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指南(5/7)
而有的人说墨子思想之所以没能发扬光大,或许跟他的著作文笔朴实无华有关(就是没有孔子的弟子文笔那么华丽。
) 有的“大男人”
不喜欢婉约的文风,因此苏轼,曹操,等的文章适合他们看,而小女子多喜欢婉约派、花间派的词人,如李清照、温筠庭等。
小说自然也是有文风的,比如有小资文,装b文,批判类,黑色幽默类,华丽型,中庸型,特立独“型”
等等,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小说是什么文风,就能吸引什么"人风"的人。
有人把文笔,理解成是一门“技术”
是“才”
,而文风则是“道德范畴”
是“德”
,“有才无德,有德无才”
总是一种缺憾,“德才兼备”
才是最高境界。
叙述方式又怎么讲呢?
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你是准备用顺叙,插叙,倒叙、平叙等中哪种叙述方式来讲故事,小说和记叙文的唯一区别就是一个“假”
,一个“真”
(当然里面都可包含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如果高考作文可以写记叙文,你写篇小说也是可以的。
关于叙述方式的正确应用,这个baidu一下就好了,这是语文的基础,我就暂不转述了,容日后再表) 有些小说作家有他擅长惯用的写作手法 如黄易,他的文笔虽然不算高明,通常以“虎躯一震”
来威慑敌人,但他的小说擅长用电影手法来表达,看他的书,很容易联想到高手对决的精彩画面,以及“覆雨翻云”
的香艳场景;而古龙的小说,则有些意识流手法了,不停的牵动着你的思想,一步一步往前走;倪匡惯以第一人称、日记体手法来叙述故事,作品通常以日记形式来讲述“我”
所面临的悬案,一步步揭开谜底,虽然文笔平常,但作品部部精彩;而金庸写作手法与他的文笔文风叙述方式一样,和他的笔名一样都是那么的“庸”
,这“庸”
是中庸的“庸”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可以说是大雅若俗,大巧若拙,看似平常,实则绚烂。
那么,整体上怎么样才算恰当呢?
一言蔽之,对故事情节可看性有提升作用,与小说题材类型契合度高,就是恰当的文笔,文风,叙述方式,写作手法…… 例如充满悬疑的故事情节,常运用倒叙为主(以事件结局为前)的叙述方式,一步一步,揭示事件的起因;你的小说如果还是幽默类型,那么就要以幽默的文风去写,字里行间要充满幽默细胞,你喜欢用平叙的方式来写小说,几个人物几条线并行着写,那么建议你用第三人称手法……如果你还有一流的文笔,那就再好不过了。
问:如何提高文笔?
(编号:020401) 楼心月: 下面我隆重的讲一下文笔 曾经有几位年轻的作者,让我评一下他们的小说。
我看完之后,说“无语”
,他们问我,“我有什么不足?
应该怎么提高?”
我一时语塞,思来想去,该如何教他们,从何教起?
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汉语语法都会犯错,逻辑混乱,字词时常乱用,文章如流水帐。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找到了答案,和他们说:“……你们真要想提高自己的文笔,复习小学语文吧。”
我记得这些基本的汉语语法,用字用词的准确性,词性、修辞手法都是从小学语文开始教的。
或许那时候大家还年幼无知,不知道学基础的重要性,有的孩子忽视了它,因此造成现在基础薄弱,错漏百出的后果。
基础的重要性,犹如房子奠基,房屋外表搞得再华丽,下面根基不稳,风一吹就倒,地一震就塌。
很多人本末倒置,只修表不修里,须知,学什么都要先从基础学起,才能学得更好。
提高文笔,首先得准确的应用字、词、成语、有时还包括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原创就更得学了),准确运用汉语语法。
对一些不确定含义的字,词,成语等,可以查一下在线词典,baidu一下。
汉语语法,修辞也是baidu一下就有了,如再不懂,又得上语文课了。
文笔的三要素: 一则准确,二则生动,三则流畅。
关于“准确”
,就不再絮叨了,最基本的要素。
关于生动 所谓生动,并不是说,你的词汇丰富就生动了。
公式化的去套用词汇,非但不生动,反而生硬。
写什么,你脑海就里要浮现什么,自己先去感受一番你脑海里的“世界”
,把它用最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比如你浮现出一个画面:下雨了,一男一女,他们同撑一把伞在雨中行走。
很显然,上面这句话谈不上文笔,只能说语法正确。
画面很笼统,对吧?
接下来你要把画面具体化。
先雨大不大?
(挺大) 你要让读者去从哪个角度看这对男女?
(背影) 两人什么关系?
有什么举动?
(恋人,亲密) 走在什么地方,路面什么情况?
(巷子里,湿滑) 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小巷中,有一对男女,同撑着一柄浅蓝色小伞,在湿滑的路面上蹑足而行。
那男的一手撑伞,一手搂住女人肩头,只将半个身子探进伞内,另半边却任凭风吹雨淋,湿漉漉的衣服紧贴着后背。
只有画面具体化了,读者才能如亲眼所见,有代入感。
关于用心写 文字本是无生命的,需要你给它注入活力,而关键则是用心去写。
你只有用心去写,才能打动自己,先打动了自己的文章,才能打动你的读者。
听听能感动你的音乐,合着那些旋律、节奏而下笔;想想曾经让你动情的场景,激活内心深处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文字,是很难去感染人的。
文字充满真实、细腻的感情,读者才更能投入到你的小说中去,设想一下,“初恋”
的人是多么的投入,因为用情太深,对不?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方法是可以让你的文笔生动起来。
比如用上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用一个人对一种事物(已知或熟知)的感知去感受另一种事物。
或更生动、形象、贴切,或增强气势、美感、情感等。
最常见的:他胖得象头猪,我们都知道猪是很胖的;她美得象朵花。
我们都知道花是美的;他痛苦的如丧考妣,死了父母是无比痛苦的。
名作中的比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把瀑布比喻成天上泻下的银河,增加了美感,增强了气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把白头发比喻成秋霜,增添了凄美与悲情)。
比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把汪伦和他的深情厚谊比作桃花潭水,既美又富有意境,耐人寻味。
方文山因一首青花瓷的填词而享誉歌坛,,“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这个“惹”
字拟人,生动,当时被媒体捧了很久。
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头发真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眼力真好) 修辞手法就不一一细说了,希望大家重温一下,用好它们,让你的文字“活”
起来。
关于流畅 读起来一气呵成,朗朗上口,甚至悦耳动听,就是流畅的文章。
流畅文章最经典的代表,就是“诗词歌赋”
了。
写好一段文字后,你自己读一读,有什么感觉,如果一口气读完要岔气,读起来生涩拗口,更谈不上韵律,那么肯定不是好文章。
写好文章的窍门,换种通俗易记的说法,就是: “看着好看,读着好听,想着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