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丽泽山房(2/2)
1876年,十七岁的袁世凯在河南参加科举考试。
落榜。
落榜之后,袁世凯继续准备。
准备期间也完成了结婚、跟着叔叔去赈灾等等事情。
1878年,袁世凯在项城老家继续准备科考的时候,办了两个文社,一个叫丽泽山房,一个叫勿欺山房。
说是文社,其实就是呼朋引伴,吃吃喝喝,高谈阔论。
袁世凯有钱哪,很多文人特别是穷酸文人慕名而来,白吃白喝还能装逼,这种事儿吸引力是很大的。
1879年,袁世凯在上次落榜三年后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继续落榜。
这个结果一点儿都不奇怪。
就像镇尺上刻字的前半句一样,你光“诗文风流”
去了,哪真正读什么书了?
这次落榜之后,袁世凯把所有的诗文付之一炬,同时还把很多当时的文房器物给扔了,同时立志: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袁世凯自此走上了另一条路,最终还当上了“大总统”
。
而这件镇尺,当时就是被扔掉的文房器物之一。
只不过,它没有被毁掉,幸运地被人捡走,而且一直保存下来了。
听明白了之后,吴夺便直接开口道,“章老,德叔,讨论的结果,定没定就是袁世凯曾经所用之物呢?”
“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年份能到晚清,那是没问题的。
可要想确证是袁世凯所用之物,那就得有据可查,传承有序;但是很可惜,我们都没有查到。”
胡允德应道。
章成锦接口,“要是文化名人,怕就能查到了。
这东西也很有意思,能查清楚的话,就算是一个历史证物。”
吴夺笑道,“我觉得就是。”
不等被追问,立即接口,“我也没有具体凭据,就是觉得既然年份能判定,那么同时期伪造的可能性不大。”
这东西,吴夺听都听了,那是百分百没问题的。
不过确实很难找出真正的凭据,说也只能这么说。
······ 三人围绕这件镇尺,一时间聊得挺开心。
散局之后,吴夺下午又去了趟大雅斋,办了离职手续。
当晚还和几个要好的曾经的同事又一起聚了聚。
第二天,吴夺收拾行囊,踏上了返回茂岭县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