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60章 进村(1/2)

“嗐!

宣和殿宝,这能随便盖么?”

吴夺点点头。

刚才在看的时候,吴夺也顺带听了听,这画的确是宋初的画作,不过他也没听到作者是谁;有几方民间的收藏钤印,都是明清时期的。

只是这“宣和殿宝”

,却是新盖上去的。

这方印还盖在了一个显眼的位置。

更要命的是,这方印是油印!

那这画就彻底没法收了。

因为在宋代的时候,只有水印和蜜印,没有油印。

朱印,主要成分自然是朱砂;在宋代,朱砂印泥制品,只有水印和蜜印。

水印,就是用水调配朱砂,弊端比较明显,时间长了容易褪色。

后来就有了蜜印,使用蜂蜜和朱砂调配,大大增加了朱印的持久性。

宋徽宗很多落在书画上的朱印,就是蜜印。

而这幅画上加了个“宣和殿宝”

,却是油印。

油印是元代才开始出现,明代普及起来。

油印的印文更为清晰和持久,而且物美价廉,所以就此取代了蜜印。

北宋时期,还没有油印呢!

结果这“宣和殿宝”

······ 很显然,这幅画虽然够老,却因为是无名氏作品,加上并无后世名人题款,钤印也只有寥寥几方民间收藏钤印,价值并不算高。

否则文物商店也不会轻易出售。

但是,得到画的人,却为了好卖高卖,又给添了一方“宣和殿宝”



结果,却不够专业不够细致,用了油印。

弄巧成拙。

现在倒好,当一幅北宋无名氏作品出手都难了,除非碰上个棒槌。

“这画,要是不加这个‘宣和殿宝’,让高手弄走,加上专业的题款和钤印,说不定又得有人吃药啊!”

胡允德叹了一句。

“德叔,我听说,有一些‘名家’书画,就是这么来的?”

“是啊。

有专门收购无名氏老画的,收了之后先断代,断代之后再研究像谁的笔法?

然后加题款钤印。

这样的辨识难度?

那可就大多了。”

胡允德介绍,“甚至?

有的款印?

是从残画上挖下来的,你说鉴定难不难?”

吴夺默然。

若不是能听?

这从入行到成熟,那非得成药罐子不可。

两人没再碰上什么合眼的东西?

就此出了白鹭古玩中心?

打上了一辆出租车,先回酒店。

“小吴啊,今天你收了件同安窑,那晚饭我就请你吃一道本地的特色名菜?

同安封肉。”

“我还真没吃过。”

出租车司机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

听到这里插了一嘴,“来鹭岛,同安封肉和蚵仔煎是必吃的!

明天早餐你们再来一碗面线糊,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正好,师傅你给推荐个馆子吧。”

胡允德笑道?

“我上次来,吃过同安封肉?

是在一家大酒店。”

“这样的东西,不要到大酒店吃的?

要去小店和摊子,更有味道。”

司机想了想?

“我推荐你们去个地方?

那条小街上有同安封肉的店?

也有蚵仔煎的店,好多小店的,看到别的特色小吃,也可以慢慢吃嘛,吃饱了为止。”

“行,那就听你的。”

这同安封肉,就是一大块一大块的带皮猪腿肉,之所叫“封肉”

,是因为蒸好了不揭盖,上桌才打开。

蒸得非常嫩,入口即化。

味道上,有一种鲜美感,这和咸香或者偏甜的红烧肉不同。

至于蚵仔煎,虽然是闽南小吃,但是吴夺在齐州也吃过,只是当地做得更地道。

蚵仔煎,海蛎煎,蚝烙,只是叫法不同。

里头的“蚵仔”

,是闽南习惯叫蚵仔,粤省则习惯叫蚝;而北方,习惯叫海蛎子。

这两种东西混在一起,很容易有饱腹感。

吃完了之后,吴夺和胡允德顺带买了两瓶啤酒,一人一瓶,在海边边走边喝。

胡允德笑道,“喝点酒早点儿睡,养足精神,明天的活儿可是费精神呐。”

“德叔,会有多少人去看货呢?”

“不好说,他们只说不止一家看。”

“不会搞成拍卖的形式吧?”

“那倒不会,不止一家可能一起看,也可能分批看。”

“明白了,随机应变吧。”

这一天其实也比较累,加上喝了点儿酒,吴夺倒是很早就睡着了。

第二天起得也很早,两人没有吃酒店的免费自助早餐,听了昨天出租车司机说的,去了一家早点摊子,吃面线糊。

说是叫面线糊,但配料特别多,有肉有肠有心有肝有蛋,还有鱿鱼、豆腐、香菇什么的,自己挑着加。

吃得时候,配上油条更香。

一碗面线糊下肚,能量满满。

去往郊区的别墅,是来车接的,一辆黑色老款奔驰。

到了地方吴夺才发现,说是叫别墅,还不如叫村居更合适。

这个村名叫莲花村,修建得很好,村道又宽又直,也有很多这种“别墅”



不过这一处院落,在村头一处高地上,院子比较大,院中的三层小楼也修建得更气派一些。

院外一侧有一块空地,能停个五六辆车的样子,不过这时候只停了一辆哈雷摩托。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