看东西掌掌眼的。
要是东西能十拿九稳,那么或许添钱也能买。
吴夺正要继续往前走,摊主此时又接了顾客一句,“啥仨瓜俩枣啊?
这是‘紫砂剔红’,我收来价儿就不低!”
吴夺一听,兴趣顿时起来了,紫砂剔红?
这种东西可不多见啊。
是紫砂壶的胎,外面堆漆剔红,工艺复杂,兼带紫砂器和漆器的双重艺术。
吴夺便就挺想看看。
但是现在这东西在那顾客手里呢,总不能不讲规矩对摊主说我也看看。
“两位,啥好东西啊?
我能不能开开眼?
就只为了开眼,没别的意思,也不多嘴。”
吴夺还是开口了,但是先说明白了,无意掺和两人的生意。
“每一个顾客都是上帝,我没意见。”
摊主一摊手。
那位顾客一听,也不好绷着了,看了看吴夺,“得,不过丑话说前头,不带玩花样的。”
“放心,就是爱学习而已。”
吴夺笑道。
结果,吴夺打开一看,这把紫砂剔红的壶一入眼就差点儿意思;再翻底,底是髹了黑漆的,有些老化斑驳了,但却不那么自然,像是做旧的。
壶底还有款儿:时大彬制。
时大彬是什么人?
是明末的一代紫砂大师,被誉为“千载一时”
。
时大彬是紫砂壶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紫砂宝玩,乃掷重金,自大彬始。
时大彬所制紫砂壶,宫廷都有过收藏。
要是时大彬做的紫砂堆漆剔红壶,不要说三万了,三百万也买不着啊!
吴夺接着便毫不犹豫重新将壶装进锦盒,稳稳双手捧住让那个顾客自己拿,“多谢!
受累!”
这玩意儿,妥妥的一件仿品,而且还算不上什么顶级高仿。
这时候,摊主又对吴夺开口了,“兄弟,你要是想要,你就拿上,甭理他!”
顾客一听,皱眉高声,“哎?
这什么话?
这不正在谈价么?”
“是正在谈价,三万五你要不要?
你不要,我卖给这位兄弟。”
摊主低头点了一支烟,“这都是规矩里头的,我现在问你,三万五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