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商业集团(五)(2/2)
我曾经就在想,东国远在万里之外,为何在中国就能凭借这四百万人纵横捭阖、翻云覆雨呢?
想来想去,只能说是生产力强,还有便是那巨舰大炮之威,舍此别无其他解释。
大顺如今有一两千万人口,地盘也有数省之大,且多是精华,为何就不能达到东国的水平呢?
黄某人不才,愿先践行这商业兴国的路子能不能走通。
如果不行的话,就再试试实业兴国的路子。
张先生大才,如果愿意投资实业的话,黄某倒也可以介绍一些挣钱的门路,那便是纺纱厂和织布厂了,就是不知道张先生有没有兴趣了。”
“这个我倒是有些兴趣的。
从买办而至实业,本就是正途。
羊楼洞的李难先李大哥就指点过我,他在那边兴建了一家焙茶厂,专门生产砖茶,产销兴旺,听说现在又想与人合股,办一个航运字号,这上下游的生意确实做得越来越广了。
李大哥本事我辈楷模,他这么做,我自然是要学上一学的。
黄老板提到的纺纱厂和织布厂,在我看来是极好的,后面有时间了不妨一起去看看。
别的不敢多说,若是项目合适的话,老张我十多万两银子还是拿的出来的,这点请放心。”
张绍宗一听这事就眼睛发亮,显然他谋划进入上游产业已经有一阵子了,这会黄伯超提出来,正好与他一拍即合。
而黄伯超对此也挺满意。
将张绍宗这种身家丰厚的大买办拉进来,不但可以将其利益与自己更好地捆绑起来,利于日后裕大昌布行的发展,同时也能变相增强大顺国工商业势力的能量。
而也只有他们工商业界的实力强大了,商人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都进一步增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才会更好。
这不单是他黄伯超的梦想,同时也是很多同道中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