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625 爱恨情仇李小妹,逆天改命风雨石(2/3)

但简配、变幻一下形成的超一流轻功,倒是能够打个擦边球。

其余基础武学,更是随意传授。

原本无崖子任掌门之后,有能力收李小妹入门墙。

但一来李小妹是李秋水的妹子,与他同辈。

二来,他心中有“那啥啥”

的念头,所以潜意识中也不想被“师徒”

这种关系限制起来。

不过李小妹终究无法学到逍遥派顶尖神功,无崖子喜欢收集天下武学,也未尝没有补偿她的意思。

如此一来,一个“非在编人员”

,却拥有了扎实的逍遥派武功根基。

她不是逍遥派中人,一身本领却来自逍遥派。

当然,也继承了逍遥派“就是活得久、就是青春长”

的属性。

只是毕竟没有习得真正的顶尖绝学,属性继承不全。

“活得久”

这一条没能保存下来,“青春长”

却在女人的爱美之心驱动下,保留了个十成十。

只是最后流水落花,缘起缘灭,终究是一场空。

李小妹和无崖子、李秋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当事人缄默之下,谁也不知道了。

只是这之中的爱恨纠葛,成为了天龙故事的大背景。

天龙时代如同车轮,滚滚而过。

逍遥三老纷纷凋零,只留下了虚竹、武娇娘的掌门一脉在单传。

虚竹一败家,掌门一脉可谓元气大伤,虚了不少。

而李小妹这一支,却一代代暗自传承下去。

虽逍遥世外不入红尘,武功却不低。

根源在于逍遥派,却并非真正的在编人员。

说关系户也行说偷师也可,身份尴尬之下如何自称都不对。

又担心会被逍遥派后人追索,所以干脆便不再提了。

经过数代或强或弱的传人,“首重轻功次剑掌”

、“轻灵飘逸招狠辣”

等武学特色被传承下来。

“长相选美的”

、“才情选高的”

、“琴棋书画选精通的”

的择徒理念,也流传了下来。

同样,“心中想远俗尘念,身却总陷情网劫”

的特征,也宛如宿命、诅咒一般传承下来。

李小妹如此、林朝英如此、李莫愁如此、小龙女如此,就连杨过也同样如此。

入了这一门,简直就像是贴了“必然身陷感情纠纷,且绝对没有happy-end”

的标签一样。

至今为止,也只有杨过小龙女在主角光环的笼罩下,貌似打破了宿命。

仔细想想,这个诅咒似乎不仅限于小妹子一脉,在整个逍遥派似乎都有传承。

比方说,人生赢家虚竹也同样丧偶,否则悟不了断情绝念大-法。

武娇娘却学聪明了,奉行独身主义,利利索索的果然啥事都没有。

更下一代的话……杨女王?

她会爱上男人才有鬼了!

所以说,为了避免我大fff团的怨念咒杀,请各位珍爱生命、远离异性~~ 说回正事:武学方面,传至林朝英时,这位才情绝世的女子进一步完善了这一脉的武功。

古墓派才自逍遥派的基础上多了自己的特色。

只可惜这姑娘“bad-end”

了。

没有走到人生最巅峰便凋零。

这导致古墓派传下的武功。

很多都是概念性的未完成品。

若照本宣科去练,练到最后也无法晋入超一流高手的行列。

但在高手的眼中看来,其中包含的理念,却是极其深奥高妙的。

所以王重阳看过之后甘心叹服,自己没本事破解玉-女心经,只能抄九阴真经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而武争锋与杨绮在看过洞顶壁刻之后,也兴起了极大地研究欲。

“管他的,不论是支脉还是偷师。

这些陈年往事就甭纠结。

不过,既然他们学过逍遥派的功夫,那么现在咱们研究研究他们的功夫也不过分吧,就算他们还债好了。

哟吼吼,看起!”

杨绮和武争锋一个一个石室的研究过去,一边观摩一边思索一边互相讨论。

虽然偶有争辩,在武学问题上更是各不退让,但两个都是敞亮人,学术氛围很浓厚,却完全无碍于感情。

她们自然也看到了玉-女心经。

其中阴阳互助、协同练功的思路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功法,两人却彻夜研究。

大半夜的思索之后才都有所悟。

“这玉-女心经实在是奇思妙想,阴阳相生相合,所练出的内力根基稳固。

习练只是极怕打扰,但功成之后却最不怕走火入魔,的确是妙不可言。

但却未竞全功,在奥妙处戛然而止,实在可惜。

这功法若再延伸下去恐怕大有可为,甚至可能创出一套不下于至尊功的神功宝典来。”

武娇娘对玉-女心经的双-修功法大加赞赏。

难怪以王重阳的能耐都认输了,单纯的剑招破解绝不是问题,这玉-女心经的设计思路才是最惊人的。

王重阳终其一生创造的先天功,终究比九阴真经这种真正的顶级宝典差出一截,所以他不是输也是输了。

“咱们可以借鉴《龙虎内丹经》和《三峰采战术》,来补完这本《玉-女心经》。

尤其是龙虎内丹经,讲究内-阴阳的运转调和,对专注于外-阴阳的玉女心经来说是个巨大的补足。

若能造出一本内外相应的武典来,说不定会比至尊功的品级还要高。”

杨绮也极为看好这武功的未来,因为这种功夫简直就是为了她而量身打造的,怎么可能不上心。

“我们便在此暂住几日吧,正好也有很多问题要弄清。”

杨绮看了看四周,沉吟道:“忽然觉得,这是个闭关的好地方……”

于此同时,数千里之外,燕京,景山上,一处虽不豪华但却十足宽敞高大的屋宇中,郭守敬正在摆弄一个巨大的浑天仪。

夜已深,他却不眠不休的测算着什么。

无声无息之中,他背后忽然多了一个人。

此人身材瘦削单薄,服饰上也并无特别之处,但脸上带着一个骇人的银色面具。

他如同鬼影一样瞬息间闪现出来,速度极快,却连灯盏中的火苗都没有摇晃。

正是长生天神教的银祭祀。

银祭祀也不打招呼,更不需通报,直接开口了,声音也同样因为面具而显得沉闷、妖异、充满压迫感:“郭守敬,本座有话问你。”

背后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声音,郭守敬却没有一丝慌张、意外。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