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2【再过三个月】(1/2)
吴娟娟老师原本是让物理科任老师喊牛尔来办公室拿他刚到的邮件的。
更重要的是,她还想借此机会,再顺便跟牛尔聊聊人生,谈谈理想。
否则让科任老师把邮件直接带给牛尔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这么麻烦。
牛尔脸皮薄,很敏感,自尊心更是超强。
即便是很婉转的批评,也只适合在私下里。
牛尔毕竟是全校唯一一个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尖子生,绝不能影响到他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但近期牛尔的各科成绩,滑落下降得有点突兀,像断崖。
一个全校公认的天才少年,一个最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一个最有希望打破育才中学既往零升学率历史的英俊小生,怎么忽然就堕落了呢?
吴娟娟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张一千两百元钱的稿费汇款单,牛皮纸信封的一封信,还有一个印刷品的包裹摞在了一起,就放在她的眼前。
在摆满了成摞作业本和资料书教科书的办公桌上,这一小摞的四周却干干净净。
于是这一小摞就有点鹤立鸡群,有点醒目。
这三份邮件的收件人都是牛尔。
三份邮件的落款,都是东胜神洲安京城《萌新》杂志社。
牛尔站立的地方,距离吴老师的座位有四五步远。
邮件上收件人的名字和落款,他看不太清楚。
但他联系起吴老师刚才说的话,以及这一小摞邮件,就立刻做出了判断。
看来那篇文章是真的发表了…… 王二老兄,真没有白白喜欢你的文章,关键时刻你竟然真的帮到了我。
狗系统……虽然你跟我装Χ,不太情愿绑我,但我真不应该怀疑你的智商。
就凭这件事,你的智商至少要比那些特训出来的金融人才高出一大截。
邮件包装都没有拆开,显然吴老师也并没有打开看。
但凭经验吴老师就约略知道,那个印刷品的包裹,是杂志社给牛尔这个作者寄送的免费样刊,貌似两三本的样子。
那封信,一定是杂志社的编辑,勉励牛尔继续创作,努力出精品或者其他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话题。
至于那张汇款单就不用说了,附言上写的明明白白,就是稿费。
吴娟娟老师也是根据这张汇款单的附言,才最后确定上面的那些判断。
作为一枚只有二十四岁的文学女青年,吴娟娟老师从初中开始就给各种大大小小的报刊杂志投稿,这一投就一直投到了大学。
甭说发表,十来年的时间里,她连编辑的一封回函甚至一张退稿信都没有见到过。
毕业工作后,校领导知道她喜欢写文章,就让她把学校的一些好人好事多写写。
同样经过了若干篇的泥牛入海后,有一天她的文字终于在地级市的报纸上变成了铅字。
虽然只是三百多字豆腐块似的一篇消息类小文,也让吴娟娟老师兴奋激动了好多天。
这是她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变成千万人都可以看到的铅字。
牛尔的作文一直写的很好。
她不止一次把牛尔的作文当做范文在班级里宣读讲解。
但她绝没有想到,牛尔的文章竟然能在全国性的纯文学杂志上发表。
她很想立刻马上就看看牛尔这篇文章到底写的有多好,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她担心自己的这个八卦之举,会变相鼓励了牛尔。
如果牛尔因为痴迷写作而落榜明年的高考,耽误了牛尔的人生不说,自己也是一个罪人。
牛尔的各科成绩原本都很好,也都比较均衡。
是各个科任老师公认的最有希望的大学苗子,还可能是一个名牌大学的苗子。
最近一个月来,牛尔的成绩却忽然有了很大的起伏。
尤其是那几个理科科任老师反应,牛尔近一个月来像是把脑袋丢到了家里,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课堂提问隔三差五的要么是一问三不知,要么就是说一些同学和老师都半懂不懂的话。
小考成绩,也就不用提了。
当吴娟娟老师看到牛尔的这三份邮件后,就立刻都明白了。
牛尔的时间肯定都用在了写作上,这才影响到了学习成绩。
“我就是想赚点稿费,替爸妈分担点。
老师要是心里有气,就使劲打我几下。
要是觉得还不解气,踹几脚也行,绝不还脚。”
牛尔判明大概情况后,就迅速做出应对。
他没有片刻迟疑,干脆果断地向老师检讨认罪。
吴娟娟老师却有点愣神。
牛尔平素是个非常沉默寡言的学生。
今天这几句话,却说得干脆利落,洒脱帅气。
连认罪检讨都被他整得器宇轩昂……把他惯常的那种温润的气质味道都给整没了。
“那你……就不想考大学了吗?”
“我会尽全力去考的……我妈说,我要是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她就让我老爸打断我的狗腿。”
吴娟娟老师竭力放松神经,无动于衷,一脸平静。
心里却已经笑得合不拢腿。
她还是第一次发现,牛尔其实挺好玩的。
并非是以往自己认为的那个敏感多疑的书呆子。
然后她不经意地扫了一眼牛尔打着两处补丁的裤子,以及那双同样缝补过的鞋子,心里就有点黯然。
命运既然给了你一个天才头脑,给了你一副几近完美无缺的身材和颜值,可为什么又偏偏把你扔到了一个最贫困的山沟沟里呢…… 连每学期一百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如果不是主动支教来这里看看,吴娟娟根本就不会相信,在这个伟大的复兴时代,竟然还会有这么贫穷落后的地方。
她又抬头看了一眼牛尔那张细腻白皙帅气得让她多看一会儿就会脸红心跳的面孔,然后就低下了头,说道: “你的底子很不错,只要你全力以赴,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希望仍然很大……再过三个月,你就满十八岁了吧?”
“是的。
再过三个月,我就可以看那些最牛的电影了。”
这句没带脑子的话刚秃噜出去,牛尔立刻吓得打了个激灵。
他偷喵了吴老师一眼。
发现吴娟娟老师的视线,正快速而略显慌乱地从自己身上移开。
牛尔正想问问满不满十八岁和高考有什么关系,顺便遮掩一下刚才那句涉嫌开车的话,却听吴老师轻声说了句,“回去上课吧。”
吴老师一边说着,一边随手就把那摞邮件递给了牛尔。
还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牛皮纸材料袋,让牛尔把邮件都装进材料袋里。
牛尔脑子很灵光。
吴老师不是菜场卖菜的。
从办公室到教室几步远的路,并非是考虑牛尔拿着方便。
高考冲刺在即,吴老师是不想让任何事情干扰影响到学生们一心备考的专注。
“老师放心,我不会让班级学校里的任何人知道这件事。”
牛尔话没说完,眼睛盯着那张汇款单就愣住了。
“老师,我那篇文才两千四百多字,这稿费……咋这么多呢?”
“不奇怪……你知道《萌新》的发行量吗?”
“你知道《萌新》的零售价吗?”
牛尔摇摇头。
“《萌新》杂志去年底的时候,每月平均发行量是将近一千万份。
也就是说,每三百个神州人里面,大约就有一个人每月都要订阅或购买一份《萌新》杂志。”
“另外就是它的零售价。
仅仅五年不到的时间,《萌新》的零售单价就由九块钱攀升到了十九块钱。
而所谓的不断改版提档升级,仅仅是换了个九十克的双胶纸封面,增加了不到三十个页码的新闻纸而已。”
吴娟娟老师又看了一眼牛尔。
看他那副求知若渴的二傻子模样,她心里多多少少有了那么一点满足感。
“全国十大纯文学期刊,《萌新》的发行量从五年前的第九,冲到了现在的第四,而且依然在快速继续攀升着,甚至已经威胁到了排名第三的《九月》和排名第二的《鹰飞》两个兄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