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转折点?(2/2)
商站站长闻言笑着说道:“我这就去办这些事。”
接下来的几天就在疯狂的情报搜集、分析中渡过了。
在金钱的魔力下,高文刚很快了解到了更多的有用讯息,比如维也纳的哈布斯堡王室及官员已经退往内陆腹地,只留下1.
5-2万名守军在守城,守军的火炮可能有“数百门”
,且多是安放在城头的重型火炮,数量上比奥斯曼人也要多出几倍;比如,洛林公爵查理五世率领三万名精锐的奥地利野战集团从一开始就离开了首都维也纳,撤到了维也纳以西的重镇林茨,一方面汇集当地守军,一方面也在窥伺围攻维也纳的奥斯曼大军;再比如,来自德意志诸邦国的援军次第开来,奥斯曼人不得不分兵阻援,这进一步分薄了围城的兵力,使得在损失了一万多名战兵的情况下,维也纳仍然久攻不下。
如此种种,即便高文刚再不懂军事,也看出来奥地利人是以坚城为盾,尽全力迟滞、消耗奥斯曼主力大军的兵力、物资以及锐气,等待自家主力部队的集结以及来自基督世界的各路援军的汇集。
这个战略其实是非常成功的,维也纳如今其实已是一座空城,哈布斯堡王室及大部分的贵族、富商已经转移到了其他地区,这座城池现在的作用就是充当一个消磨奥斯曼人实力的血肉磨盘。
即便最后被奥斯曼人攻破了其实也没什么,奥斯曼人必然也死伤惨重,且几乎没得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而在那个时候,奥地利人自己差不多已经集结起了数万精锐主力,同时来自德意志、意大利和波兰的数万援军也抵达了,这些都是生力军,与久战疲惫不堪且伤亡惨重的奥斯曼军队大为不同。
那个时候双方若是展开主力决战,奥斯曼人又有几分胜算?
1683年12月22日,终于有奥斯曼苏丹的消息传来:苏丹穆罕默德四世已经率部分近卫军前往贝尔格莱德,暂时不便任何人觐见。
这个消息令高文刚勃然大怒,不过却也没任何办法。
“给我立刻联系威尼斯人,有急事。”
高文刚随后便语气严肃地对商站站长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